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作文“本色和包装”之《三国演义》的本色与包装【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当今社会,商品要包装,演员要包装,企业要包装……无论什么不装饰一下美化一下就上不了档次;可也有人说,东西还是自然的好,人还是质朴的好,买东西、找朋友、做事、做人,本色最珍贵最难得。
你对“本色和包装”又有什么认识、感悟?有过什么相关的经历吗?请写一篇文章,自拟题目,自定文体,不少于800字。
【例文】《三国演义》的本色与包装“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这样豪迈而又超脱的直抒胸臆,正是出自家喻户晓的《三国演义》中的序言。
一提及《三国》,七十花甲仍高论关公的过五关斩六将,而年华正盛则直畅“三顾频繁天下计,出师未捷身先死”。
相对于陈寿的《三国志》,《三国演义》无疑更大众化,而这大众化的背后,却是作者的精心包装。
一、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有三国,不能没有曹操。
曹操在大多数人们的心目中是奸诈无比,杀人如麻的典型反面角色,不得不说这正是罗贯中的“功劳”。
《三国志》对曹操的评价较为中肯客观:操发于许,伐董卓,诛袁绍,后挟天子以令不臣,终得功业。
也就是说,在这里提到的曹操,他挟天子,是为了令不臣,而罗贯中则改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由此可见中华文化之博大精深,一词之变,却是他整个历史形象的改变。
以令不臣,是指对背叛朝廷的乱臣贼子加以讨伐,而令诸侯,则成了曹操力图割据一方的铁证。
而罗贯中更是把“清平之贤臣,乱世之英雄”活生生改成了“乱世之奸雄,治世之能臣”,这么一个结论下去,曹操的历史形象则基本包装完毕。
而对于我们来说,有时,我们不仅要寻求故事的趣味,有时更要探求历史的真相。
曹操的本色是枭雄,而包装的结果,则是奸雄。
本色与包装的作用在《三国演义》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可称一绝。
二、呼风唤雨,无所不能孔明之于《三国》,好比孔子之于儒学。
这里值得并非他们都是创始人,而是一种画龙点睛的共同作用。
诸葛亮第一次登场是在《隆中对》一章中。
通过阅读了他高深的战略思想,则不得不佩服其过人的才能,这是其本色。
而《三国》中的孔明,那简直就是神化了的人物,不仅可以在赤壁之战中呼风唤雨,还能借尸还魂未卜先知。
罗贯中极尽夸张包装孔明,其实正是为了伸张正义,使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但这样神化而又迷信的包装,无疑会给年龄较小的孩子带来误解和偏差。
诸葛亮的包装,是为了显“善”,而曹操的包装,则是为了显“恶”。
但《三国演义》这样一边倒的包装与夸张,无疑使人们难以中肯的评价历史人物,正确地面对正义与邪恶,真实与虚伪,从而导致人们难以正确洞察人心与社会。
而本色的描写,虽有时略显枯燥,但对人们历史观及唯物观的形成,无疑是一大帮助。
品《三国》,品历史,解开《三国》的包装,直面人物的本色,只有这样,才能品出真正的《三国》。
【点评】:文章体现了作者较高的才情:对三国史学著作《三国志》及古典历史小说名著《三国演义》较深的研读和独到的见解;善于选取典型材料巧妙扣题,选材视觉独特。
作者抓住史著《三国志》和小说名著《三国演义》对曹操和诸葛亮的不同评价,分析了《三国演义》利用包装改变、掩盖了历史人物的真实形象,没有把握好人物的本色,不利于读者准确客观的把握历史真相。
切入角度新,扣题准,思辨色彩浓,思路清晰,语言晓畅,在考场作文中独树一帜。
不足的是开头切入文题稍慢,用墨过多。
