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外国美术史课件
米罗在一些绘画中一再重复表现他很中意的母题,如有到处可以长耳朵
的梯子、眼睛、叼烟斗的人、矢鸟。米罗艺术的卓越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肖 像画或绘画结构,而是他的作品有幻想的幽默——这是其中一个要素,因此, 他和克利、阿普以及稍后的考尔德都是现代的大师。另一个卓越之处就是,
米罗的空想世界非常生动。他的有机物和野兽,甚至他那无生命的物体,都 有一种热情的活力,使我们觉得比我们日常所见更为真实。
马蒂斯
马蒂斯
马蒂斯
马蒂斯
毕加索(1881一1973)出生在西班牙,长期在法国进行艺术创造活动。青年时期受过学院 的写实训练,受到各种思潮如象征主义、批判现实主义、印象主义、自然主义和唯美主义的影 响。他还在巴塞罗那广泛接触社会下层,在一群失意潦倒而又极富于思考的人们中,得到生活 和艺术的启迪。1900年他第一次来到巴黎,受到革新艺术浪潮的感染。在他内心世界处于苦闷 和忧郁的时期,曾先后用蓝色和粉红色色调描绘贫困的残疾人、病患者、老人、孤独者、演员、 江湖艺人、丑角等,被称为“蓝色时期”(1900—1903)和“粉红色时期”(1如3一1905)。1904 年,毕加索在巴黎定居,住在杂居着三教九流的蒙马特尔区,和巴黎新艺术思潮保持着密切的 联系。1907年,他在非洲黑人雕刻和古代伊比利亚人艺术的启发下,尝试把塞尚已经开始的对 几何形结构美的追求推向极致,创作了颇有争议的、被认为是立体主义开端的<亚威农少女>。 在此之后一两年,他的立体主义方法更趋成熟。<弹曼陀铃的少女>(1910)、<卡恩弗勒像 >(1910)被认为是他分析立体主义的代表作。1912—1914年,毕加索从事综合立体主义的创作。 1915年,毕加索的画风转向新古典主义,在严谨的造型中,用夸张的手法表达宏伟磅磅的气氛。 毕加索20年代受超现实主义思潮影响的作品有<三个舞蹈的人>(1925)等。在西班牙内战和纳粹 占领法国期间,毕加索坚定地站在民主和进步势力一边,积极参与反法西斯的斗争。他创作连 续性的版画<佛朗哥的梦幻与宣言>,表示对独裁政权的痛恨与谴责。他以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 西班牙北部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为题材绘制了大型壁画<格尔尼卡>(349.3×776.6厘米), 抗议反动势力洗劫无辜平民的罪行,表现战争带给人类的灾难。这幅用半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 单纯的黑白灰三色组成的画面,给人以深沉的艺术震撼力。50年代初,毕加索积极参加了保卫 世界和平的运动。他为在巴黎召开的保卫世界和平大会创作版画,以鸽子为题材,被人们称为 “和平鸽”。他还以朝鲜战争为题材创作了<朝鲜的屠杀>、<战争>与<和平>等作品。50年代, 他根据普桑、大卫、德拉克洛瓦等人作品的构图,重新加以发挥进行创作,并在版画、书籍插 图和陶艺方面,有出色的创造。
► 野兽主义:1905年巴黎秋季沙龙画展上,一群愤青在 马蒂斯带领下,用相当特殊的随意性技法来反对修拉 为代表的点彩画法,由于他们的风格过于奔放自由, 被评论家贬斥为---野兽主义.
► 受后印象主义三杰的影响,野兽主义强调色彩与笔触 的表现力,注重色彩的主观感受及造型的视觉冲击力.
► 代表人物马蒂斯的成就最高,除野兽主义作品外,他 还从东方艺术中探索过线条主义与平面化的形式.
► 6.两次世界大战的创伤:两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精神和心理上造成了 巨大的创伤,很多艺术家试图用作品去表达这种情绪.
