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检查的临床意义
(2)第二期--视网膜动脉硬化期 视网膜动 脉管壁反光增强,动静脉管径之比为1:2, 1:3或1:4,动静脉出现交叉压迹现象, 重者动脉呈铜丝状或银丝状。
(3)第三期--视网膜病变期 除上述改变外, 出现视网膜水肿、出血和渗透出等改变。
(4)第四期--视网膜视乳头病变期 除上述 改变外,还伴有视乳头水肿。此期预后不 良。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HRP)
各种原因所致的高血压病可产生高血压性 视网膜病变,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是全身 性病变在眼部的表现,通过眼底血管的检 查,有助于对高血压的诊断及预后提供参 考性的意见。
高血压及动脉硬化性视网膜病变眼 底改变临床分为四期:
(1)第一期--视网膜动脉痉挛期 视网膜动 脉管径普遍变细或呈节段不匀现象。
眼底检查:需散瞳、全麻下进行,依严重 程度分五期
治疗:ROP一旦发生,进展很快,可有效 治疗时间窗口很窄,因此应对37周以下出 生体重小于2000g早产儿出生后及时检查, 对高危者每周检查,在第2-3期可激光治疗, 第4-5期行玻璃体手术切除增值的纤维血管 组织,以挽救视力
儿科医生不要忽略对37周以下,出生体重 小于2000g,有吸氧史的早产儿提出行眼 底检查的建议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是未成熟儿或低体重儿的增殖性视网膜病 变
孕期34周以下、出生体重小于1500克、生 后吸氧史,发生率约60%,孕期更短或更 低出生体重者,发生率可达66%-82%
早产儿为什么容易发生视网膜病变
这是因为正常视网膜血管在怀孕36周~40 周内才能达到视网膜周边部,如果在此前 分娩,视网膜血管还未长到周边部,周边 部视网膜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为了缓解 这种缺血缺氧状态,容易生成视网膜新生 血管,但这种新生的血管易增殖并向玻璃 体内生长,牵拉视网膜造成视网膜脱离, 影响早产儿视觉发育,甚至导致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临床分期
型期
单纯型 Ⅰ Ⅱ Ⅲ 增殖型 Ⅳ Ⅴ Ⅵ
视网膜病变
以后极部为中心,出现微血管瘤和小出血点 出现黄白色硬性渗出及出血斑 出现白色棉绒斑和出血斑
眼底出现新生血管或有玻璃体出血 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 眼底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并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通常,糖尿病视网膜病从视网膜的微小血 管出现轻微的退化开始。血管壁的一些部 分会向外膨出,而液体会开始从血管渗出 到周围的视网膜组织。一般上,视网膜的 这些最初变化并不会导致任何视觉上的症 状。但是,眼科专家可以通过适当的检查 如眼底照相(如上图)、眼底荧光造影等 检查将它检测出来。
以上疾病均可引起视乳头水肿,视网 膜静脉怒张、弯曲,视网膜出血,病程长 者可见视神经萎缩。还有视野的改变。
颅脑外伤
硬脑膜外血肿 硬脑膜下血肿 颅骨骨折
这些外伤除全身表现外,不仅有眼球运动 神经麻痹,瞳孔改变,也可有视盘水肿、 视网膜出血等表现
结束语
了解哪些全身疾病需要进行眼底检查,通 过眼底检查估计全身病的病情,并及早建 议患者治疗眼病,减少致盲的发生率
眼底检查的重要性
肾脏病、红斑性狼疮、爱滋病等疾病,眼底 检查时,往往可以发现视网膜出血及渗出物 等变化
脑瘤或其他原因引起颅内压升高,会引起视 神经乳头水肿,也可经由眼底检查看出来
眼底检查的重要性
眼底检查是通科医师或非专业眼科医师的 基本要求
眼底检查能有助于通科医师对全身疾病的 病情估计及及早进行眼科专科治疗,以防 病情加重以及致盲的危险
眼底检查的仪器
直接检眼镜 能将眼底像放大约15~16倍,所见为正像, 可看到的眼底范围小,但较细致详尽,亦 可方便地用于检查眼的屈光间质
眼底检查的仪器
眼底检查的仪器
间接检眼镜 间接检眼镜能将眼底放大4.5倍,可达 25°~60°,立体感强,景深宽,对视网 膜脱离、皱襞等不在眼底同一平面上的病 变,可以同时看清,一般需要散瞳检查
会看并掌握眼底检查的内容
知道我院眼科眼底检查的设备:不仅有直 接、间接眼底镜,还有眼底照相、眼底荧 光照影等先进仪器,对眼底的检查更精细, 以及眼底激光治疗仪和玻璃体切除手术进 行眼底病的治疗
谢谢!
