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代码与名称
专业代码:080602
专业名称:自动化
二、学制与学位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三、培养目标
经过系统的教育和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宽广的知识面和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团队意识,使其在掌握自动化和控制工程领域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具有提出和解决带有挑战性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同时,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具有健全人格,使其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四、基本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传感器原理、过程控制系统、线性系统理论、电力电子技术、系统工程导论等专业知识,并接受1~2个学科专业方向的基本训练。
毕业后可从事国民经济、国防和科研各部门的运动控制、过程控制、机器人智能控制、导航制导与控制,现代集成制造系统、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新型传感器、电子与自动检测系统、复杂网络与计算机应用系统等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工作。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扎实的数理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基础,以及外语综合能力;
2.系统掌握本学科领域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路理论、电子技术、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理论、计算机软硬件、电力电子学、电力系统自动化等。
3.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较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4.本学科领域内1~2个专业方向的知识与技能,了解本学科前沿的发展趋势;
5.较强的工作适应能力,一定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组织管理的实际工作能力。
五、专业特色
1、在科研、教学、实验和毕业设计环节与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等专业有机结合,培养适应面宽广的“多才”专业;
2、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断提高学生的工程素质和专业基础,训练工程型人才;
3、开展各类竞赛辅助教学,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六、主干学科与主干课程
1、主干学科:检测技术及自动化装置、控制科学与工程
2、主干课程: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控制系统、传感器原理、过程控制系统
3、双语教学课程:信号与系统、信息论导论、电力系统自动化、线性系统理论、数字
逻辑设计及应用
七、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1、实验:微型计算机系统原理及接口技术,电子技术实验基础I/II,现代电子技术综
合实验,电力电子技术,集成电路应用实验I/II,信号与系统,过程控制系
统,计算机控制系统,电机与拖动基础,传感器原理,自控原理基础实验,
单片机与PLC,数字系统设计,调速与随动,企业供配电系统,嵌入式系统
设计,现代控制技术综合实验,数字图像处理,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电力系
统自动化,信息论导论
2、上机:软件技术基础,现代工程设计制图,数值计算方法,自控原理基础实验,高
级语言程序设计,控制系统计算机仿真,计算机网络,现代控制技术综合实
验,人工智能导论,数字信号处理,系统工程导论
3、课程设计:电路分析基础,单片机与PLC,线性系统理论,现代控制技术综合实验
计算机控制系统,传感器原理,自控原理基础实验,单片机与PLC,数字系
统设计,企业供配电系统,嵌入式系统设计
4、实习实训:实习实训环节包括军事训练、基础工程训练、电工电气技术实训、电装
实习、综合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
八、课程体系及最低毕业要求
九、教学进程安排
十、创新学分
学生在本科学习期间必须完成4个创新学分,见《电子科技大学创新学分实施细则》。
十一、辅修专业
1、专业培养目标
在原专业相关公共基础课与学科基础课的基础上,重点掌握现代控制理论、计算机技术、自动化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等专门知识及基本技能,为毕业后从与事本专业领域相关的技术开发与研究工作奠定必要的基础。
2、必修课程要求
最低结业要求:15学分。
“自动控制原理”、“过程控制系统”必修;余下7学分在“线性系统理论”、“电力电子技术”、“自动控制基础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和“系统工程导论”中选修。
培养方案制定人:李文江培养方案审核人:邱根培养方案批准人:童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