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琵琶行并序》课件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琵琶行并序》课件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联绵词
“转轴拨弦”是弹奏前试弦调音的动作。 “低眉信手续续弹”是弹奏的神态。 “拢”、“捻”、“抹”、“挑”和“收拨”、 “画”是弹奏时的指法。
作用: 一、交代了音乐的层次 二、引导读者领会音乐 三、表现了歌女技艺的熟练高超 四、是表现作者高度的音乐修养
古人描写音乐美的词语和句子:
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悲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愤

倾诉悲情~
漂泊沦落之凄凉
急切愉快~
青年时代的春风 得意
幽愁暗恨~
命运变化之痛
激越高亢~
幽愁暗恨的宣泄
戛然而止~
琵琶女的情绪变化
(以声传情)
高亢激越
急切愉悦
倾诉悲情
幽愁暗恨
戛然而止
探究

诗人运用一连串的比喻来写虚渺飘忽、过耳 即逝的无形的音乐,用音强、音高、音色、节奏、 旋律各不相同的十多种声音来比喻四根琴弦所发
——《论语·述而》
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列子·汤问》
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唐·杜甫 《赠花卿》
重闻琵琶青衫湿
琵 琶
满座皆泣

女 :
感我此言良久立,
人 :
却 却坐促弦弦转急。 重


促 凄凄不似向前声, 琵
弦 满座重闻皆掩泣。 琶
弦 转 急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青 衫 湿
环境描写:
渲染悲凉气氛, 奠定全诗基调。 (互文)
“惨”!(离愁、沦落)
侧面烘托:音乐的美
琵琶女:寂寞 诗人、客人:离愁(惨将别)
江上聆听琵琶曲
1、琵琶女出场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急切 移船相近邀相见, 欣喜
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 矛盾 犹抱琵琶半遮面。 含羞
2、琵琶女演奏
重点字词意思
元和十年,予左迁(降职为)九江郡司马。明年(第二年) 秋,送客湓浦口 ,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铿锵悦 耳地)有京都声(京城乐曲的声调)。问其人,本长安 倡女(歌 女),尝学琵琶于曹穆二善才( 乐师) ,年长(年龄增长)色衰 (容颜衰老),委身(嫁给 )为贾人 (商人)妇。 遂(就 )命 酒(叫手下人摆酒),使快(畅快)数曲。曲罢(弹完)悯然 (忧郁的样子), 自叙少小(年轻)时欢乐事,今漂沦( 漂泊沦 落)憔悴,转徙(辗转迁徙 )于江湖间(各地)。予出官(京官 外调)二年,恬然(淡泊宁静)自安,感斯人言(被这人的话感 动了 ),是夕始(才)觉有迁谪意(被贬谪的失意之情 )。 因 (于是)为(写)长句(七言诗),歌(作歌)以赠之,凡(共) 六百一十六言(字),命(命名)曰(叫 )《琵琶行》。
自读诗前小序,疏通文意。思考诗前小序 有些什么内容?对全诗有何作用?
诗前小序,扼要地交代了时间、地点、 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概括了琵琶女的 身世,说明了本诗的写作动机,定下了全 诗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本诗是一篇抒情 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朗读,辨思路
全文共五段,概括每段段意。 思考作者一共几次写到弹奏琵琶?写法有什么不 一样?(明暗、详略)
出的不同乐声, 将抽象的音乐变为可感的形 象,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不仅调 动了读者的听觉和视觉,而且能激发读者 的联想和想象。
音乐描写
原来诗句
音乐特点
大弦嘈嘈如急雨
粗重繁密
小弦切切如私语 大珠小珠落玉盘
柔美细腻 圆润清脆

