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三章 向西方学习与国人办报发轫【圣才出品】

吴廷俊《中国新闻史新修》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第三章 向西方学习与国人办报发轫【圣才出品】

第三章向西方学习与国人办报发轫一、概念题1.王韬[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研;山东大学2008年研;人大2004年研]答:王韬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报人和报刊活动家,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

1867年,王韬旅英三年,两度访法,加深对西学与西方时政的了解,并于1869年参与《六合丛谈》的编撰。

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主持笔政十年,撰写大量评论,评论中外时事政治,鼓吹强中攘外变法自强,成为中国最早的报刊政论家。

其政论文体不拘一格,有所创新,后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文坛和以后维新报人影响极大。

1883年,王韬将其部分政论汇编成《弢园文录外编》,这是中国新闻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王韬关于办报的言论代表了维新变法前报刊理论的最高成就,奠定了近代报刊理论的基石。

2.《循环日报》[人大2007年研;南京大学2007年研;上海财大2007年研;华中师大2004~2005年研;山东大学2005年研]答:《循环日报》是早期国人自办报刊中最出色的一份。

1874年2月4日,《循环日报》在香港创刊。

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王韬是该报的创办人和第一任主笔。

在王韬的主持下,《循环日报》以“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为办报宗旨,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宣传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公开鼓吹变法的报纸之一。

该报取名“循环”,是因为其创办人王韬是循环论的信奉者。

王韬先后在该报上发表了数以百计的政论文章,评论时事政治,鼓吹变法自强。

在业务上,《循环日报》对中国近代报业发展的最大贡献就是首创一种以政论为灵魂的报纸。

作为一份政论报刊,《循环日报》还大胆改革文体,建设报刊政论文体。

王韬为《循环日报》撰写的政论,立场鲜明,短小精悍,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而且富于感情,后来发展成为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对当时的文坛和以后的维新派报人有很大影响。

3.《昭文新报》答:《昭文新报》是第一份由中国人自己创办的中文报纸,1873年8月8日在汉口创刊,艾小梅创办。

初为日报,装订如书册状,用白鹿纸印刷,三个月后因阅者较少而改为五日刊,内容以奇闻轶事、诗词杂作为主。

《昭文新报》虽然昙花一现,却是国人自办报刊历史的开端,为中国人自己办报做了最早的尝试。

4.《汇报》答:《汇报》是国人在上海创办的第一家中文日报,1874年6月16日创刊,创办人容闳。

《汇报》鼓吹发展洋务,措辞谨慎,不议论官府政事,但对外人侵害中国的言行常有抨击。

为维护民族利益,该报曾多次同外商办的《申报》和《字林西报》进行笔战,并在消息和评论中常涉及政事,遭到官府非议,部分股东因此要求退股。

同年9月,该报进行改组并改名为《彙报》。

出版未及一年又因种种困难而再次改组,并更名为《益报》,以示报纸对官府有益而无害,但仍受到官府的限制,勉强维持到1875年年底停刊。

从《汇报》一年半的出版历程,可见当时中国人办报之艰难。

5.《述报》答:《述报》是第一份在广州出版的国人自办报纸。

创刊于1884年4月18日,由广州海墨楼石印书局印刷发行,每日出版4页(版),内容有中外新闻和评论、西方书报译稿、商业行情、轮船班期和广告等。

中法战争爆发时期,《述报》大量报道有关战争的消息、评论等,还积极支持省港两地人民的抗法战争。

此外,《述报》在业务上十分重视图像新闻的报道,自创刊之日起,每期都刊登一幅或多幅新闻纪实图画,与文字新闻穿插编排,力求做到图文并茂。

《述报》出版一年左右后停刊。

6.《弢园文录外编》[北大2007年研;人大2004年研]答:《弢园文录外编》是中国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王韬1882年在香港出版,收录了王韬在《循环日报》、《近事汇编》等报刊上发表的部分政论文章,评述时政,宣传变法自强,写作上提出了“记事述情、自抒胸臆”的原则,影响广泛。

其中的部分文章曾被当时的《万国公报》转载。

王韬的政论观点是反帝爱国、提倡变法,文章不拘泥于形式,对后来时务文体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

7.时务体[复旦大学2013、2011年研;中国传媒大学2012年研;南开大学2009年研]答:时务体是指中国近代史上以维新派为代表的报刊政治家在写作中形成的一种报章文体。

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报刊政治家继承王韬报刊政论的传统,在政论写作中不断突破框框进行革新,逐渐形成一种新的报章文体。

这种文体以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的政论最为典型,故被称为“时务文体”。

这种新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

这种新文体出现后,风行一时,成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渡文体,为“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8.《国闻报》[复旦大学2012年研;北大2008年研]答:《国闻报》是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是维新派在华北的舆论重镇,与上海的《时务报》南北呼应。

