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洞庭湖水域持续干旱,鱼、虾、蟹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这种现象说明( )A.生物不受环境影响 B.生物能适应环境C.环境能影响生物的生存 D.生物能影响环境2.羚羊发现敌害后迅速奔跑,与下列哪一个生理现象相同( )A.植物进行光合作用B.蘑菇由小长大C.人手被针刺后缩回 D.幼鳄破壳而出3.下列哪项是影响小麦生长的生物因素( )A.阳光 B.蝗虫C.空气D.水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哪种因素对植物的影响( )A.空气B.湿度C.温度D.土壤5.地衣生活在岩石上,可以从岩石中得到所需的营养物质,地衣又能分泌地衣酸,对岩石有腐蚀作用,这一事实说明()A. 生物能够适应环境B. 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C. 生物依赖于环境D. 生物能影响环境6.“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这是宋代诗人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中的诗句,它主要描写哪一种非生物因素对鸭生活的影响?A. 阳光B. 江水C. 温度D. 空气7.乌贼遇到敌害时,会释放出大量的墨汁,这一现象说明()A.生物对刺激能做出反应B.动物能够运动C.动物遇到危险能释放墨汁D.乌贼对刺激的反应最敏感8.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哪项可以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A.有细胞结构 B.呈球形 C.呈绿色 D.体积微小9.在一片大草原上,斑马正悠闲地啃食着青草,突然有一只斑马发现不远处有一只狮子,它狂奔起来,其他斑马也开始奔跑起来。
这种现象说明A.生物能够繁殖B.生物对外界的刺激作出反应C.生物体的生长需要营养D.生物能排出体内的代谢废物10.生物既能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下列能反映生物影响环境的是()A.有的树秋天落叶B.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而变C.大树底下好乘凉D.仙人掌的叶退化成刺11.“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生物学意义是A.环境影响生物 B.生物影响环境C.生物适应环境 D.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1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这句谚语说明的生物现象是()A.遗传 B.变异 C.生殖 D.发育13.我们在进行探究实验时,为了避免偶然因素的影响,常需要设置重复组,取其平均值,但有些实验却是例外。
下列实验不需要测平均值的是()A.测定某种食物中的能量B.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C.探究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D.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消化14.某班级调查了学校周围环境中的生物,将香樟、腊梅、玉兰、山茶归为一类,画眉、蚯蚓、蜻蜓和哈巴狗归为另一类。
他们依据的归类方法是()A.按照形态结构归类 B.按照生活环境归类C.按照用途归类 D.按照个人喜好归类15.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第一步需要做的是()A.提出假设 B.提出问题 C.设计实验 D.表达和交流16.在探究实验设计中,不能作为一组对照的选项是( )A. 有空气和无空气B. 明亮和阴暗C. 20℃和5℃D. 温度和湿度17.在动物实验中,正确设置对照组不容易。
例如,要选择20个完全相似的动物,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就比较困难。
那么,进行这种实验时,你认为下列哪种方法最合理?A.从20个动物中,选出两个相似的动物,一个作为实验组,一个作为对照组B.将这20个动物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个,一组作为实验组,一组作为对照组C.将这20个动物分成10对,每对相似,一个放在实验组,一个放在对照组D.将这20个动物放在一组,先进行实验处理,然后恢复原状观察18.为了探究食品腐败的原因和细菌生存的条件,某生物小组取经过消毒的甲、乙、丙三个相同锥形瓶,按下表要求进行了实验设计。
请据表分析,本实验设计包含的对照实验组数及其实验变量分别是A. 二组,温度、空气B. 二组,温度、细菌C. 二组,温度、消毒棉球D. 三组,温度、空气、细菌19.当苹果从树上掉下,砸到牛顿时,牛顿心里想着:“为什么苹果会往下掉,而不往上飞呢?”,这是科学方法中的哪一步骤()A. 观察B. 提出问题C. 作出假设D. 实验20.科学探究通常不包括的环节是:A.提出问题B.作出假设C.抽样调查D.得出结论21.设计对照实验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 所有条件都不同B.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不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他条件都相同D.所有条件都相同22.如果在做实验时,得到的结果与假设不一样,你应该做的是()A.修改假设让它与实验相一致B.检查过程是否有问题,重新把实验做一次C.修改实验数据,让它与假设相同D.检查过程都没有问题,相信结论是正确的23.下列不属于...调查活动的是A.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B.森林资源清查C.了解校园生物的种类D.了解家蚕的发育过程24.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不能证明自己的假设是否成立,应采取相应的措施,下列有关叙述中不可行的是()A. 重新进行假设B. 研究制定出科学的探究计划C.改变探究方法D.改进实验条件、器具或材料25.市场上某一防晒霜宣称可以防晒。
暑假期间,几个学生邀约徒步旅行,准备利用此你认为4人中谁的实验方案最好A.甲 B.乙 C.丙 D.丁26.在科学实验中,为了减少实验数据的误差,常常设置重复组。
科学实验的数字结果,应当取各重复组的()A、最大值B、最小值C、平均值D、任意值27.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的排列顺序是①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②作出假设③表达交流④制订计划⑤实施计划⑥得出结论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③C.①②④③⑤⑥D.①②④⑤③⑥28.表内是探究蚂蚁食性的过程,属于科学探究过程中作出假设步骤的是A.步骤1 B.步骤2 C.步骤3 D.步骤429.在进行实验探究时,为了增强实验的说服力,一般还应同时设计:A.分组实验B.重复实验C.独立实验D.对照实验30.变量的设置要考虑设置什么实验来进行比较:( ) A. 二个、对照 B. 一个、对照 C. 一个、假设 D. 二个、假设31.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正确的五点取样法是()32.小红在校园内寻找鼠妇时,记录了各处发现的鼠妇数量(如下表)。
