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精细化管理目标

精细化管理目标

2006年9月1日至9月12日,深圳市城市管理局局长吴子俊同志率市城管局系统内道桥工程、市政管理、园林绿化等方面的专家赴里斯本、马德里、巴塞罗那、伦敦、格拉斯哥、爱丁堡等城市,就城市管理工作诸方面进行学习和考察。

总体来看,上述城市的城市规划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大都体现出精细化管理的概念,建设、管理人性化,对深圳市大力落实党中央“以人为本”的理念,有效推行城市管理年的工作目标有不少的借鉴意义。

经过综合整理,本报告主要从市政建设、市容管理和绿化景观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以上城市的建设管理成效。

市政建设篇这次我们一行人考察所见,这些著名城市的市政设施的完好率相当高,管理与养护工作做得比较好;城市整体规划建设考虑相当周全,既使建筑物及各种市政设施的设计与城市整体风格相结合,又注意将设施的市政和绿化等功能结合,提高空间利用率。

下面将从城市规划建设、市政道路建设、城市交通的疏导方式以及路灯的景观化设计四个方面分别阐述。

(一)规划建设我们这次考察的欧洲城市大都是历史悠久的名城。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必然要面临城市扩容,以及如何处理新旧建筑之间的关系。

西欧的这几个城市在规划设计上都非常注意使新建筑物与原有建筑的风格融合。

主要有三种模式。

一是因势建城。

比如里斯本市,城市建立在七座丘陵之间。

城市扩展到山坡地带时,不是将“障碍”一律推平,而是依山而建,自然形成了七个卫星小城。

市内也少见有人工修剪的花坛。

城市建设保持原有地形及生态植被,整个城市错落有致,显得比较柔和自然,令我们一行人印象颇为深刻。

二是整体保护。

如距离马德里市约七十公里的西班牙古城托莱多。

1986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由于曾经作为不同民族之间冲突斗争的前沿,因此具有大量的不同时期各具民族风格的建筑,不规则布局的城防系统以及杂密的、由小路和小巷组成的道路网。

政府对该市市政设施的现代化改造中,没有对原城市规划进行大的改动,而是在巧妙地“植入”现代化市政设施的同时将整个城市的历史风貌完整地保存下来,既使托莱多的居民能拥有现代化的生活条件,又完整地保存了城市的历史文化风貌。

三是建新如旧。

这方面伦敦做得相当出色。

虽然市区有不少战后兴建的房屋,但是行走在城市的街道,尤其是伦敦城里,依然沉浸在维多利亚时代的气息中。

道路上没有蛛网般的高架线路,路灯也大多是仿煤气灯的式样。

而且城市的同一片区域的建筑风格基本相似,除了旧建筑上特有的岁月痕迹,很难分辨出建筑的年龄。

传统与现代在这里水乳交融。

古建筑就这样生机勃勃地生存在现代人的身边,而不是在林立的现代钢筋混凝土建筑群包围下的摇摇欲坠的标本。

考察评价经过对比,我们大致可以看到上述城市规划建设工作做得比较成功的城市各有自己的思路,但基本原则都是讲求“协调”---与自然环境协调,与城市历史文化协调。

并且对古建筑设施的现代化改造的都是着眼于“保护”的目的,坚持“协调”、“合理”和“适度”的原则,在具体的改造过程中,力求使添设的现代化设施融入到建筑物的整体历史感中。

深圳市的发展和建设,不可避免会涉及到部分有历史价值的民居、传统建筑、丘陵地形及原生林地。

如何做好对相关区域的保护性开发和改造,精心规划和建设,使之和周边新建筑和谐相处,做到城市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创建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完美结合,上述城市的经验都有可参考的地方。

(二)市政道路建设在这次考察的六个城市的市政建设中,我们印象较深刻的是伦敦的市政道路建设水平和马德里、巴塞罗那的道路隔离带的多功能化两个方面。

1、伦敦的市政道路建设的严谨和精心(1)伦敦的行车道的设计和建设伦敦的行车道采用优质的沥青混凝土铺就,通过路面颜色来区分不同车辆的行驶道,深红色路面的是公交车道,黑色路面通行社会其他车辆。

