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刘基其人简介

刘基其人简介

刘基其人简介——(《刘基大传》读后)
刘基,字伯温,浙江青田人。

他出身于书香名门,祖父刘庭槐更是博览群书,很
有学问。

父母非常重视对刘基的教育,再加上他本身天资聪慧,这样,其到束发(古礼:男孩长到8岁就要束发,即成童。

以后就要上学了)之时,一部《诗经》差不多
背过一遍了。

8岁后,父亲将其送到南田私塾读书,课后就读家中的藏书。

读书之余,经常和小伙伴一起攀山、牧羊、捉迷藏,山水风光也就陶冶了其性情。

14岁时,为了更好地学习,听从父亲安排打算到县府求学,可是儒学署告知其名额已满。

于是就到县衙找县令商议,县令看刘基天赋异禀同时饱读诗书,甚是喜爱,
于是推荐其到州府就读。

就这样,刘基就师从博学多知的郑原善。

郑先生对濂学、洛
学造诣很深。

(注:濂学,北宋周敦颐一派的学问,因周家乡是濂溪得名,专研《周易》而得,是一套无极-太极-阴阳-五行-万事万物的宇宙化理论;洛学,程颐及其哥哥一派的学问,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因二程家主洛阳而得名。

)郑先生对刘基非常看重,并将其毕生所学皆授之。

三年后,刘基也就学问小有成就了,便开始和朋友一起游学。

到元至顺四年,刘基参加科举考试,中在三甲第二十名。

26岁时,受命任高安县丞。

一干就是三年多,之后又到江西行省任职一年多。

五年的做官时间,虽然其勤于政事,然而依然充满坎坷,对官场也有失望之感,随于元顺帝至元六年秋辞归故里。

回家乡待了一段时间之后,便开始了一年半的远游,看到了中原名不聊生之景,
之后又是做官辞官。

期间又有方国珍起义。

之后各地都兴起了战火。

已隐居的刘基分
析天下大势,估计能就大业者只有陈友谅和朱元璋耳!而陈的猜忌又使刘基对其印象
大减。

之后,在朱元璋的再三邀请后,才出山相助,这一点和诸葛亮相似。

之后的刘基积极帮助朱元璋勇敢地担负起统一中国这一伟大任务。

他主要干了如
下六件大事:
1.帮助国主朱元璋废小明王而自立。

2.协助朱元璋制订“征讨大计”。

3.在重大战役中,或运筹帷幄,或亲临前线指挥战斗。

4.洪武开国之前,1366年受命卜地拓建南京城;1367年授太史令,上戍申大统历,并与李善长、杨宪、傅献、陶安等一起定律令。

平定张士诚后,有张昶者使人上书称颂功德,劝朱元璋及时行乐,刘基当即指出:“是欲为赵高也。

”及时提醒朱元璋“居安思危”。

5.洪武开国以后,刘基奏立《军卫法》,提出“宽以待民与严惩贪吏”的主张,肃纲纪,整吏治,严惩贪枉。

6.六十一岁告老还乡,劝朱元璋“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

”临终前遗嘱次子仲璟,待胡惟庸败后上奏朱元璋:“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
之务在修德省刑,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联络。


这六件大事,前三件可谓帮助朱元璋打天下,后三件可谓帮助朱元璋巩固天下。

说明刘基是位卓越的军事谋略家、政治家。

他既是开国功臣,也是治国良臣。

之后,评论丞相得罪权贵,然后自保辞官归故里,然而依然没忘天下大事。

于洪武六年四月,刘基因奏设谈洋巡检司被胡惟庸陷害,致使太祖切责了他并罚俸。

此后,刘基为了自保引咎自责并留在京城,但求活命。

在忐忑之下、加之忧国忧民,随
一病不起,胡惟庸借受皇命之托,前来看病,在药里做了手脚之后便病情加重直至病逝。

享年65岁,葬于夏山。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