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半命题作文写作技巧

半命题作文构思技巧半命题作文是与命题作文相对而言的。

它是给出一半题目,让考生补全题目后再去作文。

一、半命题作文的结构形式1.给出题目的前半部分:如“假如我能”“动力来自”2.给出题目的后半部分:如“________改变了我”“________是一把双刃剑”3.给出题目的前后部分:如“我在__________的引领下” “让走进心灵”4.给出题目的中间部分:如“,别再让我”“是”。

“我想让更”,“来了,还会远吗”。

从半命题作文的特点可以看出,把题目补充完整,就成了一道命题作文,接下来就按照命题作文的写作策略来写作了写作半命题作文的关键是理解、把握题目中已知的部分,从而把题目变成一个自己喜爱,乐于去写、易于发挥的作文。

二、半命题作文的审题针对半命题作文的自身特点,它比命题作文的审题要求还高,因为,命题作文的题目是现成的,而半命题作文要求考生根据对题目中已知的部分的分析来填充未知部分,如果审题不准确,就会影响题目的质量,首先,要深入分析题目中已给的部分,理解其含义。

特别应注意题目中的修饰、限定性的词语,为补全题目做好准备。

1、在半命题作文中,有的文题限定了文章的体裁,例如,“给的一封信”限定了作文的体裁是书信,例如,“给的一封信”限定了作文的体裁是书信,2、“论”限定了作文的体裁是议论文;3、有的文题指明了立意的方向,例如,“感动了我”这一命题表明文章要表达“感动”的心情,考生必须紧紧围绕“感动”选材、组材“难忘的”要表达“难忘”的情感,“难忘”的是什么,为什么“难忘”;4、有的文题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例如,“我最的人”,在横线上可以填“欣赏”、“敬佩”、“感激”、“喜爱”等等,但是,不管填什么,抒情主体是“我”,所以,选材就要选与“我”有联系的人,“第一次”,横线上可以填“做饭”、“唱歌”、“被误解”……但这些词语必须符合是人生的“第一次”。

根据对题目中已知部分的理解、把握,填充题目中的未知内容。

在分析好命题中的已给出部分的内容后,如果限定了体裁,要注意写作时不要改变文体,如果规定了选材的范围,写作时就不能信马由缰,越过雷池;三、面对半命题作文,由于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生活阅历,家庭背景,兴趣爱好等的不同,会有不同的构思思路,如何针对自身特点来确定一个适合自己,利于发挥自己写作特长的文题呢?1.避生就熟面对一个作文题,如果能运用到我们熟悉的材料,就感觉写起来很顺手,因此在补充半命题作文题目的时候,应该考虑所拟的题目能否用到自己熟悉的,印象深刻的,有话可说的材料,避生就熟。

例如,这样一道半命题作文,“这里有______(如亲情、信任、希望、欢乐、竞争、春天、阳光、丰富的宝藏等) 务必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括号里的词语都可以作为填充题目的选项,但是不能盲目地填一个了事,要考虑填充的文题能否恰当地概括自己熟悉的题材,反映出自己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

提示:括号内所提供的词语可选用,也可不用;你可以从括号中选择一个自己最有把握、最熟悉的、最有内容可写的词语,也可以另选词语,例如,“友谊”、“真情”、“宁静”等,把写作内容转移到自己熟悉的方面。

但要注意作文要积极向上,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

2.化大为小化大为小就是把题目所涉及的范围由大变小,便于从一个具体的角度来写作。

如果把题目拟得过大,很难写充实、写具体,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

例如,以“是幸福的”为题写一篇半命题作文,“人生是幸福的”这个文题拟得过大,人生所涉及的范围很广,一篇作文很难把这个题目表述清楚,写起来不免会泛泛而谈。

“读书是幸福的”“学习是幸福的”就容易把文章的内容写得充实、写得具体、写得感人。

3.力求新颖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题好一半文,好的标题会为文章增色不少。

在填充半命题作文标题时,在考虑准确恰当的基础上,还要力求新颖。

可以突破常规,例如,写“我们的名字叫”这样一道半命题作文,多数同学填入“中国”、“龙的传人”等词语,抒发爱国之情,有位考生拟题为“我们的名字叫‘坐在最后一排的人’”,文章写虽是后进生,但自强、进取,很有创意,引人注目;运用修辞手法如“我从那里学到的”,有的同学拟题为“我从‘无字书’那里学到的”,其中把“生活”比成了“无字书”,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

