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分析
摘要对紫花苜蓿的营养价值、应用效果、存在问题及前景等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紫花苜蓿;营养价值;进展
苜蓿(Medicago Sativa)是世界上种植面积较大的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其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重要的营养成分,并且含有动物所需的氨基酸、微量元素和未知生长因子。
在相同的土地上,苜蓿比禾本科牧草所收获的可消化蛋白质高2.5倍左右,矿物质高6倍左右,可消化养分高2倍左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苜蓿在畜禽养殖以及动物生产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苜蓿的营养价值
苜蓿草质好,因具有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低、蛋白质含量和降解率高等特性而被重视。
它不但单位粗蛋白含量比其他饲草高许多,而且是A、B、c、K 等10种维生素的重要来源,被认为是非常有营养价值的牧草之一。
苜蓿的营养价值很高,其营养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①粗蛋白质含量高,初花期刈割的苜蓿,粗蛋白含量为16%~22%,一般为18%左右。
苜蓿蛋白质主要存在于叶片中,其中30%~50%的蛋白质存在于叶绿体中。
②粗纤维含量一般为25.0%左右,故属优质纤维饲料。
③所含蛋白质品质优良,赖氨酸含量高达1.06%~1.38%,较玉米高4~5倍,有利于平衡谷物饲料中赖氨酸的不足。
④富含维生素,特别是叶酸、维生素K、维生素E和维生素B12⑤富含矿物质,如磷、钙、铜、铁、锰和锌等。
⑥含异黄酮类物质及多种未知促生长因子。
1.1粗蛋白质苜蓿的品种不同,适宜生长的土壤和气候条件也不同,其蛋白质含量往往有一定的差异。
粗蛋白质含量的高低是反映饲草料营养价值的重要指标之一。
研究表明,苜蓿蛋白质含有20多种氨基酸,包括人和动物全部必需氨基酸和一些稀有氨基酸,如瓜氨酸、刀豆氨酸等。
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均以苜蓿生长的幼嫩阶段(萌发期)为最高,而以成熟期(盛花期)为最低。
在大多数情况下,生长于高温条件下的牧草,其各种氨基酸的含量都可达最高。
研究发现,用钴、铜、锌、锰和硼等无机物处理土壤时,会改变苜蓿蛋白质中氨基酸的组成。
1.2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糖、淀粉、果胶、半纤维索和纤维索等)是一类重要的能量营养素,在动物日粮中占1/2以上。
在可消化干物质水平基本相同时,家畜对禾本科牧草的采食量及其日增重都较苜蓿低,这是因为禾本科牧草的可消化养分多来自纤维的消化,其吸收过程比可溶性养分慢,而苜蓿的进食、消化和吸收过程较快。
所以2种日粮相比,家畜每天从苜蓿中获得的可消化养分要更多。
有证据表明,肥育家畜从高质量饲料中获得的消化能高于由高纤维饲料
提供的消化能。
因此,高质量苜蓿对家畜生产的总效益要超过可消化养分含量所表示的效益。
近年来,研究发现,苜蓿纤维素不仅能为反刍动物和一些单胃动物提供能量需要,而且还具有其他作用。
研究表明,给动物饲喂一定量的苜蓿纤维,可以促进幼畜的胃肠道发育,降低肠道pH值,促进肠道有益菌群的繁殖,提高动物抗病力;刺激胃肠蠕动和消化液分泌,改善消化功能;增加食欲,使内脏器官(如胃容积、肠道长度、肠管直径、肝脏重量)增大:改善动物的繁殖性能和泌乳能力;防止繁殖家畜的异常行为,提高其生产力;改善动物胴体品质等。
1.3维生素苜蓿中富含维生素,B-胡萝卜素、叶酸和生物素平均含量分别为94.6、4.36和0.54 mg/kg,是生物素利用率最高的原料之一。
1.4甙类甙又称配糖体,是由糖或醛的衍生物的半缩醛羟基与另一非糖物质中的羟基以缩醛键(苷键)脱水缩合而成的环状缩醛衍生物。
皂甙(saponins)是甙类的一种,属于五环三萜皂苜。
苜蓿中皂甙含量为2%~3%,动物食入的苜蓿皂甙同胆固醇形成的复合物,有助于降低动物血清胆固醇含量。