西方现代美术的三个阶段
►一,早期现代主义,形成于20世纪初至一战之间. ►二,中期现代主义,两次战争之间形成. ►三,二战后形成的后现代主义
第一阶段:野兽主义 表现主义 立体主义 未来主义 过渡型早期现代主义
马蒂斯是野兽主义的主将。他最初学文学和法律,受过学院派短期
的教育,后来成为莫罗的学生。驱使他迈向革新之路的是后印象主义塞尚、 高更、凡高和新印象主义画家修拉等人的作品。研究非洲土著雕刻和近东 阿拉伯的艺术对他的新画风产生了影响。1905年当他和一群年轻画家用明 亮的色彩和强烈的造型创造的作品展出时,遭到不少人的非议,但受到美 国收藏家史丁和俄国收藏家舒金、莫罗佐夫的支持,他们购买了马蒂斯的 作品。20世纪初马蒂斯的画风追求原始格调,富有幻想意味。他用快速、 粗放有力的笔触造形,用纯粹的色域组织画面,使画面充满律动感。他画 面上特有的阿拉伯饰纹,色彩绚烂,线条流动,很有装饰性。早期的代表 作有<戴帽子的妇人>(1905)、<奢华·宁静和愉悦>(1905)、<华丽 >(1907)、<舞蹈>、<音乐>(1910)。马蒂斯把绘画比作“安乐椅”,供 人消遣和赏心悦目。他说,他“梦寐以求的是一种和谐、纯粹而又宁静的 艺”。30年代之后,马蒂斯画风的“野”气有所收敛,但并未有彻底的变 化。除作油画、壁画外,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雕塑家、书籍插图家;晚年因 患眼疾,创作了不少剪纸,有的剪纸尺幅很大,用来装饰墙面,犹如壁画。
品给人的印象不是快意的而是异样的,其问隐藏着具界的悄然的恐惧。他最杰 出的作品如《睡眠中的吉普赛女郎》(1897)、《弄蛇女》(1907)和《梦》(19lo), 为我们勾画出了超验世界的永恒的魅力。
卢梭
卢梭
卢梭
居斯塔夫·克里木特(Gu stav Nimt,1862—1918)1862年7月14日生于维也纳一个制作金 银首饰的世家,家传的金工技艺对画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1888年他为维也纳城堡剧院绘制壁 画《戏剧的历史》,受到公众的肯定。后又为艺术博物馆绘制楼梯通道壁画《艺术的保护神一 一雅典娜》,构图巧妙多变。这时,克里木特虽然较多地运用装饰手法,但风格仍然是古典主 义的。1897年为维也纳大学创作的壁画,是他风格的大转变。这组壁画按维也纳大学的3个系 绘制,分别为《医学》、《法学》、 《哲学》。 画面利用象征手法, 描绘了人世的苦难相,
1924年,有法国医生兼诗人,原达达派骨干分子布雷东出面组织成立了超现实 主义派。他们依靠所谓自动记述法,利用图画象征,造型隐喻,改变环境等手法,表 现荒谬,混乱的感觉和形象,构造了许多变形,幻想,魔术般的奇异世界。
1901年前后,经过多年侨居德国的俄国画家康定斯基,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等人 的数年摸索,抽象主义终于形成。艺术家摆脱造型艺术再现视觉感受的传统,把点、 线、面视作自主的表现力愿素,使之变成有象征意义的符号,从而把艺术家的情感传 达给观众。二战后,美国动作画派的创始人波洛克开始转向抽象表现主义。他不用笔 画,而是在画布上乱撒颜料;画面上没有任何具体形象和生活内容,只有斑点状的东 西扩散开去,从而超越了有框绘画的狭小范围,是画面具有一种无限空间的感觉。 进入六十年代,抽象表现主义更加趋于形式化,于是有的艺术家反其道而行只,从 “极端抽象”转入“非常具体”——转向生活中实物。着就是始于英国尔后风靡美国 的波普艺术(也称流行艺术)。
