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问答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题库问答题

三辨析题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要完全、彻底地把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贯彻下去,不允许一丝一毫的修改。

这种说法不对,这种说法表面上强调继承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实际上是封闭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教条主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博大精深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所以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

这是就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而言的。

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条件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针对特定历史条件的一些具体论述可能不再适用,而新的实践又会提出新的问题,需要我们去认识,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不断地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在我国社会主义实践的过程中,坚持与发展是统一的。

只有坚持,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坚持。

否认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是错误的、有害的;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也是错误的、有害的。

“我们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基本经验的总结,也是对我们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所提出的根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

不对。

马克思是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的。

虽然诞生于19世纪,但没有停留于19世纪;它虽然产生于欧洲,但跨越欧洲影响了全世界。

马克思主义的不断发展,除了马克思恩格斯根据实践对自己创立的理论不断充实和完善外,其后首先是由列宁等马克思主义者在领导俄国革命中实现的,之后又在中国实现。

而西方马克思主义也在不断发展。

1、材料1、2、3说明了什么?为什么在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今天还有这么多人崇敬马克思?共同说明了马克思主义在当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有巨大的影响力。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并不是社会主义的终结,更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失败,而恰恰相反,东欧和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结束恰恰因为他们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一系列原则,这些国家的社会主义真不是真正的社会主义。

随着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的持续加剧,日益证明了马克思关于国家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因此,西方国家意识到马克思主义的“某些合理性”,对马克思主义能做到相对的重视。

2.我们应当怎么样对待马克思主义?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和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三、辨析题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所以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观点是片面的。

前面半句对,后面半句错,因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暂时的静止,所以动中有静;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所以静中有动;但不能因此就说二者都是绝对的,因为只有运动是绝对的,而静止是相对的,2、意识凭借其自身力量可以使客观事物发生现实的变化。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意识发挥作用必须以客观事物为对象,以遵守客观规律为前提。

3、随着科技发展,电脑将取代人脑。

(1)这种观点抹煞了人脑和电子计算机的本质区别,把高级运动形式归结为低级运动形式,是机械论的观点。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在某些方面可以超过人脑的功能,但是电子计算机却不能完全代替人脑。

因为人脑是活的有机体,电子计算机是人的智慧结晶,是死的机械装置,电子计算机是人制造的,受人的支配。

(3)人脑本身及人的思维能力是不断发展的,人类的意识具有创造性,因此电子计算机永远不可能代替人脑。

4、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同样是不可设想的。

这一观点是对的。

运动是物质存在的根本方式,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物质和运动不可分割。

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上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世界上没有无物质的运动。

5、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

这一观点是不对的。

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这一哲学范畴启示我们,在认识和处理问题时要掌握适度的原则。

为了维持事物正常发展,必须保持事物原有的度,为了促进事物发展,又必须超出事物原有的度,要适时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质变。

四、简答题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涵义。

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涵义:A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就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反对唯心主义和二元论。

B可知性,坚持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可知论,反对不可知论。

C辨证性,坚持物质是共性和个性的辨证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的局限性。

2、简述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而物质在运动过程中又有某种相对静止。

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

运动与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动中有静,静中有动”。

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1)相互区别:运动是永恒的,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暂时的,有条件的、静中有动(2)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动中有静、静中有动(3)形而上学不变论:夸大静止、否认运动;相对诡辩论:夸大运动、否认静止3、什么是发展?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发展是指事物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前进性上升性的运动变化。

(1)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2)新事物具有旧事物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3)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愿望和要求,并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4、什么是实践?实践有哪些特点?作为人的存在方式的实践,就是人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而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物质世界的活动。

实践活动具有三个突出特点:第一,客观现实性;第二,自觉能动性;第三,社会历史性。

5、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是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动力、源泉。

(2)对立统一规律是理解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关键,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

(3)对立统一的方法即矛盾分析的方法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6、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决定人的矛盾性存在的最终根由,是人对自己的自然性存在的永不自满,即人的需要;而决定人的这种矛盾性存在的现实基础是人的对象化活动,即人的实践。

实践使人与自然相分化,把人从动物界中提升出来,成为万物之灵长,这就造成了人与自然的对立与冲突;同时,人与自然的统一也就要在实践中来完成,而且这种统一与新的对立又总是处于一个不断解决又不断发生的过程之中。

因此,在实践中折射出人之为人的一切特征,人的全部秘密就存在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中。

所以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五、材料分析题材料一(1)父母对孩子这样的爱合适么?为什么?不适合。

父母这样对孩子等于对孩子的溺爱,这会害了孩子。

孩子想要什么父母都给什么,父母从来都不跟孩子说什么是可以要,什么是应该靠自己的努力争取。

父母对孩子千依百顺,这样容易导致孩子形成“我是王”这样的坏观念。

(2)请用学过的哲学道理说明自己在成长过程中应当把握的问题。

要牢固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观点。

哲学,就是反思的智慧。

做事要推己及人,活着要明白人生的无意义,烦恼要知道一切都会过去。

不同成长期的矛盾不同。

首先,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待事物,既要看到矛盾双方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双方的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要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要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事物发展不同阶段有不同特点;矛盾双方各有其特点。

所以,任何问题都要。

(活的灵魂。

)对于问题,既要善于抓住重点,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同时,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着重把握主流,不能忽视支流。

材料二(1)放入美洲豹后美洲虎活跃起来,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1.矛盾是对立统一的。

要求我们坚持矛盾的观点看问题。

美洲豹与美洲虎是对立的,但又统一与大自然中。

2.矛盾具有特殊性。

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针对虎园里美洲虎不活跃,应该要具体分析原因,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3.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多样性、条件性的特点。

要求我们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确立整体性、开放性观念,从动态中考察事物的普遍联系。

(2)这件事对我们的成长有什么启示?人生中只有有了对手,才会时刻激励我们保持旺盛的斗志,不断去挖掘自身的潜力。

善待你的对手吧,因为他的存在就像是一针强心剂;感谢你的对手吧,他会使你成为一只威风凛凛的“美洲豹”。

3、1、在当时三国鼎立的局面中,有那些矛盾?孙权与刘备政权的矛盾曹操和刘备是主要矛盾,孙权和刘备是次要矛盾。

孙权和刘备的矛盾是统一战线内部的矛盾。

2、在孙权向关羽求亲中,关羽错在那里?关羽骂辱其使,狂妄自大。

出言不逊、破口伤人3、关羽为何失了荆州?没有抓住主要矛盾,没有区分与处理好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没有真正接受诸葛亮的劝诫,出言不逊、破口伤人,狂妄自大材料1:、材料1恩格斯的一段话说明了什么?1、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

2、联系是客观的,要承认联系的客观性,尊重事物固有的联系,切忌主观随意性。

3、事物是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不能只观注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可持续性发展。

4、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承认我们在改造自然界的过程中给自然界带来了一系列负面影响,要善于分析利弊,找出正确的方法解决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造福人民。

5、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要重视对人们价值观的培养,使人们从内心中热爱大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2、根据材料1、2和3,阐明我国为什么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

人类社会同自然环境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必须协调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