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半导体激光器输出光谱测量
实验时间:2017.03.04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参数;
2、测量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特性和光谱特性;
3、了解外腔选模的机理,熟悉光栅外腔选模技术;
4、熟悉压窄谱线宽度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半导体激光器
激光(LASER)的全称 light amplification by stimulated emission of radiation 意为通过受激发射实现光放大。
激光器的基本组成如下图:
必要组成部分无外乎:谐振腔、增益介质、泵浦源。
在此基础上,激光产生的条件有二:
1)粒子数反转
通过外界向工作物质输入能量,使粒子大部分处于高能态,而非基态。
2)跃迁选择定则
粒子能够从基态跃迁到高能态,需要两个能级之间满足跃迁选择定则,电子相差 的奇数倍角动量差。
世界上第一台激光器是1960年7月8日,美国科学家梅曼发明的红宝石激光器。
1962年世界上第一台半导体激光器发明问世。
2.半导体激光器的基本原理
半导体激光器工作原理是激励方式,利用半导体物质(既利用电子)在能带间跃迁发光,用半导体晶体的解理面形成两个平行反射镜面作为反射镜,组成谐振腔,使光振荡、反馈、产生光的辐射放大,输出激光。
没有杂质的纯净半导体,称为本征半导体。
如果在本征半导体中掺入杂质原子,则在导带之下和价带之上形成了杂质能级,分别称为施主能级和受主能级。
有施主能级的半导体称为n型半导体;有受主能级的半导体称这p型半导体。
在常温下,热能使n型半导体的大部分施主原子被离化,其中电子被激发到导带上,成为自由电子。
而p型半导体的大部分受主原子则俘获了价带中的电子,在价带中形成空穴。
因此,n 型半导体主要由导带中的电子导电;p型半导体主要由价带中的空穴导电。
若在形成了p-n结的半导体材料上加上正向偏压,p区接正极,n区接负极。
正向电压的电场与p-n结的自建电场方向相反,它削弱了自建电场对晶体中电子扩散运动的阻碍
作用,使n区中的自由电子在正向电压的作用下,源源不断地通过p-n结向p区扩散,在结区内同时存在着大量导带中的电子和价带中的空穴时,它们将在注入区产生复合,当导带中的电子跃迁到价带时,多余的能量就以光的形式发射出来。
这就是半导体场致发光的机理。
3.阈值电流
对于半导体激光二极管来说,当正向注入电流较低时,增益α<G,此时半导体激光器只能发射荧光;随着电流的增大,注入的非平衡载流子增多,使增益接近损耗,尚未克服损耗,在腔内无法建立起一定模式的振荡,这种情况被称为超辐射;当注入电流增大到某一值时,增益将克服损耗,半导体激光器能输出激光,此时的注入电流值定义为阈
I。
值电流
th
4.半导体激光器与光纤通信
自1980年代起,光纤通讯系统对于电信工业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同时也在数位时代里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光纤通信传输容量大,保密性好等优点。
光纤通信现在已经成为当今最主要的有线通信方式。
1966年,英籍华人高锟(C. K. Kao)预见利用玻璃可以制成衰减为20dB/Km的通信光导纤维(即光纤)。
1970年,美国康宁(Corning)公司首先研制成衰减为20dB/Km的光纤。
在数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光纤通信系统经历了三代:
①工作波长为850nm多模光纤光通信系统(掺磷半导体激光器);
②工作波长为1330nm多模光纤光通信系统和单模光纤光通信系统(掺铒半导体激光器);
③工作波长为1550nm单模光纤光通信系统(掺铒光纤)。
5.半导体激光器的优缺点
优点:
①转换效率高
量子阱型的效率有20~40%,P-N型也达到数20~25%
②辐射范围广
通过对半导体掺杂,可以获得从280nm-1600nm之间的各种波长激光。
缺点:
①多纵模输出
由于半导体材料的特殊电子结构,受激复合辐射发生在能带(导带与价带)之间,所以激光线宽较宽。
GaAs激光器,室温下谱线宽度约为几纳米,可见其单色性较差。
输出激光的峰值波长:77K时为840nm;300K时为902nm。
②光斑不够均匀
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斑取决于使用的P-N结的形状,虽然P-N结可以利用解理面构成相当良好的腔镜结构,但是外部形状则不容易做成圆形,因而半导体激光器的光斑不圆,呈长条状,发散,不均匀。
由于半导体激光器的谐振腔短小,激光方向性较差,在结的垂直平面内,发散角最大,可达20°-30°;在结的水平面内约为10°左右。
三、实验数据
1.阈值电流测量
(1) 检查稳流电源的输出与激光二极管是否连接正确和接触良好。
(2) 开启LD的稳流电源,功率计调零。
(3) 调整光路成水平平行,即半导体激光经准直后在5cm∼2m的范围内光斑大小、形状基本不变;使光斑中央的亮线呈水平。
(4) 将激光打在功率计上,测量出阈值电流的大致位置(约为8mA),从0mA开始,每次加2mA,到达8-10mA中每次加0.5mA,加到饱和为止。
(5)几率电流值、电压值、光功率,并求出阈值电流。
拟合直线:0.1886 3.37709light input P P =-
斜率:0.1886,表明转换效率为18.86%
拟合直线:=0.49957 4.28831light P I -
2、发射光谱的测量
(1)观测注入电流小于阈值电流时的发射光谱。
(2)观测阈值电流附近的发射光谱。
(3)观测大于阈值电流时的发射光谱,并测量线宽。
3、谱线宽度的压窄及测量
1)用光谱仪观测光栅外腔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射谱。
2)外加光栅,仔细调节使+l级衍射反馈回到激光腔内,用0级输出。
适当调整光栅的角度,可使光栅只有0、1两个级次衍射。
此时,电流置于阈值附近(稍低),调节光栅
的微调钮可得到窄线宽激光输出。
得到外腔反馈的激光输出后,用聚焦透镜和自聚焦光纤将光输入光谱仪观测发射光谱。
物理原因:
利用激光外腔光反馈法压窄激光线宽和选择单纵模。
该系统利用闪耀光栅的选频特性压窄激光线宽和选取单纵模,同时,改变光栅角度,还可选取不同波长,以实现激光输出的波长调谐。
从原理上讲外腔反馈可以从两个方面使线宽变窄:
(1)加入外腔等于增大腔长。
(2)引入反馈可以增加受激辐射抑制自发辐射。
外反射器与半导体激光二极管的两解
理面构成复合腔系统,由内腔决定的纵模分布如下图,由外腔决定的纵模分布如下图。
由于外腔镜有一定的反射带宽,使外腔反馈光波场与原激光二极管的本征波场迭加相干,从而改变原本征场的驻波分布,造成不同纵模间的损耗差别;同时外腔反馈改变了模间耦合竞争情况,可使某个纵模占优势而抑制其它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