其次,扣题的议论部分稍显单薄,没有谈透《三国演义》在人物塑造上存在着对“本色与包装”的辩证关系把握不好的问题,稍欠深刻。
“包装”与“不包装”包装,如果您还认为那只是商品上的塑料袋、纸盒或是边上的一朵装饰的小花。
那您算是跟不上历史的车轮了。
现在大家都谈包装,什么都能包装。
人、物、事,只要能吸引眼球,就全给包装上了。
按理说这个“包装”,没有什么可厚非的。
瓷器要运输出售,总不能让人买一堆碎瓷吧?所以得塞报纸棉絮。
包装得严严实实才敢运出去。
食品要上架,总不能让人从家里端上碗筷来盛吧?所以得覆膜抽真空,卫生又方便。
这种“包装”是必要的,是实用的。
至此,“包装”先拔头筹,获得一分。
“不包装”者跳出来了——这种“包装”只是传统意(意义)上的。
你看那些艺人,把自己给“包装”上了。
弄出来些绯闻赚关注。
整些“某某门”又火上一把。
心思全花在这些鸡毛蒜皮上的事情上了,却忘了自己该演戏、唱歌的本分。
没错,我们现在可以处处看到变了味儿的“包装”,实在可恨可恶,这种“包装”是扭曲的,是无意义的。
至此,“不包装”者获得一分,平局。
既然扯平,我们便一起来看如何在“包装”与“不包装”间权衡。
先说物吧,哪怕它真“酒香不怕巷子深”。
万一它不是酒,香气飘不出去呢?比如说,王老吉。
凉茶嘛,能怎么个香法?很多年前,这个品牌只是珠三角的一个粤人小菜,现在已是全国人民的水饺了。
没错,它靠的是“包装”闯出来的——不仅是出铁罐出纸装那么简单,还是靠着广告宣传,建立品牌形象等等的“包装”。
一个民族的品牌就这样壮大了——当然前提是,它要有足够的实力。
凉茶这根本的东西做不好,谈何包装呢?人也是这个道理。
人不能长得都是美女帅哥吧——那还有“美”“帅”之类吗?人们可以通过小小的“包装”来掩盖自身的一些缺陷,往脸上抹得,往身上穿的,多少有一点会好些。
然而最重要的不是表面的“包装”。
内在的“包装”才是根本,一个人徒有美貌而内心空虚无知,是绝对难成人的。
“内在的‘包装’”需要我们不停地学习,充实自己,强化自己,就像王老吉的凉茶那样,才有资本把自己在“包装”了送出去。
“包装”了其实没什么坏事。
“不包装”也未必不好。
只是,我们要看是如何得包装,包装于何处,是否合适,世上本无对与错,好于坏,“包装”与“不包装”?见仁见智吧!【点评】:本文视野开阔,贴近生活,关注社会;思路清晰,层进式的结构和对比的手法运用自如,体现了作者雄辩的分析能力。
更难得的是,在高三考场作文语言普遍低幼化的状况下,本文语言犀利简洁,生动活泼,表达能力非常出色。
当然,本文也有不足之处,如结构上稍嫌头重脚轻,后半部分应是论述重点,倒数第二段最好能结合生动实例把立意拓深;作为辨证型的话题,“不包装”虽然暗扣“本色”,但文章点题的字眼自始至终不曾出现,略觉遗憾。
包装以见本色蒲公英身着绒毛,为的是飞得更高:孔雀开屏,只为显露本色,人靠金装,佛靠金装,没有包装,本色总显得黯淡,唯有包装彩能缔造完美的辉煌。
人生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事,本色与包装如同守与攻,看似矛盾,实则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完美有赖它们的有机统一。
没有防守的进攻后劲不足,没有进攻的防守锐气羸弱。
而更深层次讲,进攻亦为守住一方净土。
包装,是为了更好地彰显本色。
包装,让本色破茧而成蝶。
潮阳金灶的三棱橄榄,“酥、香、甜”是本色。
然而以前由于缺乏包装,不能形成品牌,所以鲜为外人所知。
有的人甚至砍掉橄榄改种其他果树,只能橄榄价格低迷。
后来通过精巧礼品盒的包装,使橄榄礼盒高贵典雅,于后来时橄榄亦身价百倍。
又通过媒体推广,做大做强品牌。
如今,三棱橄榄远销海外,村民收入攀升,这巨大效益离不开对橄榄的包装。
优良品质的本色固然重要,但若没有恰当的包装,本色如虎落平阳,金匿秽沙,始终无法得到展示。
包装,让本色绽放绚烂鲜花。
