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概论第7次课课件
10
3. 鱼类种群结构
• 我国海洋鱼类以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为主,
海洋水产品中鱼类约占60%,但目前蟹类、贝
类以及藻类的比重有增加趋势。
• 淡水鱼类以鲤科鱼类为主,约占一半以上,主
要经济鱼种有青、草、鲢、鳙、鲫、鳊、银鱼 等。在淡水水产品中,鱼类的比重在90%以上, 但是贝类和蟹类的比重亦呈增加趋势。
长过程,二是生物体受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
32
– 其次是经济规律。主要是指各产业的地位因为 供需结构发生跳跃性变化而变化,使得支柱产 业发生更迭现象,原先的先导产业成为新的支 柱产业,而原先的支柱产业沦为辅助性产业。 正是这种产业地位的频繁更迭推动着产业结构 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换,推动着经济发展。
综合利用不够。
24
– 花生:亦是重要的油料作物,20世纪80年代以来 发展较快,目前种植面积仅次于油菜,且其单产
提高的潜力尚大。
– 烟草:我国重要的嗜好类作物之一,其中烤烟占
85%左右,且分布较为集中,晒烟和晾烟面积小,
且分布零星。生产上存在的问题:面积不稳,大 起大落;晾、晒烟面积与烤烟比例失调;烟草质 量不高。
25
• 各类经济作物的生产现状与问题:
– 棉花:我国最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棉纤维占我国
纺织工业原料的80%左右。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很
快,但近年来种植面积和总产不稳,单产不高,且 布局分散,品质较差。 – 油菜: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之一,遍布全国。生产 上存在的问题:生产不稳定,单产低,地区间不平
衡;油菜籽含油量低,油质差;加工技术条件差,
• 我国现有森林资源和林业配置结构特点:
1. 森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多集中在边远地区
• 三大区域(东北、西南和南方)占全国80%以上, 而广大的华北、西南属少林、无林地区。三大区域 的森林集中区也分布在偏远、交通不便的江河上游。
17
2. 用材林比重大,防护林和薪炭林比重小,林种 结构不合理
• 用材林面积占总量的67.0%,防护林占12.2%, 薪炭林占3.7%,特用林占2.6%,经济林占 11.5%,竹林占3.0%。林种结构不协调。
51.7%、8.3%和6.2%。
– 谷类作物中,主要是稻谷、玉米和小麦,2004年三者 播种面积分别为2837.9 万hm2、2544.6 万hm2和2162.6
万hm2,分别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18.5%、16.6%和
14.1%(共占49.2%),分别占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27.9%、25.1%和21.3%(共占74.3%)(表1)。
量5776.8万t,占肉类总产量的79.7%,在猪牛羊肉
中,猪肉占81.4%,牛肉占11.7%,羊肉占6.9%。 奶类总产量为2368.4万t,其中牛奶占95.4%。禽蛋 总产量为2737.7万t。
12
2. 畜群结构
• 我国农区与牧区畜群结构有很大差异。牧区牲以放 牧为主,畜种类别以牛、羊、马、骆驼为主,畜群 结构中猪与牛、羊、马的比例大约为11:84;农区 主要是以家庭畜禽饲养为主,畜种以猪、牛为主, 猪与牛、羊、马的比例大约为64:34。
38
• 也有另一种划分方法,即将种植业、养殖业等的 内部结构作为第一层次;农业结构为第二层次; 一、二、三产业间的结构为第三层次。 • 两种方法没有实质不同,后一种较为普遍。
37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特征
㈠ 农村产业结构的脆弱性
– 我国农村产业结构相当脆弱,主要表现在演进
状态上的低层次性,农村产业结构中起主导作
– 由于农村产业间存在着种种联系,因而农村产
业中某一或某几个产业的发展变化,必然会影 响到其他相关产业的发展。
33
㈣ 农村产业结构的内在规律
– 农村产业结构受到双重规律的支配。 – 首先是自然规律。主要是指农村产业结构中的
农业(种植业、养殖业、林业、渔业)受自然
规律的影响(一是生命体有从生到死的自然成
• 2020年的要求是:棉花总产达到700万t,油料
4500万t,糖料20 000万t。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
相当艰巨。
19
㈡ 林业
– 经过多年植树造林,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了 18.21%(2005年),但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人均占有的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为世界平均
水平的16.9%和14.8%。
18
45
• 划分产业的方法有两种:
– 第一种是依据产业的性质来划分的:
• 第一产业:直接从自然界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 第二产业:加工取自自然界的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 • 第三产业:从第一、二产业的物质生产活动中衍生出来、 并为第一、二产业提供社会服务的非物质生产部门
44
• 第二种是从便于统计的角度来划分的:
既是备荒、填闲作物,又是饲料、绿肥和蜜源作物)、莜
麦、绿豆、赤小豆等。
26
2. 经济作物
– 我国种植面积较大的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 花生、烟草、糖料、麻类、药材等,2004年种 植面积(万hm2)分别为569.3、727.1、474.5、 126.6、156.8、33.2和129.7,分别占农作物总 面积的3.71%、4.74%、3.09%、0.82%、 1.02%、0.22%和0.84%。
门内部各项目之间、项目中各产品之间相互交织的 经济联系,以及在占用要素和经济产出等指标上的 量的构成与比例。