车辆各行其道,一目了然。

行驶其中,我们的感觉是尽管伦敦的道路的车辆使用率相当高,但是路面保养工作做得相当好。

无论是在闹市区是比较偏僻的地段,车辆行驶的时候非常平稳顺畅,没有出现颠簸和抖动现象,基本能达到深圳市滨海大道路面的建设与保养水平。

同时由于采用柔性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辆行驶时也较刚性路面平稳舒适,减少噪音。

同时,我们也看到,这些行车道除了一些重要地段,一般很少设置围栏。

少量设立的围栏也注意采用与街道整体氛围相协调的颜色与设计。

我们认为,这既是交通执法严格和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的体现,同时也是出于避免围栏破坏道路与城市街景的整体视觉效果的综合考虑。

在考察中我们还特意检验了道路建设水平的一个细节。

当车辆碾过路面上的沙井盖时,车身没有出现颠簸。

由此可见道路施工的精细严谨,井圈井盖几乎都与市政路面保持在同一标高上。

而且不论是行车道还是人行道上的井盖,上面浇铸的花纹非常精美细致,成为路面景观的一个点缀部分。

(2)伦敦市政道路的其他方面道牙:每块道牙长1~1.2米,宽20~30厘米。

与深圳市的道牙设计相比,尺度要大得多,既显得更加大气,又耐久实用。

人行道:伦敦市人行道的路砖铺设,选择的拼砌图案既耐看也美观。

让我们一行人赞叹的是路砖之间拼合得严丝合缝。

树池:伦敦的市政道路上通常都种植了很多大树。

与我国大多数城市不同的是,伦敦替它们修造了饰以精致花纹的树池。

树池的高度在80厘米左右。

考察评价我们认为伦敦的市政道路的建设成功之处有二:一是前瞻性设计。

避免大改大修,也统一了市政路面的建设规格,避免修路变成替城市“打补丁”,破坏市政路面的整体美观性;一些人性化的设计,比如将树池花坛等修建成适于市民靠坐休息的样式,还能增加人行道的空间利用率。

二是严格的施工管理和高效的养护。

缺乏这两点,再好的设计也会付诸流水。

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努力,在这些方面向著名城市看齐。

2、马德里、巴塞罗那的多功能道路分隔带道路的扩展,势必要占用日趋紧张的城市用地。

同时,穿梭的车辆,又会带来噪音、灰尘和眩光等污染。

马德里和巴塞罗那两市对此设计了一个很好的方法,就是将原本单一的道路隔离带设计成街心公园。

比如巴塞罗那市的兰布伦大街,就是一个长1000多米的带状街心公园,两旁是宽达十余米的交通干道。

街心公园两侧沿机动车道都种植着成排的高大法国梧桐。

在酷暑中穿行于浓浓的绿荫下,不论是漫步园中,还是驱车前行,在市民的脸上都能看到对“惬意”的生动诠释。

考察评价深圳市的市区可用空间日益减少,近年市政府“城市管理年”目标中明确提出要大力建设社区公园;同时市内的几条主干道的噪音和灰尘问题也长期困扰着广大市民。

如何合理用地,充分发掘已开发土地的空间利用潜力,改善环境质量,我们可参考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尝试转换深圳市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的思路。

(三)城市交通的疏导方式随着城市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上升,不可避免会出现路面运输能力饱和的情况。

在我们考察的这几个城市中有着大量的古建筑,如果修建高架桥,势必会产生破坏城市整体景观的协调性,降低沿街门店的商业价值等一系列问题。

为解决这一矛盾,这些城市大都向地下要空间,大力建设下沉式立交。

在不增加地面的市政道路、不破坏城市的立体景观和整体历史感的前提下,缓解了城市的交通问题,也大大减少了增加的汽车流量原本会带来的光、噪音和废气污染。

考察评价城市居民汽车拥有量增加的既成事实下,如何有效解决道路不足造成的交通问题?如果盲目修建高架桥,且不论对经济和民生的影响,单是割裂了城市视觉空间的完整性,便已大大降低了城市的魅力。

