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接触网设备事故及其处理第一节接触网设备事故的分类与事故处理的原则一、接触网设备事故的分类接触网事故状态是多种多样的,按照发生事故的性质大体上可分为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两类。
人身事故是指在检修接触网设备作业过程中,所发生的检修作业人员及辅助作业人员的人身伤亡事故(如作业人员触电、坠落、被设备工具材料撞击等给人身造成的伤害)。
造成人身事故的原因大多是没有牢固树立安全生产的思想,违章作业,责任心不强,疏忽大意甚至玩忽职守,盲目蛮干造成的。
也有的是作业人员业务技术不熟练,工作经验不足,处理措施不当而造成的。
设备事故是指接触网设备及其附属设备、部件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而言。
如绝缘子闪络击穿、支柱断裂、断线、弓网事故、零件脱落等。
接触网设备事故又可分为接触网供电事故和行车事故两类,其两类事故往往并存。
由于事故范围大小及严重程度不同,事故的后果有影响行车和不影响行车之分。
没有影响列车正常运行的,虽然事故造成了接触网停电或部分接触网设备损坏,一般按供电事故统计。
如果事故影响列车正常运行,则按照影响的程度分等级统计为行车事故。
一般已统计为行车事故的就不再在供电事故中统计了。
接触网事故根据发生的原因可分为责任事故、关系事故和自然灾害事故三种。
接触网责任事故指发生事故的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在于接触网管理部门。
一般主要是由于接触网人员管理不善、维修不合格或操作失误,使接触网技术状态不良而造成的事故。
如作业中防护人员疏忽大意,作业人员违章操作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事故,都属于责任事故。
接触网关系事故是指供电段以外的其他单位或部门造成的接触网设备或人身事故。
铁路是一个综合性的大企业,任何一个单位都有可能造成接触网事故。
如机车受电弓不良、工务拨道、信号失控、货物列车超限等都会给接触网造成各种各样的设备事故和人身事故。
接触网自然灾害事故是指由于气候、地质等原因造成的接触网事故。
如地震、狂风、暴雨、大雪、洪水、塌方、滑坡等所造成的接触网设备或人身伤亡事故。
接触网事故根据损失程度的不同可分为:重大事故、大事故、一般事故和障碍四种。
根据《牵引供电事故管理规则》中有关接触网设备供电事故方面的具体划分如下:1.接触网停电时间超过5h为接触网重大事故。
2.接触网停电时间超过4h为接触网大事故。
3.接触网停电时间超过30min或迫使列车降低运输能力(包括限制列车对数)为接触网一般事故。
4.接触网停电时间超过10min或迫使列车降低运行速度(包括机车降弓运行通过故障处所)均为接触网的障碍。
二、事故处理的原则与设备抢修中的注意事项(一)事故处理的原则在事故处理中必须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贯彻“高度集中,统一指挥,逐级负责”的原则,杜绝“多头指挥”和“无人指挥”。
当值电力调度员是供电系统事故(故障)的指挥人,值班员或事故发现人应及时将事故表征和处理情况向其汇报,并迅速而无争辩地执行调度命令,采取应急措施,尽快恢复对用户的供电,特别是牵引供电。
在事故处理后,应将事故发生及处理经过详细如实地记录下来,并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分析事故原因,讨论处理措施是否得当,同时制定出预防措施等。
供电设备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为:1.当发现供电设备故障时,现场值班员或事故发现人除按照规定进行现场防护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措施,防止事故蔓延和扩大,减少事故损失,同时尽快地报告电调。
2.供电设备事故的抢修要遵循“先通后复”和“先通一线”的原则。
“先通后复”,就是以最快的速度设法先行恢复供电,疏通线路,必要时采取迂回供电、越区供电等措施,尽量缩短停电、中断运营时间,随后则要尽快安排时间处理遗留工作,使供电设备及早恢复正常运行状态。
“先通一线”,就是在双线区段,除按上述“先通后复”的原则确定抢修方案外,要集中力量以最快的速度设法使一条线路先开通,尽快疏通列车。
事故范围较小,抢修时间不长,无需分层作业时,应抓紧时间一次抢修完毕,恢复供电和行车。
3. 事故处理时要求做到:一准(即拟订方案准确)、两齐(即人员齐、工具材料齐)、两快(即出动快、修复快)和应对自如(即事故发生时沉着冷静、应对自如)。
4.在事故抢修中电调须与行调密切配合(城轨供电中还须与环调密切配合),严格掌握供电和行车、环控的基本标准条件,根据设备的技术条件和现场具体情况,采取有效措施,适当调整运行方式,尽可能减少对行车的影响,及时安排抢修和处理时间,尽快恢复对接触网的供电和正常行车秩序,在允许的条件下保证环控设备的运行,保证城市轨道交通的服务质量。
5.事故抢修可以不要工作票,但必须有电调的命令,并按规定办理作业手续,以及作好安全措施。
6.事故抢修的工作领导人即是现场抢修工作的指挥者。
当有几个作业组同时进行抢修作业时,必须指定1人担当总指挥,负责各作业组之间的协调配合,同时必须指定专人与电调时刻保持联系,及时汇报抢修工作进度、情况等,并将电调和上级指示、命令迅速传达给事故抢修的指挥者。
7.对于事故停电的电气设备,在未断开有关断路器和隔离开关并按规定做好安全措施前,不得进入相关的设备区,且不得触摸该设备,以防突然来电。
对于无人值班变电所,电力调度员应注意,在已派出人员到现场查巡后,在未与现场人员取得联系前,无论何种理由,都不得对停电设备重新送电。
8.在下列情况下,当值人员可不经电力调度员许可自行操作,结束后再汇报:(1)对威胁人身和设备安全的设备停电;(2)对已损坏的设备隔离;(3)恢复所用电。