4.顾及平时平时写了大量的作文,有的完全可以稍加改动变成一篇与考试作文切题的作文,比如写“感受”,平时如果写过有关“母爱”的作文,那就可以“感受母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5.联系自身在填充半命题作文题目时,应该考虑自身的因素,比如兴趣、爱好、特长等。

有的半命题作文可以写成不同的文体,就要根据自己的特长来拟一个自己擅长的文体的题目,擅长说理的,可以写议论文,擅长抒情的,可以写散文;可以写成记叙文的半命题作文,既可以写成写人的,又可以写成叙事的,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拟题。

6.符合逻辑7.内容健康面对半命题作文,自由选择的空间大了,但要注意题目要积极向上,反映青少年时代风貌,不能填上一些消极、不健康、低级趣味的内容,降低了作文的品位。

“的滋味”“生活是的作文导写作文题:物质上的珍藏,给人一种踏实感;精神上的珍藏,给人一种甜蜜感。

美丽的,美好的,可以珍藏;真挚的,真诚的,可以珍藏。

最温馨的珍藏是回忆,最难忘的珍藏是真情。

一纸贺卡,一张照片,一支钢笔,一枚邮票;一个微笑,一席话语,一缕思念,一丝感动……经过珍藏,陶冶了情操,升华了思想。

请以“珍藏____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⑴请先补充完整题目再作文;⑵立意自定,文体自选;⑶不少于600字;⑷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和人名。

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中的已知部分是一个词语----“珍藏”,“珍藏”的意思是“爱惜珍重而妥善收藏”(动词),应该把“珍藏”理解为动词,然后填写一个词语作为“珍藏”的宾语,这篇作文宜写成一篇记叙文,记叙一段难忘的回忆,写出珍藏什么,为什么珍藏,这段回忆给你怎样的人生感悟或启迪,抒发真情实感。

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出发,填写恰当的词语,使自己对作文有兴趣,乐于去写,珍藏一颗树在我心中始终珍藏着一棵树,一棵伸向河心的垂柳,它在暴风雨与汹涌的河水中舞动,像个精灵。