42
• 简单地说,农村产业结构是农村第一、二、
三产业各自所处的不同地位和所占的不同 比例。通常用各产业的产值及占用的劳动 力数分别占农村经济总产值和总劳动力数 的百分比来反映。
41
• 农村产业结构中包含有众多的亚结构:
31
㈤ 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规律
– 克拉克法则:当社会经济发展以第一产业为主体时,人 均国民收入低,绝大多数劳动力集中于第一产业;随着 经济的发展,第二产业比重逐渐增大而成为主体,人均 国民收入增加,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经
济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的比重逐渐居于最大,人均国
民收入进一步增加,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 – 即农村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以 第二产业为主导,再到以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 从我国各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工业化还没有完成,
农村产业仍是我国工业化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力量。35Leabharlann ㈢ 农村产业结构的产业关联
– 产业关联:是指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 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 – 通过价值与实物两种方式实现关联。
34
– 产业关联存在两个层面:
• 其一是农村产业结构内部各产业间的关联 • 其二是农村产业与农村之外的其他产业间的关联
期,1 300万hm2以上,目前不及最高年份的1/3。
– 蔬菜、瓜果类作物:种植面积大幅度增加。2004年,
全国蔬菜种植面积1 756.0万hm2,果园面积976.8万 hm2,分别比1980年增加了4.55倍和4.48倍。
20
• 作物生产必须贯彻“决不放松粮食生产,积极开 展多种经营”的指导方针,在保证粮食产量持续 增长的前提下,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和其他作物。
16
3. 有林地质量较高,但现实生产力低
• 我国林地资源质量较高,一、二等地占90%以 上,但是现有林地生产力不高,全国平均每公
顷蓄积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82%左右。
15
4. 宜林山地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
• 我国现有林业用地面积2.6亿hm2,但有林地面 积仅占林业用地面积的45.7%,而世界上一些林 业发达国家的林地利用率大多在80%以上。我 国发展林业的土地潜力很大。
30
第二节 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
29
一、农业结构
• 我国人多地少,后备耕地资源有限,粮食作物与 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之间播种面积的机动余地不
多。因此,我国的种植业结构是以粮食作物为主
体,围绕着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及其他作物进行
布局和安排的。
28
㈠ 种植业
1. 粮食作物
– 2004年,我国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10160.6 万hm2,占 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5355.3 万hm2)的66.2%,其中 谷物、豆类、薯类作物分别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
农业概论
易镇邪
湖南农业大学农学院
第五章 农村产业结构
第一节 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 第二节 农村产业结构的现状 第三节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47
第一节
农村产业结构的内涵
46
一、概念
㈠ 产业的划分
– 产业:是人类所从事的各种生产活动的泛称,
是一种社会分工现象,它随着社会分工的产生
而产生,并随着社会分工的发展而发展。
11
㈣ 渔业
– 我国渔业生产现状:
1. 海洋捕捞渔业已退居我国渔业生产的次要地位
• 1985年以前,海洋捕捞渔业产量占全国水产品总量 2/3以上;现在占1/3左右。
2. 淡水和海水养殖业潜力很大
• 我国500 万hm2的淡水可养水面只利用了60%左右, 海水养殖潜力也很大,约200万hm2滩涂、浅海水域 的利用率不到10%。
– 农业结构 – 农业生产结构 – 农业部门结构,等。
40
• 农村产业结构与农业产业结构的关系:
– 首先,前者强调的是各产业在农村地域范围内的
地位,而后者强调的是产业结构中的行业构成,
其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和渔业等。 – 其次,农业是3大产业之一,农村并非只有农业, 因此,两者之间是一种从属关系,即农村产业结 构包括农业产业结构,农业产业结构是农村产业 结构的组成部分。
9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发展成就
•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26年间(1978~2004)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了近37倍,同时,在构成上大有改善, 至2004年,第一产业的比重由改革开放之初的近 30%降至了15%,三次产业的产值大小顺序由第 二产业>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变为了第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