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域文化(本、专)【贵州省情】答案版(1)

地域文化(本、专)【贵州省情】答案版(1)

A、以西电东送等为标志的能源和资源深加工业
B、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
C、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
D、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7.贵州的资源深加工工业主要有下列的(AB)行业。
A、黑色冶金工业B、有色金属工业
C、化学工业D、建材工业
8.下列属于贵州特色食品的是(AC)
5第二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贵州城镇人口为1174.81万人,占总人口的()%,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贵州的工业化程度不高。
2.贵州民族的居住特点是多民族(交错杂居)和一些民族(成片聚居)。
3.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A、彝B、仡佬C、水D、瑶
3.解放后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不断优化,民族自治地方第一、二、三产业的比重排序变化是:(C)
A、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07年的三、一、二。
B、由1949年的一、三、二变化为2007年的二、三、一。
C、由1949年的一、二、二变化为2007年的二、三、一。
D、由1949年的一、二、三变化为2007年的三、二、一。
A、老干妈辣椒B、过桥米线C、牛头牌牛肉干D、手扒羊肉
89.截至2010年贵州通航机场除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外,还包括下列的(AC)。
A、铜仁(凤凰)机场B、安顺(黄果树)机场
A、5 B、6 C、7 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D)。
A、广西B、云南C、四川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D)。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9.从(C)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 B、1950 C、1953 D、1978
学生学号:
▁▁▁▁▁▁▁▁▁▁▁▁▁▁▁▁▁▁▁
1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经过解放60多年,贵州(“人无三分银”)的历史一去不复返,但是目前贵州在全国整体发展中处于(相对落后)的地位。
2.“十二五”时期贵州重点实施的两大战略是(“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和带动”)战略。
3.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A、珠子参B、三尖杉
C、何首乌D、冬虫夏草
5.下列矿产中,贵州储量排全国前三名的有(ABC)。
A、重晶石B、铝土矿C、磷矿D、黄金
6.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ABD)。
A、北京周口店B、山西西候度
C、盘县的大洞遗址D、贵州黔西观音洞
7.本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ABC)。
11.1949~2010年,贵州已探索出一条与轻工业相协调的(资源型)型、(资源转换)型相结合的重化学工业道路。
12.贵州在城镇建设过程中,根据山区实际,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原则,小城市建设(突出重点),全面推进。
13.贵州的交通运输以陆路建设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贵阳为中心,以(高速公路)、高等级公路和(电气化干线铁路)为主骨架,以县乡公路、支线铁路相配合,以内河航道、民用航空为延伸的四通八达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为中国西南地区的陆路交通枢纽和
C、计划生育战略D、可持续发展战略。
4)
四、问答题(共50分)
1、简述贵州的地貌特点对发展的特殊影响。(10分)P3
2、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10分)P45
3、试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15分)P58
4、试述“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的基本含义。(15分)P65
16.金融业包括(银行)业、(投资)业和(保险)。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D)。
A、战国时期B、明代C、清代D、解放后
2.贵州少数民族有的存在自己的文字。有一种从字形看有的类似于甲骨文或金文,有的则是仿汉字倒写或反写,被称为“反书”。它是(C)族的古老的文字。
A、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广、耕地少。
B、耕地质量较差,中低产田土面积大。
C、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
D、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贵州野生植物种类繁多,下列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植物有(ABC)。
A、珙桐B、桫椤
C、银杉D、扇蕨
4.贵州是全国四大中药材产区之一。属于珍稀名贵药用植物的下列有(ABD)。
A、姊妹节B、查白歌节C、鼓社节D、吃新节
4.贵州彝族主要分布在下列(AB)。
A、毕节地区各县B、六盘水市各县C、铜仁地区各县D、安顺市各县
5.贵州种植业中的经济作物主要以(BD)为主。
A、板栗B、油菜籽C、甘蔗D、茶叶
6.贵州产业形象鲜明、经营规模较大、比较优势突出、发展后劲明显的行业,主要是(ACD)。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0年,森林覆盖率达(4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A、赫章B、玉屏C、威宁D、铜仁
3.贵州同时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D)A、红水河B、乌江C、北盘江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A)
A、黄壤B、石灰土C、紫色土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A)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B)位。
4.贵州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在行政区划变更过程中逐步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
2010年全省共有()个自治州、()个自治县和()个民族乡,民族区域自治地方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5.在贵州目前自治州中唯一的一个自治县是(三都水族)自治县。
6.苗族有一种流行最广、最具特色的舞蹈形式是(芦笙)舞。
7.在1915年旧金山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的酒和茶分别是(茅台酒)和(都匀毛尖)。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
7.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16.在纺织业方面,秦汉以后一直在长江以南各少数民族中流行的(刺绣)工艺,宋代以后大部分地区都已失传,唯有贵州保持至今,一枝独秀。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A)
A、赫章韭菜坪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C)
A、黔电送湘B、黔电送粤C、黔电送桂D、黔电送沪
9.贵州作为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黑颈鹤及其他181种鸟类共同家园,成为世界十大观鸟胜地之一的地方是(B)。
A、百花湖B、威宁草海C、荔波樟江D、万峰湖
10.2007年贵州第一个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是(A)。
A、荔波B、镇宁C、遵义D、赤水
三、多项选择题(所列出答案中有一个以上为正确答案,请选出。每题1分,共10分)
4.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大关是在(D)年。
A、2005 B、2008 C、2009 D、2010
5.改革开发以来,贵州经济年均增长速度已经连续(B)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A、8 B、10 C、12 D、14
6.贵州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出现明显变化,2010年与1978年相比,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总产值的比例变化是:(A)
14.截至2010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8个县级单位。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215.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1.下列民族中属于贵州世居民族的有(ACD)
A、苗族B、藏族C、水族D、畲族
2.贵州少数民族大都通用汉语,但许多少数民族也有自己的语言,目前国家还帮助(ABC)等民族创制了以拉丁文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
A、苗族B、侗族C、布依族D、水族
3.民族节日是贵州的民族文化和民俗风情的集中体现,其中属于社交性节日很多,下列包括()。
8.解放时贵州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为一、二、三,第一产业占有绝对优势。在(1992)年第二产业超过第一产业,使三次产业结构的排序变化为二、一、三。
9.贵州在(1998)年实现了自1957年以来全省农村粮食基本自给的历史性跨越。
10.贵州工业的结构比例1978年是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占优势,到2010年从轻重工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的比例来看,(资源开发型的重工业)发展较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