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期末复习综合练习及参考答案(2012年秋季)一、单项选择题1、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幼儿社会教育的课程经历了()的过程A从独立设置社会课程到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再到设置德育课程B从注重爱国主义教育到独立设置幼儿德育课程再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C从设置德育课程到确立社会领域课程再到独立设置爱国主义教育课程C从注重生活礼仪教育到独立设置社会领域课程再到确立德育课程。

2、个人童年期的生活经验在成年期的人格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这是()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之一。

A弗洛伊德B皮亚杰C科尔伯格D班杜拉3、国内外学者的研究一直表明,婴儿自我认识出现的时间大约在()个月间。

A、12-15B、5-18C、18-21D、21-244、从两个月起,幼儿便开始出现对人脸的积极情绪反应,这体现了A、儿童情绪的社会化 B 、儿童依恋的发展C、儿童道德情感的发展D、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5、安斯沃斯等人把儿童依恋分为()两大类型A、回避型与拒绝型B、安全型与不安全型C、积极型与消极型D、主动型与被动型6、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既有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

这是()A、移情B、依恋C、共情D、同情7、多数研究认为,()是儿童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

A、3-6岁B、3岁前C、6岁以后D、1-3岁8、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内在依据是()A、社会发展的需要B、我国的教育目的C、《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D、学前儿童发展规律与需要9、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通过研究发现,促进儿童学习的关键是()A、教师的教学技巧B、教师的专业知识C、课程计划D、教师与儿童之间特定的心理氛围10、社会性的发展不是天生的,而是学前儿童在与成人、同伴之间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时间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这反应了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

A、无意性B、长期性C、实践性D、反复性11、教育者要善于抓住生活中有教育价值的点点滴滴,及时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

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过程中()原则的要求。

A、情感支持B、生活教育C、正面教育 D 、实践性12、在多方合作过程中,应当承担起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主要责任的是()A、幼儿园B、家庭C、社区D、社会13、通过一些形式让幼儿去理解和分享他人的情绪体验,以使幼儿在以后的生活中对他人的类似情绪能主动、习惯性地自然理解和分享。

这种方法是()。

A、陶冶法B、角色扮演法C、共情训练法D、行为训练法14、比较适合在大班应用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是()A、行为训练法B、讨论法C、行为评价法D、谈话法15、与教学活动相比,游戏和区域活动最突出的特点是()。

A、自主性B、计划性C、娱乐性D、目的性16、以下不属于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基本策略是()。

A、基本活动的渗透式组织B、基于核心主题的整合性组织C、基于经验的拓展性组织D、基于学科特征的系统性组织17、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来对幼儿进行隐性的引导。

A、材料的投放B、活动规则的制定C、活动中的指导D、明确活动目标18、()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A、认知B、探索C、游戏D、交往19、通常教学活动的第一个部分是()A、体验情境B、掌握知识C、行为练习D、引起幼儿注意20、研究学前儿童同伴关系的最常用的定量化方法是()A 问卷法B 指标体系法C 观察法D 社会测量法二、是非判断题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在幼儿园课程领域中处于核心地位。

√2、语言的内容以及运用语言的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品质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3、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是一种整合性教育。

√4、社会学习理论认为,观察学习是儿童习得社会行为的基本途径。

╳5、科尔伯格提出的个体道德的发展的三水平六阶段的顺序是可以改变的。

╳6、学前儿童的自我评价主要还停留在对自己外部行为的评价上。

√7、个体的自言自语以及言语的内容对儿童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8、儿童的共情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自然发展的。

╳9、研究表明,3岁-6岁时亲社会行为的正式发生期。

√10、表现性目标关注教学的结果,强调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11、学前儿童的时间主要有生活实践和游戏两种形式。

√12、整合性原则是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原则之一。

√13、科学性原则是教育评价的根本原则。

╳14、幼儿违反规则一般都有主观的动机。

╳15、幼儿的说谎行为与发育不成熟有关。

√16、幼儿的攻击行为是以人为指向的,其根本目的是打击、伤害他人,这在攻击性行为的分类上属于工具性攻击。

╳17、让幼儿自己去体验由于自己不恰当的行为所导致的后果,这种对儿童行为问题的知道方法是相关后果法。

╳18、行为不足时社会性行为问题的一般特征之一。

╳19、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组织的原则之一是由近及远。

√20、社会性微笑是婴儿的情绪社会化的开端。

√三、简答题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意义。

答:促进学前儿童的完整发展,即学前儿童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学前儿童认知、情感、意志的统整发展和儿童的终身发展。

(2)促进学前儿童积极地社会化;(3)实现社会文化的延续与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

2、幼儿教师应树立怎样的学前儿童社会教育观?答(1)人格陶冶的教育目标观;(2)整合性的教育内容与力量观;(3)渗透性的教育方法观。

3、简述儿童社会认知发展的一般特点答:(1)儿童社会认知发展是一个逐步区分认识社会性客体的过程;(2)儿童社会认知各方面的发展是非同步、非等速的。

(3)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遵循认知发展的普遍规律,但不完全受认知发展的影响。

