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整理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

新整理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1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圆的周长计算公式,知道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并能够利用圆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圆的周长公式的过程,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与数学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难点】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创设情境:多媒体展示大头儿子家的圆桌开裂,爸爸想用铁皮将圆桌固定起来的情境,请同学帮忙计算需要多长的铁皮。

学生根据问题情境不难想到计算需要的铁皮实际是计算圆一圈的长度。

教师明确,圆一圈的长度即为圆的周长。

引入课题——圆的周长。

(二)探索新知1.探索发现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利用手中的圆形教具,测量圆形教具的周长。

学生汇报测量结果及测量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圆的周长大小与什么有关。

学生根据圆的特征,不难发现圆的周长与圆的大小有关,圆的大小与圆的半径、直径有关。

教师明确直径是半径的2倍,可看其中一项即可。

2.探索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关系小组活动:以小组为单位,8分钟时间,利用手中不同大小的圆形教具,测量其周长及直径,并做好数据记录。

观察测量结果,计算数据间的特殊关系。

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小组及时给予指导。

小组汇报分享测量结果,教师板书。

学生分享计算结果,其中和、差、积无规律,商值在3.1左右。

教师鼓励学生再多测量几组数据,并计算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

学生汇报通过多次测量计算比值总在3.1左右。

教师讲解:实际圆的周长与圆的直径的比值是一个固定的数,命名为圆周率。

用字母π表示,并向学生展示其写法和读法。

给出圆周率的特点:(1)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2)我国伟大的数学家祖冲之将其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3)现在为了方便只要取小数点后两位即可。

(三)应用新知问题:大头儿子家圆桌直径为1米,求需要买多长的铁丝?3.1米够吗?教师强调:根据公式需要3.14米,不可四舍五入到3.1米,通过进一法,要买3.2米的铁丝。

(四)小结作业提问:通过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课后作业:回家找一个圆形,借助直尺测量,计算出周长。

四、板书设计略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圆的周长,初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推导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准备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圆,现在大家都说说,你们都知道关于圆的哪些知识?(二)学习新课我们这节课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板书:圆的周长)我想问问同学,你们都带了哪些圆形实物?两人互相指指圆的周长在哪儿?谁愿意到前面来指一指老师手里这个圆的周长。

谁跟他指得不一佯?为什么这样指不行?老师这有一面镜子,我要给这面镜子镶一条不锈钢边框,怎么才能知道这个边框长多少厘米呢?老师这还有一个杯子,用它喝水有时烫手,我想编一个杯子套,怎么才能知道套口应该编多大?哪个小组愿意帮助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每个组都带了一些圆形实物,我们要通过小组合作测出圆的周长,并填写实验报告。

请你在实验报告上填出你测量的实物名称,周长是多少,直径是多少。

(学生分小组测量手中圆形实物,并填写在实验报告上。

能测量多少数据就测量多少数据。

)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同学们想了那么多种方法,看来你们真了不起。

我们归纳起来,同学们都是用缠绕、滚动的方法把曲线变直的。

(板书:绕、滚)(师出示黑板上画的圆)谁能用这两种方法来测量这个圆的周长。

看来光靠绕、滚这种实践的方法来测量圆的周长是不行的,我们必须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

想一想,以前我们学过哪些几何图形的周长?长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呢?举个例子说明,是不是这样呢?请看屏幕。

(用电脑演示三个滚动的圆,看出圆越大滚动的轨迹越长,圆越小滚动的轨迹越短。

)我们得出了圆的周长和直径有关系。

(板书:圆的周长直径)这是我们大家一起发现的。

科学家往往发现问题就要去研究,我们同学长大想不想当科学家?今天我们就先学着科学家来研究一个问题:用我们测量的数据,通过计算分析,来研究圆的周长到底和直径有什么关系?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分小组讨论。

)通过同学们实验研究,我们得出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板书:3倍多一些)是不是这样呢?我们来验证一下。

(电脑演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

)这是一个固定的倍数关系,我们叫它圆周率。

(板书:圆周率)谁能说说圆周率是怎么得来的?请同学们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早在2000年前,我国古代数学经典《周髀算经》就指出:圆经一而周三,(用投影打出这句话。

)当时,是很了不起的成就,至今人们常用它来估算圆的周长。

刚才,老师就是用这种方法来估算同学们算得是否准确的。

谁知道世界上最早将圆周率准确到7位小数的是谁?(学生口答)他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

(出现祖冲之的画像,同时放配乐录音,介绍祖冲之。

)约15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冲之就已精密地计算出圆周率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比欧洲的数学家要早1000年左右。