眼底记录内容
视盘大小形状(是否先天发育异常)、颜 色(有否视神经萎缩)、边界(有否视盘 水肿、炎症)和病理凹陷(青光眼)
视网膜血管的管径大小是否均匀一致、颜 色、动静脉比例(正常2:3)、形态、中心 反射情况、有无搏动及交叉压迫征
黄斑部及中心凹反光情况 视网膜有否出血、渗出、色素增生或脱失,
眼底检查的临床意义
孝感市中心医院眼科 胡卫群
眼底检查的重要性
眼底检查是全身检查中很重要的一环 除了可查出眼疾外,某些全身性疾病可借助
眼底检查而了解病情 临床上有相当多的病例,是经由眼底检查才
被发现患有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 等)
眼底检查的重要性
许多全身性疾病,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糖 尿病,会产生全身各部位小血管的变化。因 为这种小血管在全身中,只有在视网膜上可 以直接看到,所以透过眼底检查,可以检查出 这些疾病是否已产生血管性的病变。并藉 此检查结果做出病程研判及治疗之参考。
首次检查的时间一般应在出生后4~6周或 者是纠正胎龄32周(所谓纠正胎龄即从怀 孕开始计算的周龄)开始,以后复查的时 间根据患儿眼底发育情况及有无病变来决 定
及时和患儿父母沟通,取得其理解和配合
神经系统疾病
脑血管疾病:脑动脉阻塞、颅内动脉瘤、 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肿瘤 颅内炎症
发病率
DRP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 生率与糖尿病的病程、发病年龄、遗传因 素和控制情况有关
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 30岁以前诊断糖尿病的病人,10年后DRP
约占50%,而30年后占90%,10%的糖 尿病患者起病5-9年左右发生眼底病变 血糖控制好的比控制不好的发生要晚 肥胖、吸烟、高血脂、高血压、肾病可加 重DRP
由此可见,高血压患者的眼底检查对其诊 断、治疗及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Diabetic Retinopathy (DRP)
糖尿病是一种内分泌代谢病,可影响全身 各器官。 但与眼睛的关系更为密切,可引
起白内障、视网膜病变、暂时性屈光不正、 眼外肌麻痹等,其中视网膜病变最为常见。 糖尿病视网膜病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视网 膜微循环异常,它是导致年龄20 ——65 岁的成人出现新型失明的主要原因。
在增生性视网膜病中,异常的新血管会在 视网膜的表面生长。这些脆弱的新血管十 分容易破裂,并且会有血液流到眼睛的中 间部分即玻璃体而阻碍视力。疤痕组织也 可能在视网膜周围形成,最终会使视网膜 脱离,导致严重的视力损伤,甚至是永久 性的失明。
预防
有许多方法可以预防或减少由糖尿病导致 的眼睛损害。 “糖尿病控制与并发症试验” (Diabetic control and complication Trials) 已证 明小心控制血糖水平可以预防糖尿病视网 膜病的产生。 对于已患上糖尿病人,定期 进行眼底检查、照相、眼底荧光造影等检 查尤其重要。这类型的人都具有较高的患 上与糖尿病相关的眼睛疾病之危险。
什么是眼底
所谓眼底,指的是视网膜、视神经乳头及脉 络膜。眼底检查可以看到脉络膜的色泽、 视网膜的血管、黄斑部的颜色、以及视神 经乳头的形状、颜色、乳头凹陷的情形,有 时可以看到脉络膜的大小血管。
正常眼底图
眼底检查的仪器
借助一个简单的检眼镜(眼底镜),就能 够大致看清眼底的结构,了解眼底概貌。 近年来,由于检查眼底仪器越来越精密, 如眼底摄影、眼底荧光摄影、眼底光学相 干断层扫描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对眼底的 了解就更多了
治疗
尽早诊断与治疗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预 防并发症和失明。 激光疗法 (laser therapy) 可以为很多出 现糖尿病黄斑水肿的患者预防视力损伤。 治疗的目标是将血管封闭和预防进一步的 渗漏。在很多病人身上,此治疗方法可以 停止视力的下降或甚至是恢复视力。
事实上,激光疗法可以将严重的视力损伤 减少60%。 少数的糖尿病视网膜病患者, 包括一些接受激光疗法的患者,会因为眼 睛内部大量出血而失明。现在可以去除眼 睛中间部分的血液和疤痕组织。这项手术 称为玻璃体切除术。 接受玻璃体切除术后, 病人通常可以恢复部分视力。
眼底检查的仪器
眼底检查的仪器
眼底照相 眼底血管造影包括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FA)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 干涉光断层扫描仪(OCT)
眼底血管造影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以荧光素钠为染料、波长490 nm的蓝色可见光
为激发光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对视网膜 血管疾病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病变有重要临 床价值 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 以吲哚青绿(indocyanine green, ICG)为染料、 波长805 nm的近红外光为激发光的吲哚青绿血 管造影(ICGA) ICGA则能较好地显示脉胳膜相关疾病的病理生理 改变及其血循环特征
慢性高血压上述四期缓慢发展,但急进型 高血压病因舒张压持续在高水平(130毫米 汞柱)的,视网膜小动脉和全身小动脉病 情发展迅速,眼部主要改变为视盘水肿及 视网膜水肿,还可见视网膜火焰状出血、 棉绒斑,硬性渗出等,同时因出现严重的 肾功能损害、心衰、高血压视网膜可出 现范围比较广泛的水肿混浊、出血和不同 性质、形态的白色病灶,称为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病变是慢性进行性高血压病恶化或 急性进行性高血压病的重要标志。
描写其大小形状、数量等
正常眼底内容的记录
视神经乳头边界清楚,呈橙红色,生理凹 陷无扩大及隆起,血管行径清楚,视网膜 动静脉比约2:3
黄斑中心凹反光可见 视网膜平伏,未见出血、渗出
常见全身疾病的眼底表现
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妊娠高血压综合症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神经系统疾病 颅脑外伤 血液病(贫血、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