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一文库()/其他范文/常用公文
公文格式
公文格式
公文的格式包括外观形式和内在结构两部分。
公文的外观形式是指公文的用纸标准、装订要求、文字排列方向、页面设置标准等。
按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1999年发布的《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规定,公文的内在结构由眉首、主体、版记三部分组成。
各部分的组成要素分别是:
1.眉首部分也称文头、版头,由公文首页红色间隔线以上的各要素组成,包括公文份数序号、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识、发文字号、签发人等项。
(1)份数序号。
指按同一文稿印制若干份时每份公文的顺序编号,用7位数的阿拉伯数字标识于版头左上角第1行顶格。
主要用于内容机密的文件,编号是便于文件统计、登记、保密和回收。
(2)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
指公文内容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程度的级别,分为绝密、机密、秘密3种密级。
用3号黑体字标识在版头右上角第1行,秘密等级和保密期限之间用“★”隔开。
(3)紧急程度。
指对公文送达和办理的时间要求,分为“特急”、“急件”2种,其中紧急电报的紧急程度可分为“特提”、“特急”、“加急”、“平急”4种。
用3号黑体字标识在版头右上角密级下1行。
(4)发文机关标识。
由发文机关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加“文件”构成,一般套红色印制,即俗称的“红头文件”.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并排,主办机关排在前,“文件”二字排在右侧。
(6)签发人。
上报文需标识签发人姓名,用3号仿宋体字,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
2.主体部分又称行文部分,是公文的关键部分,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落款、成文时间、印章、附注等。
“发文机关”要写全称或规范化简称,如文件首页具有制发机关的标识,标题可省略机关名称。
“事由”应准确、扼要地概括公文的主要内容,一般用介词“关于”引出事由。
“文种”是公文种类,用以揭示公文的性质和制发目的。
正确使用文种,有利于及时、准确地处理文件。
(2)主送机关。
也称“受文机关”,指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
应使用全称或规范化简称、统称,与标题相隔1行,左起顶格书写。
上行文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下行文可以有多个主送机关,按其级别或惯例依次排列。
公布性公文,如公告、通告等,没有特指的主送机关,则不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