现在世界上最大的环形山,就是以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的。

我们确实应该为前人的聪明、智慧感到自豪和骄傲。

后来瑞士的数学家欧拉用希腊字母代表圆周率。

(板书:)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在计算时,如果用这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参加计算是不方便的,故通常将取两位小数。

(板书:3.14)既然是个固定的值了,只要知道什么就能求圆的周长?(直径。

)现在我们能不能计算黑板上这个圆的周长?什么条件不知道?(直径。

)谁来测直径,用分米作单位。

(板书:分米)如果直径是2分米,半径就是几分米?用半径能不能求圆周长?现在我们试着用直径或半径来求黑板上圆的周长。

谁用直径求出圆的周长?(板书:3.142=6.28(分米))为什么这样列式?(板书:圆的周长=直径圆周率)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表示圆周率,字母公式怎么表示?(板书:C=d)谁能用半径求圆的周长?为什么这样做?如果用字母r表示半径,字母公式怎么表示?(板书:C=2r)(三)巩固反馈1.求出下面各圆的周长。

(单位:厘米)2.判断,你认为正确画,错误画。

(1)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径的倍。

()(2)圆的周长是6.28厘米,它的半径是2厘米。

()(3)圆周长的一半与半个圆的周长相等。

()3.选择: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举几号卡片。

(1)车轮滚动一周,所行路程是求车轮的[ ]①半径②直径③周长(2)圆形水池的直径是4米,绕池一周长 [ ]①25.12米②12.56米③12.56平方米(3)A圆的直径是6厘米,B圆的直径是2分米,圆周率 [ ]①A圆大②B圆大③一样大4.甲乙两人分别沿①、②两条路线从一端走到另一端,谁走的路线长?(四)总结全课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本课所学的知识。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对圆周率的探求,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第一步先通过测量实物中圆的周长,研究测量圆周长的方法是通过绕、滚的方法来测量。

接着出现画在小黑板上的圆,当学生发现测这个圆的周长不能用绕、滚的方法来测量,必须研究一种求圆周长的方法。

第二步,推导计算圆周长的公式。

先带领学生回忆: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几何图形周长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引导学生发现圆周长和谁有关系。

第三步,研究圆的周长和直径有什么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通过对圆周率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和概括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圆的周长》教案3【本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以前已经学过直线图形,上节课又学习了“圆的认识”,这些知识为本课教学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教材通过一系列问题情境、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观察、分析、归纳中理解圆的周长的含义以及圆周长与直径的关系。

通过圆周率的形成过程,圆周长公式的推导、应用,让学生掌握圆周长的计算。

从而为下节课学习利用圆的周长公式,反求圆的直径或半径,作好了理论上的准备。

应该说,这堂课起承前启后作用。

【教学目标】1.学生通过动手绕一绕、滚一滚,找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

知道什么是圆的周长、什么是圆周率。

掌握圆的周长公式,并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2. 通过对圆周率π值的探求,培养学生科学的和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及数学的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研究的贡献,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对圆周率的认识。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直径为5厘米、10厘米、15厘米的圆片各一个,有圆面的物体各一个,线,直尺,每组准备一只计算器。

2、教师准备课件、带绳小球,圆规,尺子,保温杯。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复习:圆心、半径、直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略去)2、课件出示问题情境:龟兔赛跑师评价:你们对圆的认识很到位,下面我要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听说过龟兔赛跑的故事吗?哪个同学愿意说说故事的大概意思?(学生说)师:兔子因骄傲自大输了比赛,过后很不服气,于是想出一个办法,进行第二次比赛(课件出示),你们猜,这次谁会输?提问引导:(1).沿着正方形路线跑实际就是求正方形的什么?(正方形的周长)(2).正方形的周长怎么求?用字母怎样表示?(3).正方形的周长与谁有关?有什么关系?生:正方形的周长与边长有关。

周长是边长的4倍。

(4).兔子沿着圆形的路线跑实际上就是求圆的什么?(圆的周长)3引出课题:那到底什么是圆的周长,怎样求圆的周长?圆的周长和正方形的周长到底哪个长?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

上完这节课后,我相信同学们都会解答这个问题了。

(板书:圆的周长)[设计意图:设置问题情景,引发求知欲望,引出新课,同时为后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教学做好铺垫。

](二)教学新课1.认识圆的周长。

(1)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最大的圆用手摸一摸哪个是圆的周长?指一名到前面摸一摸。

注意起点、终点。

(2)同桌互相说一说:什么是圆的周长?生:围成圆的曲线的长叫做圆的周长。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