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情况汇报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2012年3月13日)尊敬的各位领导:今天,省水利厅刘厅长、省政府研究室刘主任来到XX,调研指导水资源管理情况,这是对XX水资源管理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厚爱,也是对各项工作的鼓励、鞭策和促进。
在此,代表XX市委、市政府,对各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XX位于我省南部,总面积1485平方公里,辖21个镇街、1246个行政村(居),总人口168万,是全省人口最多的县级市。
XX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有距今7300多年的“北辛文化”遗址,是“科圣”墨子、“工匠祖师”鲁班、善施仁政的滕文公、勇于自荐的毛遂、招贤纳士的孟尝君、造车鼻祖奚仲的故里。
近年来,XX在省委、省政府和枣庄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一手抓经济社会发展,一手抓水资源管理,牢固树立总量控制、优化配置、合理开发、有效保护的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各级水利工作会议精神和水法等法律法规,认真执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经济社会得到了又好又快发展,水资源支撑能力不断增强。
2011年,XX生产总值实现728.1亿元,增长11.1%;境内财政收入实现89.6亿元,增长25.8%;地方财政收入实现40.2亿元,增长33.3%;XX在2011年全国县级市综合竞争力排行榜中列第15位,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市)、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县(市)。
取水用水管理取得明显成效,全年用水总量达到30808万方,万元GDP耗水量达到52方,我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坚持依法管水,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XX境内有5条骨干河流,28座大中小型水库,总库容1.82亿方,年均水资源总量6.31亿方,各类水工程年供水能力4.3亿方,城区污水日处理能力16万方,但“十二五”时期下达的年度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仅4.8亿方,水资源管理形势十分严峻。
为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我们始终坚持把依法管水作为强化水资源管理的根本准则,按照坚守一条红线、执行一套定额、完善一种机制、用好一根杠杆的总体要求,加强组织领导,改革用水方式,提高用水效率,促进了水资源一体化管理深入开展。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和管理考核体系。
建立了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作配合、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工作机制,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水资源管理委员会,设立了水资源管理和节约用水办公室,实行了涉水事务一体化管理,实现了城市和农村、地表和地下、客水和当地水、雨洪水与中水的统一管理、联合调配。
定期召开联席会议,通报水资源管理情况,研究部署推进措施;认真落实水资源管理保护行政首长负责制,把水资源管理与保护纳入镇街、有关部门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严格兑现奖惩。
对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给予通报表扬;对水资源保护、供水、生态等方面出现重大问题的主要负责人和有关负责人,严格实施约谈和问责。
二是完善配套法规体系建设。
出台了用水总量控制管理实施方案及考核办法、水资源费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等8个规范性文件,建立完善了水资源论证、计划用水、水环境质量监测等9项制度,科学划定了水源地、重点水利工程供水量、水功能区纳污红线和警戒线,编制了预警管理方案,促进了水资源管理规范有序开展。
三是加强计划用水管理。
每年区域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下达后,我们都及时制订年度用水计划,并以政府文件分解下达至各部门、镇街及重点工业企业;按照年计划、月分解、季考核、年总结的要求,今年对533家公共供水单位下达了783万方的用水计划;对工业企业自备水源下达用水计划105份、9331万方,占许可取水总量的76.4%,压缩不合理用水计划1400万方,有力促进了工业企业的节约用水。
四是严格水资源论证及取水许可。
认真落实“三同时”、“五不审批”、“六个必须”和超总量限批、禁批等规定,严把论证审查、取水工程验收、许可审批三个“关口”,累计对25个建设项目实施了水资源论证,否决了3个不合理用水申请。
严格落实取排水许可制度,不断规范取用水申请、审批和监管秩序,累计发放取排水许可证2615件,其中去年发放23件。
目前,在104家公共供水单位及大中小型取用水企业中,取水许可率达到100%。
五是强化用水计量和水资源有偿使用。
市财政每年都列支专项资金,用于水计量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确保用水计量设施的正常运行。
累计投资400万元,建设了水资源远程抄表监控系统,在88家企业安装实时监控设备172台套,在中小企业配备安装了机械水表,目前工业企业用水计量率达98%以上。
同时,建立完善了计量与收费分离监督制度,强化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加大了对拖交、欠交水资源费的催缴力度,对6家拒不交纳水资源费的单位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去年共征收水资源费3770万元,追缴拖欠、拒交水资源费460万元,水资源费征收到位率达93%以上。
六是加强水资源执法监管力度。
认真落实水资源执法管理的督查、巡查、稽查“三项制度”,促进执法重点由工程管理向资源管理转变,去年共立案查处违法取水82起。