米罗
米罗
H·卢梭生于1844年,卒于l910年。他在世的56年是印象派风靡画坛, “印象派之后”成就卓著,野兽派和主体主义开始萌动的时期。艺术和艺术的 变化是当时巴黎人文化生活的中心,身处圈外的卢梭要得到画界的承认是颇为 不易的。卢梭早年当过兵,做过近二十年海关职员。象所有的业余画家那样, 对大师之作和沙龙画展充满敬意。他曾在卢浮宫临摹名作,并用特有的方式训 练自己描绘对象的能力(画人物肖像时常用尺子来测量五官人体的比例)。但卢梭 听凭心灵作画的天性使他永远学不会学院派臻于完善的技法,幸好是这样,不 然现代艺术史便失去了一位真正的天才。艺术毕竟不是技术的堆砌,它更需要 天真和纯朴,而这些东西恰恰是卢梭最富有的。卢梭作画出于天然的敏感,所 谓天然,即近于儿童和原始心态,世界呈现于他是知性的、特征化的和自我中 心的。既不是成年人眼睛所看到的那个样子,也不是学院派所规定的那种表达。 所以你看卢梭的画,人物、树叶、花朵大多是正面排列的,给人亲切贴近之感, 仿佛世界就环绕在 你的周围,自然而然地显现着事物的本性。不是你作为一个
► 3.摄影艺术对真实摹仿自然的写实主义的冲击,迫使艺术家探索更 深刻的艺术本质,从而创造新的艺术.
► 4.东方艺术的借鉴与启发:日本的浮世绘启发了凡高,而中国传统 绘画对西方现代美术有着多方面的启示家以新的 震动,产生了新的创造. 儿童自由自在的想象力与无拘无束的创造 力引起了现代画家的注意,并从儿童绘画中吸取养分.
外在于对象的人,一个孤独的存在者,在冷峻、漠然地观察世界。正是从这种 人与世界亲密无间的暖昧的关系出发,卢梭在自己的作品中不拒绝任何能够引 起新鲜之感的对象,从草木禽兽到巴黎街景。他是最早把埃菲尔铁塔、飞艇、 曼陀罗琴之类的东西纳入画面的画家;卢梭尊重自然和现实,但这种尊重是心 灵化的。他映底和笔下的世界充满幻想性质,带着万物有灵论的神秘。不论是 花草树木还是人物动物,都似乎被来自另一个世界的力量所控制,那种怪异的 造形,那种凝固的动态,那种静穆的境界,我们只能在 梦中与之相遇。卢梭作
带有消极厌世的灰暗色调,作品完成后遭到大学院士会的非难,被拒绝接受。在这个时期,克 里木特和一部分激进的青年画家从古典主义把持的美术家协会中分离出来,被称为“维也纳分 离派”。它和南欧的“新艺术运动”、德国的“青年风格”都倾向于追求装饰性 和形式感,是 促进欧洲工艺美术设计事业的重要力量。1900年,克里木特把被维也纳大学退回的壁画在巴黎 博览会展出,受到青年艺术家的热烈赞誉。从而奠定了他在奥地利画坛的领导地位。1902年, 和雕塑家克林格尔一起承担贝多芬音乐厅的装饰工作,主雕像《贝多芬》由克林格尔完成,雕 像背后的墙壁上,由克里木特创作了装饰性饰带《音乐》,十分成功。1909年,克里木特为布 鲁塞尔斯托克莱特公寓的餐厅创作的壁画《生命之树》,大胆而自由地运用各种平面的装饰纹 样,形成富有东方色彩和神秘意境的效果。克里木特虽然没有到过东方,但对东方艺术,尤其 是中国的民间木版彩印年画却具有浓厚的兴趣。曾经在许多幅人物肖像作品中使用年画中 的戏
1920年代末至1930年代初,米罗开始探讨拼贴和装配,并创作了一些怪人 物。这些探索一直又继续搞了十年。这个时期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作品,就是 1933年的大型组画,到此时为止,这也是最抽象的作品。有一些是以拼贴的 要素为基础的,把从报纸上撕下来的真实细部,贴到纸板上。母题有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