我们设想,深圳市的北环、滨河、深南等主要干道的道路交汇处,能否向地下要空间,修建地下行车隧道,将这些“瓶颈口”处难以疏通的车流部分分流到地下。

这些隧道还可以整合途经的地铁线路,共同起到疏导交通的作用。

(四)路灯的景观化设计在我们的考察过程中,英国城镇的路灯设计和建造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些路灯的规格大致相同,高四至五米,采用黑色球墨铸铁精心制作,大多数的灯罩都是仿制成维多利亚时代的煤气灯样式。

这样的设计不会给人造成一种居高临下的压迫感,反而在这样的一个传统的城市里,散发着一种亲近的历史感。

在灯柱距地面三米左右的部位,向人行道和行车道方向各加装一个很大的球状鲜花篮。

一眼望去,一排的路灯如花树迎春,给貌似守旧刻板的英国城镇平添了不少的活泼的气息和鲜亮的颜色。

普通的路灯经过这样的精心设计,在我们看来已经转化为城市街道整体景观的一个构成要件,功能和形式实现了完美的统一。

这对我们在工作思路创新和精细化管理方面有很大启发。

考察评价欧洲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在宏观整体的控制方面都比较科学,具有前瞻性,同时,在细节方面也有很精细化和人性化的考虑。

首先是在确保功能的前提下避免市政设施的单纯使用功能化和巨型化,减少给市民带来的突兀感和压迫感,并且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种市政设施的美学功能,使之成为构成城市优美景观的要件,与城市街道整体景观融为一体。

其次是原来冷冰冰的功能化设施被赋予了温馨实用的装饰功能,比如路灯在照明的同时又变成立体绿化支架,实现了实用性与美观性的高度统一。

通过这次考察,我们认为,城市建设中的艺术性不仅是在雕塑、喷泉这些小品上,而且在建筑物、园林绿化、市政设施等多方面都应该得以体现。

有效利用看似笨拙的市政设施,在不影响其基本功能的前提下附加观赏性,使之能融合到城市的整体景观营造中。

这种创造性的思维很值得我们学习。

市容管理篇我们一行人经过比较,认为西欧三国的城市市容管理水平都比较高,尤以英国为佳。

英国城市的市容管理和协调能力使我们深感深圳这方面需要学习的地方还很多。

现举伦敦、爱丁堡和马德里为例,从几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体会。

(一)伦敦和爱丁堡的户外广告和招牌的管理在伦敦和爱丁堡地区,几乎找不到乱涂写、乱张贴、乱摆卖这些“市容牛皮癣”现象。

这既得益于当地市民的高素质,又与有关单位的严格管理有关。

经过交流,我们得知,英国对于乱涂写、乱张贴、乱摆卖等情况,基本由警方这一强力执法主体出面处理,威慑力强,效率高,有效遏制了这些现象。

这两个城市的街道上空非常干净,没有乱拉架空线和大型招牌林立的情况,大型广告灯箱难觅其踪。

店铺招牌也不盲目求大,相反,它们都做得非常精巧,设计精致,色彩、构图与店面乃至整个建筑都融为一体,体现出店铺的特色和品味。

同时这些招牌并不互相遮挡,而是有效地共同分配建筑外墙极少的一点空间。

两城的立柱广告也很少,尺寸相比起国内来说显得相当“矮小”,并不以大取胜。

同时我们注意到,这些立柱上的广告都是滚动式的,而且立柱上还装有时钟和地图。

广告立柱的样式并不完全统一,总的特点是尺度怡人、比例恰当、色彩协调,既不破坏周边景观,又具有特色。

考察评价伦敦与爱丁堡对户外广告和招牌的管理都相当有效。

首先制止了大型广告和招牌对街道空间的侵占;其次避免了招牌竞相大型化的恶性循环;其三引导店铺的招牌在独特引人和与建筑物本身风格相协调之间找到平衡点,使之也变成了公共景观的一部分。

这些措施消除了因为广告的不合理设置造成道路视野不良和街道环境凌乱无序感的产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