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政治制度(北大):第八讲 案例:拉丁美洲

比较政治制度(北大):第八讲 案例:拉丁美洲

– 反全球化、反新自由主义的社会运动 – 第一场“后现代”革命
• 国内政治
– 和平游行蔚为壮观,没有改变现实政治 – 事实上的原住民自治社区,能否维持下去?
• 理论贡献
– 反资本主义 – 反传统左翼
• 争取每个被压迫群体的权利 • 不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标
走在“新长征”的路上
本讲结束
电影:庇隆夫人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阿根廷的民粹主义政治
1916 1930 第一个民粹主义总统伊里戈延 政变,军人政权
1943
1946 1952
第二次政变,劳工部长胡安· 庇隆上校
庇隆当选为总统 庇隆夫人埃维塔去世(33岁)
1955
1973 1974 1976 1983
军事政变,军人政府和文官政府的更替
庇隆重新上台 庇隆去世,遗孀伊莎贝尔继任 军人政权 马岛战争,文官政府
Hale Waihona Puke 发生在第一世界的武装起义• 新自由主义政策(华盛顿共识)
– 修改宪法第27条,实行土地私有,摧毁了玛雅社区的土地共有制 度
• 恰帕斯州
– 墨西哥最贫穷的州之一 – 丰富、洁净的水资源,储量丰富的石油,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 特旺特佩克地峡:连接两大洋的通道
• 北美自由贸易区——“无异于即刻执行的死刑判决”
一支奇怪的军队
• • • • • • • 3000余人 粗糙的军服,各色破旧武器 近三分之一的士兵“装备”的是木头枪 少数精良武器是刚刚从城市驻军和警察部队手中夺得的 纪律严明,训练有素 多数戴着滑雪帽或蒙着印第安土布手帕 相当数量的女战士,数位是以男性为主体的部队的指挥官
一 支 奇 怪 的 军 队
• 宗主国的威权主义、重商主义
– 金矿、单一作物经济——依附关系
• 独立战争后的普力夺制度
– 军人政权、政变频繁
• 民主化
– 亨廷顿所谓“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主要例证
• 全球化的冲击
– 新自由主义及其反对者
政治文化背景
• 天主教会的影响
–社会的等级观念 –人口的高增长率 –支持现存权威 –“解放神学”的兴起:社会公正 –城市中新教的发展
政治立场
• 2006年,萨帕塔坚决拒绝支持中左翼总统候 选人 ,引起争议 • 对拉美所有中左翼总统都持批评立场
– 巴西的卢拉,委内瑞拉的查韦斯 – 理由:他们都是自上而下的运动,没有从根本 上改变基层大多数被压迫人口的地位
• 唯一赞扬的政府是古巴
– 唯一真正反资本主义的
萨帕塔运动的影响
• 世界政治
马科斯是谁?
• 马科斯自己写道:
–马科斯是旧金山的同性恋者,南非的黑人,欧 洲的亚洲人,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德国的犹 太人,政党中的女性主义者,后冷战时代的共 产党人,波斯尼亚的和平主义者,20世纪末墨 西哥的游击队员,夜晚10点地铁上的单身女 人……当然了,还是墨西哥东南的萨帕塔人
遭遇困境
• CIA
• “萨帕塔之旅”
–各国记者、抵抗运动人士、社会活动家蜂拥而至 –流行:T恤,海报、明信片、滑雪帽、小偶人
副 司 令 马 科 斯
副司令马科斯之谜(Marcos)
• • • • • • 官方版本:外国职业游击队员(墨西哥城口音) 激进的耶稣会神父(教会否认) 1968年墨西哥学运领袖(年龄) 未能顺利出版作品的作家 双性恋的嬉皮士 来自玻利维亚的曾为格瓦拉带路的农家少年——Second Che • 玛雅先知的现代身(演讲始末,大雨倾盆) • 起义军占领的七座城镇首字母缩写
–导演奥立佛·斯通 –密特朗夫人达妮埃尔:我们共处的时光是如此美丽,如 此亲密,如此意味深长
语词的战争
• 反全球化的号角
–One no, many yeses –Another world is possible
• 斗争策略
–聚会丛林、和平出访、民意调查 –符号学的游击战:以持枪蒙面为特征,以文字语词为武 器
• 拉美的依附地位和民粹主义的目标
–追求民族经济独立 –打破半封建的社会结构 –促进社会公正
案例:墨西哥
• • • • • • • 国名:墨西哥合众国(the United Mexican States) 面积:1,972,550平方公里 人口:108,700,891 种族:印欧混血60%,印第安30%,白人9%,其他1% 语言:西班牙语,玛雅、那瓦特等各种土著语言 宗教:名义上天主教89%,新教6%,其他5% 人均GDP:10,600 美元(PPP)
• 给马科斯的情书
–愿与副司令一起消失在丛林里 –2001年宣布已婚,有一个两岁的女儿
• 作家马科斯
–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赞赏(哥伦比亚、葡萄牙), 70高龄两度造访恰帕斯;乔姆斯基、沃勒斯坦 –三年间20余本关于萨帕塔的书 –侦探小说