1897年10月26日年在天津创刊,主要创办者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严复。

该报文字版内容包括上谕、路透社电报、论说以及国内外新闻等,社论主要出自严复之手。

“以通外情为要务”,该报尤重视外报选译和新闻采访工作,在伦敦、巴黎、华盛顿等大城市设特约记者,同时出版旬刊《国闻汇编》,主要译载西方社会科学论著和外文报刊的新闻与评论,曾发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学说,为变法提供了思想理论根据。

该报大量及时地报道了百日维新。

但因为出版地靠近政治中心北京,故言论甚为谨慎。

戊戌政变后,该报借助日商招牌,大胆揭露事变真相,抨击清政府屠杀维新志士的暴行。

9.《知新报》[复旦大学2007年研]答:《知新报》是维新派在华南地区的重要舆论阵地,1897年2月22日在澳门创刊。

该报初创时为五日刊,后改为周刊、半月刊,由何廷光、康广仁任总理。

《知新报》与《时务报》的编辑方针基本相同,但在宣传报道上更为大胆。

其办报宗旨,正如其创刊文章的“知新报缘起”指出:“不慧于目,不聪于耳,不敏于口,曰盲、聋、哑,是谓三病”,而“报者,天下之枢铃,万民之喉舌也,得之则通,通之则明,明之则勇,勇之则强,强则政举而国立,敬修而民智。

”1901年1月20日自动停刊,总共出了133期。

10.《中外纪闻》答:《中外纪闻》的前身是资产阶级改良派出版的第一份报刊《万国公报》,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强学会成立后,该报成为强学会的机关报,1895年12月16日更名为《中外纪闻》,继续在北京出版。

由强学书局刊行,梁启超、汪大燮主编。

从内容上看,《中外纪闻》除论说外,增加了外电、外报选译和国内各报摘录等内容,还有上谕等。

《中外纪闻》的出版,受到了倾向于维新变革的政府官员及士大夫知识分子的欢迎,也使更多的中国人“渐知新法之益”,“拾议一变”。

1896年1月20日,《中外纪闻》被迫停刊,共出18期。

11.《强学报》答:《强学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报纸。

1986年1月12日由康有为创办,是上海强学会的机关报。

该报由徐勤、何树龄主编,其政治色彩较《万国公报》和《中外纪闻》更为浓厚,旗帜鲜明地倡导变法维新。

该刊发表的《开设报馆议》一文,阐述了报纸在维新运动中的作用,即“广人才,保疆土,助变法,增学问,除舞弊,达民隐”。

这几句话,实际上就是《强学报》的办报宗旨。

《强学报》还不用大清年号而用孔子纪年,借以“托古改制”。

该报的出版引起了顽固派的恐慌,北京强学会和《中外纪闻》被查封后,上海强学会也被两江总督张之洞解散,《强学报》只出版了3期就夭折了。

12.《时务报》[南开大学2006、2004研]答:《时务报》是维新运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

1896年8月9日在上海创刊,由黄遵宪、汪康年、梁启超等人筹办。

汪康年任总理,梁启超任总主笔。

1898年8月因易名而终止。

《时务报》为旬刊,所刊内容有论说、谕旨、京外近事、域外报译、西电照译等。

该报的宗旨是宣传维新变法和救亡图存,深受具有维新思想的士大夫和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小资产阶级的欢迎,成为当时影响最大的一份宣传维新变法的报刊。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了数十篇政论,最为著名、最有影响的是《变法通议》,这篇长文,自创刊号起在报上连载了43期,内容涉及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各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次全面系统地阐明了维新派的变法主张。

《时务报》大胆而新颖的言论使朝野大为震动,所译外报文章又使读者大开眼界,赢得了要求变革的爱国臣民的支持和称许,成为当时发行量最高,影响最大的国人报刊,发行量最高达到1.7万份。

13.严复答:严复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和翻译家。

曾赴英国留学海军,回国后任海军教学工作。

甲午海战后,作为海军成员的严复感到痛心疾首,连续在天津《直报》上发表文章,猛烈抨击科举制度和封建君主制度,提出了“开民智”、“厚民力”、“明民德”的主张。

这些文章发表在”公车上书“之前,在当时的思想界有很大影响。

1897年,在维新派办报热潮的推动下,严复与友人集资创办了《国闻报》和《国文汇编》,大力鼓吹变法维新。

《国闻报》成为了当时维新派在华北的重要舆论基地,也是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

严复认为办报的目的是“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他在《国闻报》上翻译并发表了《天演论》,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学说,起到了巨大的思想启蒙作用。

严复并不赞成维新派倡民权、开议院的主张,属于维新派中的右翼,且很少与康、梁交往,故戊戌政变后未被追究。

之后他潜心翻译工作,思想渐趋保守。

二、简答题1.作为《循环日报》的创办人,王韬在一系列文章中论述了哪些重要问题?[南开大学2011年研]相关试题: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厦门大学2007年研]答:王韬是中国最早的报纸之一——《循环日报》的创办人。

由于《偱环日报》最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