间关莺语花底滑
婉转流利

幽咽泉流冰下难 银瓶乍破水浆迸
低沉抑郁 激越响亮
琵琶行
《琵琶行》原作《琵琶引》。白居易还有《长恨歌》。 歌、行、引是古代歌曲的三种形式,后成为古代诗歌的一 种体裁。三者虽名称不同,实则大同小异,常统称“歌 行”。是一种具有铺叙记事性质的歌辞。 其音节、格律 一般比较自由,形式都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 于变化。
本诗是一篇抒情色彩很浓的长篇叙事诗。
诗人为何在一个素不相识的琵琶女 面前泪洒青衫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女的身世变迁
过去 少年得意
今天 老年失意
年轻貌美
年长色衰
门庭若市
门可罗雀
年年欢笑
独守空船
对比
写作背景
白居易少年得志,官至左拾遗。写下了大量政治讽 喻诗,针砭时弊。唐宪宗元和十年,朝中重臣李师道勾 结拥兵割据的藩镇吴元济派人刺死了宰相武元衡。一人 之下万人之上的宰相是一国之栋梁,宰相之死引起了长 安城一片混乱。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这是个陪 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 怒上书要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 司马。到江州后一年便体会到了社会的残酷和世态的炎 凉。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奏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曲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大拢弦慢 嘈捻嘈抹如复 急挑 雨, ,初 小为弦霓切裳切后如六私幺语。。欢 乐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曲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沉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思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
白 居 易
知音
春秋时代,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是当 时著名的琴师。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 千,于是又弹起琴来,琴声悠扬,渐入佳境。忽听岸上有人叫 绝。伯牙闻声走出船来只见一个樵夫站在岸边,他知道此人是 知音当即请樵夫上船,兴致勃勃地为他演奏。伯牙弹起赞美高 山的曲调,樵夫说道:“真好!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 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 “真好!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伯 牙兴奋极了,激动地说:“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这个樵 夫就是就是钟子期。从此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 —— 《列子-汤问》
白居易生平与诗作
他曾将自己的诗分为四类:讽喻、闲适、感伤、杂律。
他本人最得意,价值也最高的是他的讽喻诗。 他的讽喻 诗主要包括了两方面的内容:
一、广泛地反映人民的苦难。这其中有同情农民的作品, 如《杜陵叟》,也有哀叹妇女命运的悲歌,如《上阳白发 人》、《后宫词》等。
二、深刻地揭露统治者的罪恶,如《卖炭翁》、《红绒 毯》等。
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省略句,省略谓语 省略句,之,琵琶女 省略句,于,在 省略句,于,被
省略句,于,在
词类活用
1、歌以赠之
(名作动,作歌)
2、遂命酒
(名作动,摆酒)
3、闻舟中夜弹琵琶者。 (名作状,在晚上)
4、浔阳江头夜送客。 (名作状,在晚上)
5、同是天涯沦落人。 (名作状,在天涯)
谁解青衫泪 ?
• 伤别之泪 • 伤物之泪 • 伤人之泪 • 伤已之泪
课文小结
一句话总结全诗: 诗人用湿漉漉的诗行写出了用湿漉
漉的眼泪浸泡得湿漉漉的心。
课堂训练
通假字
曲终收拨当心画 家在虾蟆陵下住
画通划 虾通蛤
古今异义词

古:两个词,于是创作。 今:表原因的连词。
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 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当这人种们音在乐某产个生具一体种的强情烈境的中共听鸣到,某这种就成比也语喻比音是“知喻乐音高己音时乐山或乐,的流知优会作水音美与用”,。,。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品味诗歌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
领会主旨。
2.学习用比喻描写音乐的写法,培养联想和想 象的能力。
3.领会白居易关注现实,同情和尊重下层妇女 的崇高精神。
读准字音
铮 zhēng 悯然 mǐn
转徙 xǐ 浔阳 xún
湓浦 pén pǔ 捻 niǎn 霓裳ní cháng六幺 yāo
红绡 xiāo 钿头 diàn 银蓖 bì 谪居 zhé
还独倾 huán 间关 jiān 贾人 gǔ 荻花 dí
裂帛 bó 幽咽 yè
船舫 fǎnɡ 虾蟆陵há mɑ
呕哑 ōu yā 嘲哳 zhāo zhā 阑干 lán 琴弦 xián
6、其间旦暮闻何物。 (名作状,在早晚)
7、暮去朝来颜色故。 (形作动,衰老)
8、商人重利轻别离。 (形作动,重视,轻视)
9、却坐促弦弦转急。 (形作动,拧紧)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铁骑突出刀枪鸣
雄壮气势
将抽象的音乐变为可感的形象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水 浆 迸 刀 枪 鸣
凝绝不通声暂歇
弦弦掩抑声声思 低眉信手续续弹 大弦嘈嘈如急雨 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

更加形象生动,使
诗歌语言有音乐的悦
词 耳动听,即为韵律美。
间关莺语花底滑 Jiān guān 叠韵 幽咽泉流冰下难 Yōu yè 双声
1、江头送客闻琵琶
2、江上聆听琵琶 曲3、歌女倾诉身世 苦4、同病相怜伤迁谪
5、重闻琵琶青衫湿
(暗写、略写) (明写、详写)
(明写、略写)
品读:琵琶女的演奏(三次)
江头送客闻琵琶
浔阳江头夜送客, 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 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 主人忘归客不发。
本是京城女 名满京都的艺人 因年长色衰而嫁商人
去年辞帝京 才华横溢的诗人 因直言进谏而遭贬谪
•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