(4)儿童社会认知的发展水平与社会交往密切相关。

4、简述儿童道德情感发展的主要内容(1)共情。

共情是对他人状态的一种替代性情感反应和体验,既有他人的情绪情感引起的与之一致的情绪和情感反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会性情感。

(2)羞愧感。

羞愧感是个人知觉到自己在一定情境中的行动与这种情境要求的合理的,道德的或公认的行动标准相背离时产生的情感体验。

(3)内疚感。

内疚感是个体对自己的过错或过失的感知,个体的行为违反了内部道德准则时,就差生了悔恨自责的内疚情感。

5、简述儿童亲社会行为发展的内容答:(1)助人与分享。

有关研究表明,3-6岁的幼儿不同程度存在分享行为,分享的技能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而增强。

儿童助人行为随年龄增长而变化,而且有其他儿童在场时,会由于恐惧减少而增加助人行为。

(2)合作。

研究表明儿童合作行为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增加。

在儿童的亲社会行为中,合作行为最为常见,同伴对儿童的合作行为多做出积极的反应。

(3)安慰与保护。

年幼儿童可以兑周围其他人的情感悲伤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反应。

尽管并不总是很恰当,但儿童的这类行为却明显地包含有真正关心他人的成分。

6、幼儿园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1)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活动的影响;(2)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影响。

(3)教师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4)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的影响。

7、幼儿园的同伴交往对幼儿社会化有什么积极影响?答:(1)同伴关系构成儿童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背景;(2)稳定的同伴关系是满足社会需要、使其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重要源泉;(3)同伴交往经验有利于儿童自我概念和人格的发展。

8、简述电视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负面影响答:(1)电视有可能使儿童在认识上与现实产生距离;(2)电视可能会影响儿童现实的交往关系,影响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3)一些不健康的电视节目可能导致儿童学习模仿,对社会性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9、《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就社会领域提出的总目标是什么?答: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息;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责任感;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

10、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内容选择的依据。

答:(1)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2)社会生活的现实与发展;(3)幼儿的发展水平与特点;(4)相关学科知识。

11、简述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特点(1)随机性和无意性;(2)长期性和反复性;(3)情感驱动性;(4)实践性12、简述学前儿童社会学习的原则。

答:(1)情感支持原则;(2)生活教育原则;(3)正面教育原则;(4)实践性原则;(5)一致性原则13、积极意义上的良好环境应该具备哪些基本特征?答:(1)在物质上是丰富和多样的;(2)在气氛上是宽容和接纳的;(3)在制度上是明确和必要的;(4)在设计上是具有某种倾向性和暗示性的。

14、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践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

答:所谓实践性原则是指在社会教育过程中,教师应利用和创设各种情境,组织多种多样的活动,让学前儿童参与其中。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1)为学前儿童创造实践活动的机会;(2)教给学前儿童正确、具体的行为方式;(3)允许学前儿童犯错。

15、简述学前儿童社会教育一致性原则的内涵及其应用要求答:所谓一致性原则是指教育者要尽力为幼儿的社会学习营造一个连续与统一的影响环境。

这个环境即包括教育者自身影响的连续性与统一性,也包括各方面力量的连续性与统一性。

贯彻这一原则要注意以下几点:(1)教育者自身要做到言行一致,始终一贯;(2)协调统一幼儿园内部的力量;(3)协调统一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之间的力量。

16、教师如何才能更好地在游戏与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答:(1)要为学前儿童提供丰富而适宜的游戏和活动的材料;(2)要建立游戏和活动的规则,增强学前儿童规则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3)教师要适时参与到游戏和活动中,以增进师幼情感,并给以一定指导。

17、简述幼儿园与家庭合作需要注意的问题。

答:(1)要取得家长的信任;(2)要及时有效地与家长沟通;(3)要保持家长与幼儿园之间教育观念、教育态度上的一致;(4)要充分挖掘、利用家长资源;(5)要争取让家长参与幼儿园的决策。

18、儿童社会性教育的主题可从哪些方面进行设计?答:(1)从传递社会知识经验的角度设计主题;(2)从规范儿童行为技能的角度设计主题;(3)从儿童的生活事件中挖掘主题;(4)从儿童问题行为中生发主题。

19、简述社会教育区域活动的特点答:(1)社会教育能渗透在所有类型的区域活动中。

(2)材料是区域活动中影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手段。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必须依靠材料的投放来对幼儿进行隐形的引导。

(3)交往是社会性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

20、在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实施过程的评价中,有必要进行哪些方面的测评答:(1)在活动的导入环节要能引起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2)在活动中腰充分保证儿童的自由活动时间,使儿童真正得到学习和锻炼的机会;(3)尽量让每个儿童有动手操作方面的参与;(4)教师通过适合学前儿童的提问,引导儿童顺利开展活动,并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5)在儿童遇到困难时,及时加以示范和指导。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