宜华木业是扎根潮汕本土的大型民营企业,如今其优良品质广为同行业界称道,企业的利润亦连年增长。
然而,十年前的宜华因融资渠道不足,始终无法大规模发展,甚至因资金周转困难面临破产的危险。
幸得有识之士指点迷津,精心包装,最终跻身上市公司行列。
资本市场的广阔天地给予宜华广阔的舞台,宜华做大做强,不仅在木业,在房地产等行业也打拼下一片天地。
试想,假如没有当初的包装,宜华至今岂不仍是农村地区的一间制木材的小作坊?包装,让本色结出最完美的硕果。
就连文化名人也是如此哦!有的人偏不信,固执地认为文化靠的是本色纯真,来不得半点包装。
那我问问你,如果没有中央电视台,你认识于丹、易中天们吗?这些文化名人,本色是中国人的脊梁。
他们刻苦钻研典籍,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可钦可佩。
然而,没有《百家讲坛》这个平台,文化人便缺乏一个展现真知灼见的窗口。
没有央视的包装,他们的言论便只能是专业领域百家争鸣中的微弱声响,而不可能走向大众。
由此可以说:是包装让纯真本事变得更加完美。
包装为本色披上高贵的外衣,本色因包装展现更绰约的风姿。
本色以见包装。
【点评】:本文是一篇规范的议论文考场佳作。
在立意上,作者没有像很多考生一样生硬地把“本色”和“包装”对立起来,而是找准它们之间的统一点,侧重于“包装”对于“本色”的作用,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辨证地进行分析。
在选材上,作者独具匠心,由物及企业再及名人,材料典型而生动。
例后采用假设分析法、意义分析法和反问比喻等多种修辞,扣题议论,说理有力。
同时,并列式的结构和递进式的小标题,比兴的开头和收缩有力的结尾都显示了作者较强的驾御文章的能力。
需要提醒的一点是,高考中应尽量避免用到太多地方标志性太强的素材。
本色需要适当的包装有实力的人强调本色。
但有实力的聪明人,在本色的基础上为自己包装。
但有的人过分注重包装,被人打开一看,马上光芒消失殆尽,终归华而不实。
这个时代很赶,注重时间与效率,很少有人能耐心地去发现你的才能。
能否第一时间吸引眼球很重要,这时,你需要包装。
曾听说招聘会上,某单位将一叠简历先分成两堆,然后抓出其中一堆扔向垃圾桶,说是:“我们不需要运气不好的人。
”表面上看这只是个就业问题,但我们可以想想,在这叠简历中肯定没有人在自己的简历上花心思“打扮”一下。
如果有人在简历上做了显目的、可爱的标记,招聘单位在扔掉简历之前或许会发现你的简历,被你所吸引,然后你便迈出成功的第一步。
千篇一律的简历,才会使人扔得如此痛快,不假思索。
包装,或许真的能让你走运。
质量+包装=如今的回力鞋。
回力是中国的一个老牌子,过去在中国大陆一双最多卖二十几块,但因为缺乏宣传,回力鞋一直半红不紫,打不进主流市场。
一个法国人来到中国,偶然间发现了这种耐穿价廉的球鞋,于是将回力鞋包装,推销到欧洲,此后欧美刮起了一股“回力”风,上至名人,下至普通百姓都在抢购回力鞋,后来原本二十几块人民币的价格被炒到了接近五百元!这个价格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回力鞋在国外与耐克,阿迪等大牌同一价位!回力鞋的质量是得到广泛认同的,在此之前就缺乏机遇,缺乏包装,但一经过包装就创造了神话。
没有包装,本色难以大放光彩。
没有本色的支撑,也难以延续神话。
可见,无论是商品,还是人,都需要在本色的基础上包装!如今的选秀节目泛滥,所以选秀的本意被歪曲,落入庸俗。
选秀,是为具有实力的人提供一个舞台,给有实力的人进行包装,发挥其应有的水平,走向成功,实现梦想。
就像苏珊大妈一样,一鸣惊人。
而如今,没有实力的人被电视台大肆包装,制造话题,忽略了原本的选拔性,只为追求娱乐性。
例如曾轶可,引来社会的争议,电视台收到了哗众取宠的效果,却也失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