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圣 哲 典 范 - 数位教学资源网
圣 哲 典 范 - 数位教学资源网
聖 哲 典 範
至 聖 孔先 子師
--
孔子的志節
• 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 • 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 於是,顛沛必於是。 • 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 • 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 身以成仁。
天地境界-仁者
•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 道。」
•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 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 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 雲。」
• 子 曰 : 「 回 之 為 人 也 , 擇 乎 中 庸 , 得 一 善 , 則 拳 拳 服 膺 而 弗 失 之 矣 。 」
•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 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
• 哀公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 「有顏回者好學,不遷怒,不貳過。」
慎獨守約 - 曾子
•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 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 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 矣。」
仁德內蘊 ~~ 顏回
於 治 身 。
諫 , 怵 於 待 祿 , 慎
強 於 行 義 , 弱 於 受
孔 子 盛 讚 顏 回 四 德 :
孔子為何特別屬意顏回
• 好學 • 力行
•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 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 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 哉?」顏淵曰:「請問其目?」 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 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 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 矣。」
曾子之慎獨
• 曾子:「十目所視,十手所指, 其嚴乎!」
• 臨終易簀
曾 子 之 志 節
• 曾子曰:「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 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 君子人也。」
•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 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 , 不亦遠乎?」
孟 子 的 故 事
• •
•
孟子曰:『仁、人心也;義、 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 心而不知求,哀哉!人有雞犬 放,則知求之;有放心,而不 知求;學問之道無他,求其放 心而已矣。』
善養天地浩然正氣:
一、養勇 二、持志 三、集義 四、寡欲
斷 機 教 子
孟 母 三 遷
再孔名 傳子軻 弟孫, 子子字 。,子 子輿 思, 的是
孟 子 的 學 說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性善說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 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 下可運之掌上。所以謂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見 孺子將入於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非所以內(納)交 於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譽於鄉黨朋友也,非惡其聲 而然也。由是觀之,無惻隱之心,非人也;無羞惡之心, 非人也;無辭讓之心,非人也;無是非之心,非人也。 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 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 其有四體也。有是四端而自謂不能者,自賊者也;謂其 君不能者,賊其君者也。凡有四端於我者,知皆擴而充 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達。茍能充之,足以保四海; 茍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忠恕一貫:
1. 盡己之謂忠- 反求諸己- 內- 成己
2. 推己之謂恕- 推己及人- 外- 成物
• 子曰:「吾與回言終日,不違, 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發, 回也不愚。」 • 參也魯
默 識 心 通
曾子之守約
• 吾 嘗 聞 大 勇 於 夫 子 矣:「自 反 而 不 縮 , 雖 褐 寬 博,吾不 惴 焉;自 反 而 縮,雖 千 萬 人, 吾 往 矣。」 • 曾 子 有 疾 , 召 門 弟 子 曰 : 「 啟予 足 ! 啟 予 手 ! 詩 云 『戰 戰 兢 兢 , 如 臨 深 淵,如 履 薄 冰 。 』 而 今 而 後,吾 知 免 夫 ! 小 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