请你分析鼠妇生活的环境特点应是阳光充足 B.空气新鲜 C.阴暗潮湿 D.高温干旱33.如图所示,某同学为验证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将大针筒内的空气一次性压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没有变化。
据此,你认为该同学应该A.继续用大针筒向澄清石灰水压入空气B.撤去大针筒,用嘴向澄清石灰水吹气C.得出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的结论D.得出空气中含有少量二氧化碳的结论34.小红在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物象在视野的右上方,若要把它移到视野中央,应将载玻片向哪个方向移动A.左上方B.右下方C.左下方D.右上方35.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观察桃花的结构用到的工具分别是A.显微镜、放大镜 B.放大镜、放大镜C.显微镜、显微镜D.放大镜、显微镜36.下列有关显微镜的结构功能和操作的说法错误的是A.染色时应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水B.当视野中光线较暗时,可通过调节大光圈和凹面反光镜来进行观察环境水泥路上水槽边的石头下种花的湿花盆底下干燥的草地上鼠妇(只)024182C.要把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央,应向左下方移动玻片标本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观察到的单个细胞的体积越大,细胞数量越多37.某同学正在使用显微镜,在低倍镜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右下图,他想将物像移到视野正中央,应将玻片A.向左上移动 B.向右上移动 C.向左下移动 D.向右下移动38.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要经过以下几个操作步骤,其正确的是①调节反光镜②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③将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④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⑤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⑥利用细准焦螺旋调节A.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①③④⑤⑥C. ②①③⑤④⑥D. ②①③⑥④⑤39.当显微镜目镜和物镜的放大倍数均为“10⨯”时,学生在视野中看到的图像如图所示。
如果仅将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可以看到的细胞数一般是A.2个 B.4个 C.10个 D.40个40.在显微镜下观察写在纸片上的“b”字母时,物像是A.b B.d C.p D.q41.下图中,要使看到的细胞最大,可换选的镜头是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42.科学探究过程中,在设置对照实验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所有变量都相同B.所有变量都不相同C.除实验变量外,其它因素均不相同D.除实验变量外,其它因素均相同43.小明在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看到了一个小黑点,移动玻片和目镜,小黑点军不动,由此可以判断小黑点可能在()A.目镜上B.物镜上C.盖玻片上D.反光镜上44.实验探究(16分)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灰褐色的鼠妇。
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某同学对此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补充完整。
提出问题: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吗?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制订计划:在铁盘内放上一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纸板,形成的环境;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形成的环境。
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
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__。
像这样,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做实验。
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可以吗?为什么?(4)实施计划: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4次,结果发现鼠妇绝大多数都到了纸板遮盖的环境中。
为了使实验结论更准确,应对4次实验的数据如何处理?(5)得出结论:45.某校生物兴趣小组在查阅资料时发现,杏仁能杀死昆虫,可以作为自制毒瓶的毒剂。
果真如此吗?他们决定自己动手进行探究。
下面是他们的实验过程及结果。
①取250mL玻璃瓶2只,标号为A.B。
在A瓶中放入15克捣碎的杏仁,加水浸湿,在浸湿的杏仁上放一张吸水纸,拧紧瓶盖,放置48小时后备用。
B瓶中除不加杏仁外,其他条件与A瓶相同。
②48小时后,将10只0.3克重的蚱蜢平均分为两组,分别放入A瓶和B瓶,拧紧瓶盖。
蚱蜢的状态时间60秒70秒80秒实验处理A瓶:加入捣碎的杏仁,加水活跃不活跃死亡B瓶:不加杏仁,加水活跃活跃活跃(1)其他条件都相同,这样的实验叫做。
(2)实验结果表明,杏仁(能、不能)杀死昆虫。
(3)有人认为蚱蜢不是杏仁杀死的,而是玻璃瓶中缺少空气而“憋”死的,你认为是否可能?。
为什么?。
(4)如果要你证明捣碎的杏仁只有加水..后,才能起到毒剂的作用,则需要设置C瓶与A瓶进行对照,C瓶的实验处理是。
46.蚊子的幼虫孑孓生活在水中,它们在水中能呼吸吗?我们可以设计了一个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
试回答下列问题:(1)提出问题:孑孓在水中能呼吸吗?(2)作出假设:______________.(3)实验设计:①取甲、乙两个大小相同的烧杯,放入等量清水;②如上图,取20只孑孓放人甲烧杯中,并用一细铁丝网罩住,另取_________只孑孓放入乙烧杯中;乙组实验起到的作用是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