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重点第一章卫生经济学定义: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应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研究卫生领域中的经济现象和经济活动,目的是揭示经济主体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中的经济规律,以解决卫生领域中的经济问题,并为制定相关的卫生经济政策提供信息。
为什么经济学会出现?稀缺、社会拥有资源有限资源稀缺欲望无限稀缺性与经济学:1. 稀缺性产生了选择2. 人的无限需要有轻重缓急之分3. 稀缺与短缺第一节卫生领域中面临的经济问题选择包括了三个问题:1. 生产什么2. 如何生产3. 为谁生产卫生服务核心:是如何有效的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和需求,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卫生服务提供过程中也存在着提供什么样的卫生服务、如何提供卫生服务以及如何分配卫生服务的问题。
(卫生经济学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第二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卫生服务的性质: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社会公益事业。
经济学的分析方法有两类:实证经济分析(是如何解决)、规范经济分析(“应该是什么”的问题或实际经济问题“应该如何解决”的问题)第三节卫生经济学的主要内容研究内容:1. 卫生费用的不断上涨2. 卫生保健制度3. 市场理论4. 健康效益的衡量5. 基本理论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第一节卫生服务需求的概念需求:经济学将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物品或服务的数量称为需求。
需求形成两个必要条件:消费者的购买愿望消费者的支付能力卫生服务的需求:当消费者存在健康问题时,就有可能产生利用卫生服务的愿望,如果消费者同时具有支付能力,就构成对卫生服务的需求。
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障状况的收入水平(预算约束)、卫生服务的效果和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好。
卫生服务的市场需求: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得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将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它是个人需求的总和。
卫生服务需要:指从消费者的健康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卫生服务量。
需要:有主观性和不确定性政策意义:降低不合理利用、提高满足程度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1. 消费者信息缺乏2. 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4. 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5. 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第二节卫生服务需求分析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1.一般的经济学因素消费偏好: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或服务都会有自己的主观价值判断,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存在着偏爱心理,称为消费偏好。
消费者对卫生服务存在着质量偏好2.健康状况:人口、性别、婚姻状况、文化水平、消费者住房布局、结构、规模等条件3. 供给状况4. 医疗保健制度道德损害:起付线过低,可导致人们过多地利用医疗服务,即所谓的“道德损害” 。
5.时间机会成本:是决策者在资源既定条件下,为获得某种收入所弃其他机会的最高收入。
6. 供给者的双重身份医生诱导需求理论是1976 年加拿大卫生经济学家蒙伊文思提出。
需求定理: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随着价格的上升而减少,随着价格的下降而增加,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存在着反方向变动关系,这就... 。
例外:1. 为了炫耀的2. 受对于价格预期的影响3.质量与价格关系的认识需求的变动含义:一是需求量的变动二是需求水平的变动需求量的变动:在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卫生服务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点移动)需求水平的变动:在卫生服务本身价格不变的前提下,其它因素的变动(如收入的改变)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称为需求水平的变动,在图形上,这种变动表现为整个需求曲线的移动。
(曲线发生位置移动)需求的变动一定影响需求量的变动,但需求量的变动不一定影响需求的变动。
第三节卫生服务需求弹性弹性:是指反应性。
弹性分为点弹性和弧弹性两种。
点弹性:Ed=Q2-Q1/ Q1 / P 2-P1/P 1 通常取绝对值弧弹性:Ed=Q2-Q1/ (Q2+Q1)/2 / P2-P1/ (P2+P1)/2需求价格弹性系数(Ed)=-需求量变动率/ 价格变动率弹性的五个种类:1. 完全弹性:价格的微小变动引起需求量的无限变化弹性系数无穷2. 富有弹性:需求量变动率大于价格变动率弹性系数>13. 单位弹性:需求量变动率等于价格变动率弹性系数14.缺乏弹性:需求量变动率小于价格变动率弹性系数<15.完全无弹性:价格变动对需求量变动无影响弹性系数0 弹性在生活中的两个应用:富有弹性(大于):奢侈品例:薄利多销(药品)缺乏弹性(小于):大米、必需品例:谷贱伤民影响需求弹性的因素:1. 商品或服务的可替代程度2. 对商品或服务的需要强度3. 商品或服务的支出在收入中占的比重4. 商品的使用时间第四节卫生服务消费者行为理论效用理论:衡量人们消费某种物品或服务时所感受到的心理满足程度。
效用(U Utility )使幸福感上升的有效方法是:欲望不变而提高效用满足程度高,效用大满足程度低,效用小基数效用分析法:总效用(TU):在一定时间内,消费者消费商品或服务的总满足程度之和称为总效用。
边际效用:指卫生服务消费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所引起的总效用的增加(减少)量。
边际效用(MU):Marginal Utility 效应的特点:1. 效用的主观性2. 效用不含伦理学判断3. 效用计量可大、可小也可负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原因:生理、心理原因物品用途的多样性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随着某种物品消费量的不断增加,消费者增加的满足感程度,即边际效用是递减的。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特点:1.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者欲望的强弱成同向变化2.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消费量成反向变化3. 边际效用的大小与特定时间有关4. 边际效用为正值MU=0,TU 大MU>0 TU增多MU<0 , TU下降序数效用分析法(无差异分析)无差异曲线:两种商品不同组合给消费者带来的效用是相同的点的组合。