24人“长征” ,2001年2-3月
• 2000年7月,墨西哥大选,革命制度党结束了71年的统治, 反对党之一国家行动党上台 • 马科斯通过因特网宣布,24个司令将戴面具、徒手步出 丛林,造访全国各原住民社区,并到首都与新政府谈判 • 无视6万政府军包围,行程近万里,造访12州,抵达首都 墨西哥城中央广场,走进墨西哥国会议事厅 • 在索卡洛中央广场面对来自全世界的25万人,发表演讲 《土地之色的人民》
墨西哥的萨帕塔运动
• 后冷战时代全球反叛力量新的圣地 • 时间
–1994——
• 地点
–墨西哥东南恰帕斯州,拉坎顿丛林
• 目标
–原住民自治 –断绝对美国资本的依附 –廉洁社会,政治、经济改革
反全球化的第一枪
• 起义背景
–1994年1月1日,墨西哥加入北美自由贸易区的协议生效
• 起义过程
–1993年12月31日午夜,恰帕斯州,一支军队几乎兵不血 刃,悄然占领圣克利斯托瓦尔城及周围七座城镇,夺取 市政厅、警察总部、监狱、电台,控制该地区军事要冲 和通往外部的公路 –自称萨帕塔民族解放军,发布宣战书《第一丛林宣言》 –政府军包围 –学生、NGO、中产阶级、家庭主妇自愿充当人盾 –各大城市爆发示威游行 –1月12日,总统被迫下令停火,谈判,相持
–1994年2月,第一次对话,获取马科斯的指纹,CIA资 料库中没有
• 揭秘
–1995年,一个自称马科斯前战友的人向政府提交情报: 马科斯名纪廉(Guillen),曾任教于以激进著称的大 都会自治大学,1983年深入恰帕斯原住民社区,同年 11月萨帕塔民族解放军成立
• 通缉纪廉等24人,陆续派遣6万正规军进入萨帕塔 地区 • 通缉令发出三天后,萨帕塔发布公开信 • 数万人走上街头:“我们都是马科斯!” • 未发一枪,全面撤退;整个萨帕塔社区迁往丛林 深处
庇隆主义的出现
• 庇隆的崛起
–得到工会和穷人支持,担任劳工部长 –增加工资、冻结租金、承认工会 –被同僚投入监狱,导致大规模劳工抗议 –埃维塔的作用 –释放后当选为总统
• 庇隆主义政治
–口号:社会公正、经济自由、政治独立 –工业化计划、福利计划 –庇隆党,埃维塔的慈善基金会(庇隆夫妇成为偶像) –控制立法和司法机构 –压制言论自由、独立工会和反对党
第一丛林宣言
• “我们是五百年斗争历史的产物:首先,是反抗 西班牙的独立战争时期,为废除奴隶制的起义者 领导的斗争;其次,是抗击北美帝国主义吞并的 斗争;再次,是公布宪法并将法兰西帝国从我们 的国土上驱逐出去的斗争;最后,是人们反抗波 菲利奥·迪亚斯独裁统治的斗争,„„ • “受够了就是受够了!(Enough is enough!)”
• 大男子主义的影响
–人口增长 –消费过度、投资不足
案例:阿根廷
• • • • • • 国名:阿根廷共和国 面积:2,766,890平方公里 人口:40,301,927 种族:白种人占97%,多属意大利和西班牙后裔 语言: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 宗教:名义上天主教92%,新教2%,犹太教2%,其 他4% • 人均GDP:15,000美元(PPP)
再次相持
• 6万政府军包围 • 1995年,墨西哥金融危机 • 游击战
–蒙上面容就成为萨帕塔战士——蒙面人的海洋 –摘下面具就变回一介平民——没有萨帕塔人
• 市民社会的支持
–志愿者、记者、NGO
• 巨型会场
–容纳8000人,举行大型国际、国内会议 –第一届保卫人类对抗新自由主义国际聚会
• 群星降落恰帕斯
– 印第安草药、玉米饮成了美国市场上的专利产品 – 资源战、生物战 – 原材料产地,大加工基地——中美洲开发计划 – 少部分原住民被开发成“合格的现代劳动力”,绝大多数丧失最 后的栖身地
萨帕塔运动的战略
• 媒体战术
–选择重要国际媒体和墨西哥独立媒体,将官方背景的 媒体拒之门外 –1994年元旦第一战、也是唯一一战后,主战场转移到 媒体上(因特网) –单纯的、非意识形态的、诗化的语言
《萨帕塔人提升了墨西哥原住民鲜血的价格》
• 我听说他们已经找到了另一个马科斯,那么这个 新的副司令马科斯是否英俊?因为最近他们派给 我几个实在丑陋的家伙,害的我的女性笔友深感 幻灭。(署名)副司令,以骷髅卖弄风情的姿势 重整他的滑雪帽。
土地之色的人民(一)
• 我们在这里,我们是镜。 不是现实,只是映像。 不是光,只是闪烁。 不是路径,只是足迹。 不是向导,只是通向明天的路径之一。 • 我们是,并且我们将是,又一个前行者: 带着原住民的尊严。 带着土地的颜色。 揭示并呈现那在墨西哥被隐藏和压制着的许多墨西哥人。 我们不是他们的代言人。我们是那众多声音中的一个。
作为民粹主义的庇隆主义
• 卡利斯马式的领导
–个人魅力,“人民” 的化身
• 社会改革议程
–正义主义,第三条道路
• 跨阶级联盟的支持
–再分配政策
• 集权
–唯一的庇隆党、唯一的慈善基金会
民粹主义与拉丁美洲
• 民粹主义的一般特征
–敌视代议制政治 –卡利斯马式的领导 –理想化的“人民” –是对严重危机的强烈反应 –缺乏核心价值 –随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