William报道,皂甙在哺乳动物正常的消化道中不被吸收,能与胆固醇结合生成不溶于水的复合物,增加胆固醇的排泄,减少胆固醇在肠道的吸收,因而具有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的作用。
研究认为,苜蓿皂甙阻断胆汁酸肠肝循环,致使胆汁酸不能在体内重新转变为胆固醇,而只能从体内经肠道排出,从而促进了胆固醇从体内的排出。
试验结果也表明,适量的苜蓿皂甙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胴体品质等都有积极的作用。
1.5异黄酮异黄酮是植物雌激素的一种,具有类雌激素作用。
近年来。
大量研究发现异黄酮植物雌激素具有抗癌、促进动物生长、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动物泌乳、增加产蛋量等生理作用。
另有试验表明,异黄酮还具有强心、抗缺氧、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和抑制性激素依赖性肿瘤生长的作用。
2苜蓿的应用效果
2.1促进生长,提高饲料报酬郑家明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10%、20%、30%苜蓿草粉饲喂生长育肥猪,结果发现添加10%、20%苜蓿草粉猪的增长速度与对照组没有显著差异,但饲料成本降低。
张勇和朱宇旌使用5%、7%、9%苜蓿草粉配制成的日粮,而且能量及各种营养成分都达到该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要,用来饲喂体重20~90 kg的生长育肥猪,发现对猪的增重无显著影响。
2.2改善畜产品品质,提高畜产品的商品价值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将更加重视食品的安全、卫生和保健问题。
苜蓿产品在生产中的应用,可以提高畜产品的质量,从而提高了市场竞争能力。
许多试验结果表明,苜蓿可以改善胴体品质,从而提高养猪经济效益:用高产苜蓿饲喂生长育肥猪的结果表明:猪后腿、腰部、肩部肉较多,而腹部和背部脂肪都较少。
用含45%苜蓿草粉的日粮对体重为50 kg的猪进行试验,发现猪的
瘦肉率较高。
当苜蓿含量过高,猪的屠宰率和日增重降低,但胴体品质不受影响。
苜蓿草粉作为饲料还能显著增加蛋黄颜色,提高其生产性能。
在蛋鸡饲粮中添加一定量的苜蓿草粉,发现蛋黄颜色较对照组增加了3.4%。
何欣和王晓霞在蛋鸡饲粮中添加适量的苜蓿草粉,结果显示:对产蛋无不良影响,且蛋黄比色度显著增加。
还有试验表明,在肉仔鸡饲粮中添加苜蓿草粉使胫、喙等变黄,显著提高肉仔鸡的商品性能。
2.3提高畜禽繁殖性能紫花苜蓿含有较多的维生素、矿物质和氨基酸等,并含有能促进生长生殖功能的未知因子,用于饲喂牛羊可以提高母畜的受胎率,增加产奶量,提高仔畜成活率,也延长了母畜的利用年限。
在猪方面,许多研究表明,母猪日粮中添加不同比例的苜蓿对母猪的繁殖性能没有不利的影响。
成年母猪对纤维素的利用很高,大肠内纤维素分解菌数量比生长猪多6~7倍。
饲喂苜蓿不仅不影响生产性能,而且还可以提高产仔数,提高初乳和常乳中的脂肪含量,有利于初生猪的生长和成活、防止异常行为,在分娩时可以防止便秘和产后无乳综合症。
苜蓿草粉在鸡日粮中的应用,能提高产蛋率和孵化率。
3存在问题与展望
3.1存在问题苜蓿能否在饲料工业中得到广泛应用,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①苜蓿草粉还未形成产业化生产,苜蓿草粉的来源、品质得不到保证,其营养成分随苜蓿的收割期、加工方式不同而不同。
②苜蓿对畜禽的影响还有待通过试验进一步加以确定。
③苜蓿含有天然的异黄酮类物质及尚未解秘的“未知促生长因子”,因而将受到国际医学和营养学界科学家们的继续关注。
3.2展望近年来,我国把苜蓿生产及其产品加工产业化技术研究与开发列为重大攻关课题。
在遗传特性、品种区划、栽培、加工贮藏、利用等技术研究方面取得较大进展,与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
种植紫花苜蓿不仅可以促进畜牧业发展,增加收入,还可以做到种地养地,保持水土,改善土壤,优化种植结构。
随着科学的发展,种草养畜已不再是苜蓿的唯一利用方式,其草产品已成为商品进入国内、国际市场。
苜蓿草粉、草捆、草颗粒、草块、苜蓿叶蛋白、苜蓿食品等新产品不断出现。
苜蓿产业的发展已成为带动种植业结构调整,促进高效优质畜牧业发展的动力,这将成为农牧业增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