无差异曲线的特征:1. 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2. 是一条凸向原点的曲线3. 不同的无差异曲线表示不同水平的效用,代表消费者不同的满足程度4.任何两条无差异曲线不能相交几种特殊情况:1. 一般是凹向原点2. 若为替代品:一条斜率不变的直线3. 若为互补品:为直角折线预算线与无差异曲线的含义差别:无差异曲线:他愿意买什么预算线:消费者能够买什么消费者均衡点:只有E o点是最理想的,可以再预算约束下达到效用最大化。
我们称这点为...。
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供给:提供者愿意,能够提供,供给的目的:产量最大化或利润最大化。
供给:一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是指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下,愿意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供给应具备两个条件:有供给愿望和有供给能力,缺一不可。
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1.即时性2.不确定性:a.服务对象存在着个体差异b.疾病的表现各有不同3.专业性和技术性4.垄断性5.无误性与高质量性6.供给者的主导性7.效益外在性:a.正外部性(传染病预防)b. 负外部性(抗生素滥用)8.非抗争性和非排他性服务供给的短缺性产品分为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
私人产品在消费和使用上具有两个特点:一是具有抗争性(某人用了其他人不能用),二是具有排他性(付钱能用,不付钱不能用) 。
准公共物品:只具备其中一个即可纯公共物品:必须具备非排他性、非抗争性第二节卫生服务供给分析一.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1.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2. 卫生服务价格3. 卫生服务成本:成本增高供给下降,反之相反4. 卫生服务需求水平5. 卫生资源6. 卫生服务技术水平7. 医疗保障制度二.供给曲线Qs=F(x) x 表示影响卫生服务供给量的因素Q 表示卫生服务的供给量横轴Qs表示商品或服务的供给数量纵轴P表示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供给与价格成正比,需求与价格成反比供给曲线的移动供给量的变动: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某商品或服务价格的变动所引起该商品或服务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供给量在一条既定的供给曲线上移动。
供给的变动:指在某商品或服务价格固定不变的前提下,其他因素(如生产成本、相关商品或服务的价格、预期价格等)变化所引起的该商品或服务供给数量的变动,表现为整个供给曲线位置的变化。
供给定理:价格上升,供给量增加,价格下降,供给量下降市场中决定价格的是:供给需求只是影响因素影响供给的因素:1. 厂商的目标2. 生产成本的变化3. 产品的价格4. 税收和补体5. 其他相关物品的价格6. 价格预期7. 市场上供给者数目例外:1. 无法多生产的商品或孤品2. 劳动第三节卫生服务的供给弹性供给的价格弹性:指供给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其大小可用供给的价格弹性系数来衡量。
公式= 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 价格变化的百分比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1.时间2.产品调整的难易程度3.需求弹性第四节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理论一.生产理论生产要素:一般被划为劳动(L)、资源(N)、资本(K)供给者才能(E)生产函数:Q=f(L,K,N,E)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Q=AL K3(Q 代表产量,L、K 代表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A、a、B为三个参数)一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是假设其他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变,考察一种生产要素投入量得变动对产出量的影响,可用于反映短期内生产要素投入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TP)、平均产量(AP、边际产量(MP 曲线特点:1.交点:AP=MP MP>AP,AP增加MP<AP ,AP减少MP<0,TP 下降MP>0,TP 增加2. 当MP=(时,总产量TP达到最大3.当TP下降时,AP继续下降,而MP 为负值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最初这种生产要素的增加会使产量增加,但超过一定限度以后,增加的产量将要递减,最终还是会使产量绝对减少。
生产的三个阶段:总生产曲线、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长期:生产者可以改变所有生产函数短期:生产要素是否全改变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等产量线:公式:Q=f(L,k)=Q0 常数,表示既定的产量水平其中Q0 为特点:1. 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2. 任意两条等产量线不会相交3. 凸向原点等成本线:斜率为-w/r 分成三个部分二.成本理论固定成本,可变成本VC :随着产量而发生变动的成本FC:不管产量如何变动,成本保持不变总固定成本SFC 图像为:平行于横轴的一条水平线总变动成本SVC 图像为:先递减增加,后递增增加的一条曲线总成本TC=SFC+SVC图像为:始终比SVC高出SFC...平均固定成本AFC= FC/Q 图像为:自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线,为横轴的渐近线平均变动成本AVC=VC/Q 图像为:先下降后上升,U型平均成本SAC=STC/Q=AFC+AVC图像为:始终比AVC高于AFC的一条U型曲线边际成本MC=△ "/△ Q图像为:先下降后上升,先后通过AVC SAC最低点STC=FC+VC 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图像为U 型短期边际成本:SMC 指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1.SMC与SAC f 交于SAC的最低点:SMC<SAC,SAC 下降SMC>SAC,SAC 增加SMC=SAC,SA最低2.SMC与AV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N点:收支相抵点M 点:停止营业点M点之上,产品价格能弥补AVC损伤的是全部或部分AFCM点之下,无法弥补AVC停止生产M 点:厂商的收益不足以弥补可变成本,为了把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应该停止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