还得从上个月的那个雨天说起。

郁闷的五月总是这样,转眼间,太阳就躲了起来,天空便布满了暗灰色的云块,越来越厚,越压越低。

几只低飞的燕子在空中猛然一顿,斜刺着向前方飞去。

这是暴风雨来临前的预兆,然而我却无心欣赏这些。

因为我刚得到消息,这次推荐上重点高中的名单中没有我,这个消息的到来虽是早晚的事儿,但我的心仍莫名地烦躁与苦恼。

我无精打采、毫无目的地走着。

一阵狂风刮过,地上的灰尘腾空而起,向眼前的河面扑去。

几棵瘦挺的槐树的叶子在风中瑟瑟发抖,发出凄凉的嚎叫。

突然,一道刺眼的闪电划破天空,紧接着一个惊雷,霎时,暴雨铺天盖地而来。

我赶紧躲到一家屋檐下。

这是一座建在小坡上的红墙小楼,楼前是一望无际的秧苗连着灰蒙蒙的天。

小河在楼前几十步的地方膨胀,如条饱食的蛇,向西蜿延而去。

就在那小河的膨胀处,不知是谁种了这棵垂柳。

就是这无意的一瞥,勾起我对这垂柳曾有的记忆。

两年前那个夏天也曾来过这里。

那时正上初一,想参加舞蹈大赛的我也站在这屋檐下,看着突来的暴风雨,就是这棵经得起暴风雨的垂柳给了我启迪。

后来,我毅然顶住了来自大家的不信任甚至是讥笑,经过一个夏天的苦练,终于在那个金秋时节捧回了全市舞蹈大赛二等奖的证书。

那一次,我真得感谢那场大雨……我急切地搜寻着雨中那棵伸向河心的垂柳。

雷声轰鸣,整个大地似乎都在颤抖,雨越下越大,打在地面,溅起一朵朵水花。

那棵垂柳在雨中猛烈地摇晃着,一条条柳枝像狂舞的皮鞭,夹杂着辟里啪啦的声音在空中呼啸着,抽打着,迎风飞舞。

下面的枝条不时被埋入水面,又挣扎起来,水面荡起杂乱的波纹。

是啊,又过两年了,不知道这之前有多少年,也不知道今后还会有多少年,那棵垂柳在多少次暴风雨中仍然也必将倔强地活着。

而我呢?为什么不能学学这棵垂柳?我的心慢慢开阔起来,那棵垂柳的影像也愈加深烙在我心中。

在以后的日子里,每当遇到困难时,我总会想到这棵风雨中的垂柳。

--珍藏这棵树,在我记忆的深处。

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洞悉文章的灵魂。

常言道,题好一半文。

美的文题使人耳目一新,使读者一见钟情,从某种程度上说,拟题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文章品位的高低。

由于半命题作文有“限”的一面,考生中最常见的毛病便是拟题雷同,写出的作文“撞车机率”也相当高。

比如,半命题作文《难忘的》,极易雷同的拟题是《难忘的一天》、《难忘的假期生活》等,相当多的考生似乎只有“一天”、只有“假期生活”是“难忘的”;写《当我面对的时候》这一半命题作文时,题目拟为《当我面对挫折的时候》、《当我面对成功的时候》的作文便会成批出现,要“面对”的似乎不是“挫折”就是“成功”。

试想,思维闭塞,缺乏创新,都是按照同样的思路去命题,岂有不出现“千人一面”、千“空”一“词”的拟题雷同现象!其次是拟题宽泛,难以下笔。

以《感悟》这一半命题作文来说,《感悟大自然》、《感悟青春》这类既无新意、涵盖范围又过大的拟题比比皆是,要“感悟”的惟“大自然”、“青春”是大。

显然,拟出这样的题目,写起来不易把握,只能泛泛而谈,要写深写透很难,且不说内容的创新,连“标题”这一被称为作文的“第一张示人的面孔”也未能画好,实在可惜。

再次是考生对原题“补词”的随意性。

半命题作文的拟题之所以会出现上面提到的“一窝蜂”的拟题现象,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少考生看到半命题作文题时,不能根据所选材料确定一个最佳的词语或短语来将题目“补充完整”,也就是不能很好地将“选材”与“补词”同时加以考虑,而是匆匆提笔信手“补词”,前面提到的在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当我面对》后补上“一天”、“假期生活”和“成功”、“失败”这类词,不难看出“补词”的随意性。

个性化,是创新思维的一个最基本特征。

半命题作文获得高分,固然像其它形式的作文考题一样,取决于考生的作文是否有多个“亮点”,是否张扬了个性,而拟一个切旨、切体,又求真、求趣的“亮丽”标题是十分重要的。

拟标题,是考生遗词造句、概括能力等语文素质和能力的重要体现,要拟出富有创意的标题,必须打破惯有的思维定势,积极进行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必须多方位、多角度“出击”。

常见的有如下几种拟题法:一、具体事物拟题法。

这种以具体事物入题的方式可以以小见大,使选材新颖具体。

如上面提到的半命题作文《难忘的》,可填上“一条红丝带”,叙写关爱他人,关注生命的动人一幕;《当我面对的时候》,可填上“那片绿叶”,托物言志,抒写自己愿做绿叶、无私奉献的情操;也可填上“那座荒山”,呼吁绿化荒山,爱护家园,加强环境保护。

此外,像《我好想早点结束这堂课》、《我好想有一个温暖的家》等,均为具体事物拟题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