(二)接触网设备抢修中的注意事项在接触网设备的故障、事故中,除遵照上述处理原则外,还应注意下列事项:1. 各接触网工区的交通、抢修车辆,平时应加强保养维护,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一旦发生事故能立即出动。
2. 接触网工区平时为事故抢修所配备的用料及工具,应有专人妥善保管;并分类摆放整齐,经常检查和保养,确保状态良好。
一般备用3~4个跨距的零件、材料,备有500 m左右的接触线和承力索,3~4根轻便支柱(一般为9 m的钢柱),配有适量的铝绞线和镀锌铁线,各型定位器、线岔限制管、电连接线夹、吊弦线夹、楔形线夹、导线接头线夹、绝缘子、分段绝缘器、单极隔离开关、腕臂及拉杆等主要零部件。
管辖隧道地段的工区,还应准备足够的隧道专用接触网零部件。
3. 事故抢修的准备工作应做到充分细致,组织措施得当,抢修队伍得力且分工明确。
4.接触网事故抢修作业和配合行车事故救援作业必须办理停电作业命令、验电接地和采取针对性的、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后,方准开始作业,并要严格遵守《接触网安全工作规程》和有关规定。
5.抢修作业工作领导人(或事故抢修总指挥)在抢修作业前要向作业人员宣布停电范围,划清设备带电界限。
对可能来电的关键部位和抢修作业地段,要按规定设置足够的接地线。
6.在进行攀杆、攀梯和车顶高空作业时,除按有关规定执行外,要特别强调在接触网上整个作业过程中必须系好安全带和戴好安全帽。
7.在拆除接触网作业(如配合行车事故救援、抢修支柱断事故、更换损坏的腕臂等)时,要防止支柱倾倒、线索断线、脱落等。
在抢修恢复作业中,对安装的零部件特别是受力件要紧固牢靠,防止松脱、断线引起事故扩大。
8.在事故抢修过程中,要注意保持与电力调度的联系,及时接受电力调度的相关指令和把现场的相关信息及要求及时报告给电力调度,以便于事故领导小组的正确决策和指挥。
9.接触网修复过程中,对关键设备、部件要严格把关,确认符合行车条件后方准申请送电。
送电后要观察l—2趟列车运行取流,确认运行正常后抢修作业人员方准撤离。
10.申请送电时要向电力调度说明列车运行情况及应注意的事项,电力调度要及时通知行车调度,必要时向司机和有关人员发布命令通知。
第二节接触网设备事故分析与事故预防一、事故分析1.故障的判断与查找认真分析故障原因、对故障作出准确的判断是确定故障处理预案,有效地组织和实施事故抢修的重要前提。
当接触网设备发出故障后,应首先从牵引变电所反馈的信息中进行分析判断。
(1)永久接地:变电所反馈的信息是:变电所断路器跳闸,重合闸和强送均不成功。
其故障可能是由于接触网或供电线断线接地、绝缘子击穿、隔离开关引线脱落或断线、较严重的弓网故障、机车故障、吸流变压器短路等原因所造成。
(2)断续接地:变电所反馈的信息是:变电所断路器跳闸重合成功,过一段时间又跳闸。
其故障可能是由于接触网或电力机车绝缘部件闪络、树木与接触网放电、接触网对地接地距离不够、接触网断线但未落地、列车装载货物超限、一般性的弓网故障等原因所造成。
(3)短时接地:变电所反馈的信息是:变电所断路器跳闸后重合成功。
其故障一般是由于绝缘部件瞬时闪络、电击人或动物等原因所造成。
查找故障时一是根据故障测距仪所指示的故障公里分组、分段认真进行查找,确定故障地点;二是根据季节、设备所处的环境有针对性的进行查找。
例如:大雾、阴雨及雨雪交加时易发生绝缘闪络故障,并应重点查找隧道区、立交桥下及污秽严重等处所。
2.原始资料的收集保存在事故抢修过程中,工作领导人(或事故抢修总指挥)除了组织抢修,尽快恢复运行外,要指定专人写实时事故及其修复的情况,包括必要的照片,有条件时可进行录像。
收集并妥善保管事故破坏的物证,以便进行事故分析。
特别是对于因事故拉断或烧断的线头、损坏的零部件等,应尽量保持原样不得任意改动。
对典型事故的照片、报告、损坏的线头、零部件,应作为档案长期保存。
3.事故的调查分析事故发生后要及时分析,对每一件供电事故都要按照“三不放过”、“四查”(即“事故原因、分析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者和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查思想、查纪律、查制度、查领导”)的要求,认真组织调查,弄清原因,确定责任者,制定出有效的防范措施。
在进行事故调查分析时,除弄清事故原因、查明责任、制定防止措施、按规定填写事故(故障)报告向有关部门上报外,同时还要总结抢修工作的经验教训。
对抢修中采用的先进方法、机具等应及时推广。
对存在的问题要认真研究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完善抢修的组织和方法,提高抢修工作效率。
二、事故的预防实践证明,为了减少事故的发生,必须重视事故的预防工作。
从事供电工作的广大员工必须树立为运营服务的思想,贯彻执行“修养并重,预防为主”的方针,不断提高检修质量;建立健全群众性的安全生产组织,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尽快消除事故隐患。
为了防止和杜绝事故的发生,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贯彻落实“三定、四化、记名检修”精神,抓好各项基础工作。
要科学地组织设备运行和检修的各个环节,建立严密而协调的生产秩序,不断提高供电工作质量。
2.牢固树立“安全是生命线”和“安全生产一票否决权”的思想,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一丝不苟地按照检修工艺和技术标准检修设备,质量良好地完成设备检修任务。
3.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材料,提高设备性能,改进不合理的设备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