特别是按照无缝隙覆盖、全过程监管的要求,强化部门、镇街联合执法,集中开展了城区自备水源整治行动,共依法取缔封填自备水源井2236眼,登记保存违法取水设备538台套,有力规范了取水用水管理秩序。
七是抓好宣传培训工作。
采取在电视台、报社、网络等设立专栏和手机短信等形式,广泛宣传水资源法律法规。
去年以来共印发宣传材料12万份,制作大型展板80余块,同时邀请专家学者为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举行了水法规与水危机讲座,营造了全社会关心、节约和保护水资源的浓厚氛围。
二、坚持优化配置,加快实施“五大工程”,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围绕加强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的保障能力,大力推进水资源配置的“五大工程”建设。
一是实施水系连网工程。
在投资2800万元完成马河水库与荆河、户主东西库连网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荆河、界河、北沙河、十字河、郭河5条骨干河流及南四湖水系连网工程建设,努力打造河河相连、河湖相连的水系网络;投资2.1亿元,完成了28座水库除险加固,总库容达到1.82亿方,提高了水库的防洪蓄水能力。
抓住南水北调截蓄导用工程实施的机遇,在荆河、郭河、北沙河新建橡胶坝15座,层层拦蓄地表径流,形成了460万平方米的连续水面,新增一次性蓄水能力1200万方。
目前XX水域面积达到59.4平方公里,拦河闸坝达到38座,年调蓄水量6000万方,回补地下水源3600万方。
二是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
投资6400万元,建成了马河水库向城区工业企业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5万方;投资1.2亿元,实施了岩马水库、十字河及刘村等煤矿矿井水向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11.2万方;正筹备实施年供水1.3亿方的南水北调、南四湖水源调配水工程,及年供水3650万方的城区中水向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供水工程,努力形成地表地下水、客水和中水联合调度、优化配置、高效利用的良好格局。
目前,工业企业年配置利用地表水3938万方、中水1116万方、矿坑水1379万方,占工业企业用水总量的73%,节约保护了优质地下水源。
三是实施污水处理回用工程。
采用TOT、BOT模式,先后投资4.2亿元,建成了2座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区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16万方,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5%。
全面推广中水在工农业、生态景观等应用,沿荆河、北沙河建设南水北调截蓄导用11处灌区配套工程,可发展中水灌溉面积13万亩,年灌溉回用中水2600万方,连同工业年利用中水1116万方,中水回用率达到68%,实现了中水的资源化利用。
四是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工程。
坚持优水优用,按照同源、同网、同质的原则,利用地表水、中水置换兖矿鲁化、国泰化工等企业取用的优质地下水,计划投资6.16亿元,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到十二五”末,城市化集中供水人口达到158.6万人,基本实现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目标。
目前,已投资2.39亿元,完成92.15万人的城乡一体化集中供水工程,日供水能力达到14万方,实现了总量指标控制下的优化配置,得到了省水利厅的认可,并在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进行了报道。
五是实施节水工程。
大力推广节水新工艺、新设备,投资6亿元更新配置了节水工艺设备,投资7800万元完成了40公里的城市供水管网更新改造,供水管网漏失率明显下降。
积极发展节水农业,推广了管道输水、风力提水、喷滴灌等农业节水技术,在丘岭地区推广耐旱作物,目前农业节水灌溉面积达到58.5万亩,年节水6200万方;万元GDP取水量由2005年的105.7方降至目前的52方。
三、坚持科学保护,实施标本兼治,推动水生态环境质量稳步提升。
坚持水量水质并重,更加注重生态建设,进一步强化了水环境监控治理。
一是建立完善了水资源保护机制。
认真落实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管理,划分了31片水功能区,从严核定纳污容量,对排污量超标的区域,限制审批新增取水和入河排污口。
建立完善了水环境监测预警机制,设立140个水环境监测点,定期监测水位水质;投资580万元,建成了全省县级一流的水质检测站,可具备106项指标的检测能力,达到国家水质检测B级标准。
投资100万元,购置了便携式水质检测设备,对饮用水源地、重点水库河流及企业退水24小时实时监控,促进了水资源保护措施的有效落实。
二是大力加强水源地管理保护。
科学划分了荆泉、羊庄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设立保护界桩、警示牌123块;投资7720万元,启动实施了荆泉清洁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依法清理取缔污染点源263处,实施了200亩的特级保护区植被绿化工程,实行生态养护、封闭管理,确保了水源地水质合格率达到100%。
三是全力抓好流域综合治理和湿地开发保护。
相继投入7200万元,完成了木石虎山、滨湖三山等10个小流域综合治理,治理区域植被覆盖率达70%以上,年减少水土流失量4.5万吨,增加降水有效利用量227万方。
投资4.8亿元,规划建设了总面积90平方公里的微山湖湿地公园,是全国最大的国家级湿地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沿北沙河、薛河等5条河流,规划建设了总面积1.3万亩的5处人工湿地,有效涵养了水源,恢复保护了水生态环境。
各位领导,虽然我们在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调研为契机,认真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切实做到合理开发、优化配置、科学管理,全面节约和有效保护水资源,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