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术与应用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代码:610213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掌握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可熟练进行云计算的开发与测试、运营与维护、技术支持、云产品销售及客户服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能适应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云计算技术与应用的应用型技能人才。
二、招生对象与修业年限
1.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文理兼收)或同等学历者
2.修业年限:学制三年(2.5+0.5)
三、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和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1、知识要求
掌握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必需的基础理论知识;
掌握网络技术知识、网络设备互联知识、网络服务器安装及配置的知识;
掌握企业云数据中心的组建、规划、设计、实施、故障诊断与优化等技能;
掌握云计算和大数据应用处理、分布式、安全、存储、虚拟化等实用技能。
2、能力要求
(1)社会能力
①具有一定的人文艺术、社会科学知识;
②具有较好的文字组织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沟通能力;
③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
④具有自我控制和管理的能力。
(2)专业能力
①具有计算机软、硬件安装能力;
②具备服务器管理维护的能力;
③具备云计算的测试能力;
④具备云计算运行维护的能力;
⑤具备云计算开发与应用的能力;
⑥具备云计算产品的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能力;
⑦具备云计算质量管理的能力。
(3)方法能力
①具有运用计算机网络处理工作领域内的信息和技术的能力;
②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③具有通过网络等不同途径获取信息的能力;
④具有独立学习能力和决策能力;
⑤具有完成工作任务的规划、分析、归纳与总结的能力。
3、素质要求
①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良好的心理承受力;有良好的自信心、积极进取的精神。
②具有从事专业工作安全生产、环保、职业道德等意识,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
③具有献身制造业、踏实肯干、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的精神;
④具有不断积极进取、求变创新和超越自我的精神;
⑤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四、就业面向与职业证书
1、就业面向:
根据云计算机产业对的人才需求,确定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毕业生主要职业面向是服务区域经济中的IT行业及各企事业单位,毕业生主要就业的岗位是网络工程师、测试工程师、云计算部署工程师、云计算系统运维工程师、云系统安全工程师、技术支持、云产品销售及客户经理等岗位。
本专业服务的职业岗位(群)及典型工作任务见下表。
2.职业证书:
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学生学生毕业前必须至少取得以下表中一种职业资格,鼓励学生取
得其它职业资格。
专业核心岗位相关的资格证书要求如下表所示。
表2 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相关职业资格证书
五、毕业标准
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30学分,总学时为2392学时。
职业基础知识模块30学分,职业技术知识模块36学分,职业技术应用模块40学分,职业素质拓展课24学分。
六、课程体系设计与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课程体系设计
1、岗位→能力→课程
通过对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典型职业岗位工作的主要职责、具体任务、工作流程、工作对象、工作方法、使用工具、劳动组织方式、与其它任务的关系、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分析,明确岗位职业能力,进行能力的组合或分解;以工作过程为参照系,基于认知规律和职业成长规律,开发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主要课程。
2、专业核心课程简介
本专业部分核心课程简介如表4所示。
表4 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部分核心课程简介
3、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突出以实践为重点,实现培养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应建立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实践教学体系如表4所示。
表3 云计算机技术与应用(方向)实践教学体系
(二)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七、专业基本条件
专业教学团队
根据学院师资队伍建设规划,认真落实现有教师的培养计划,积极、慎重地引进新办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形成以专职教师为骨干的稳定的新办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教师队伍和实验实训技术人员队伍,形成职称、年龄结构合理的课程教学梯队。
培养或者引进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学历结构合理、符合课程建设和学科发展要求的师资队伍,同时建议引进部分具有大型企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组
.
合进师资队伍中来,从而培养更具用人单位欢迎的实用性技能人才。
积极鼓励教师开展教学教改实践和研究,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就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进行专题研讨,及时总结教学经验,做到既出人才又出成果,提高专业教学质量。
鼓励教师在确保质量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积极参加国家组织的与专业相关的各类岗位资格证书的考试、获得相关行业职业资格证书,以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切实培养学生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扩大专业影响,提高专业声誉。
教学设施(实训实习条件)及教学资源
具有与本专业招生人数配套的校内实训室,可满足实验、实践、实训等教学需求。
通过和企业合作,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
在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对自己工作有一个感性认识,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对计算机应用技术形成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而且也使自身能力素质得以提高,比如职业道德的建立,协作精神的培养、意志力的锻炼,工作环境的了解,人际交往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等。
只有建设好实习基地,才能充分显示出专业发展的特色。
应建设成比较完备实习基地,并有紧密合作企业。
课程教材
以“加强基础、精选内容、有所创新、利于教学”为原则,从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等方面选择本专业的教材,不断提高教材的更新率和选优率。
积极组织力量,制作各类声像教学资料和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编写配套的教学参考资料、习题集、实验教材或指导书,形成具有本专业特色的、吸收最新科研成果的完整教材体系。
八、必要的说明
教材选用方面尽量采用高职高专的最新版教材。
推荐使用案例开发式教学方法。
大力推进信息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对于每门专业课程应有相应的信息化资源相配套。
建立共享资源平台,以《云计算》、《网络技术》等模块为核心,建立专业课程教学资源库,其中包括教案、课件、教学视频、多媒体素材库、习题库、试题库、案例库、答疑讨论、在线测试、网络自主学习课程等,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提供优质的共享资源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