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作业一一、填空题: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千米。
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共设了(4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7)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A)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B)A、赫章B、玉屏C、威宁D、黎平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D)A、赫章韭菜坪B、玉屏C、威宁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B)A、綦江B、乌江C、南盘江D、清水江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是(A)A、干旱B、秋风C、凌冻D、冰雹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D)A赫章 B 玉屏 C 威宁 D 铜仁7、(B)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A、自然生态比较脆弱B、喀斯特地貌发育C、高原山地D、盆地8、贵州水资源丰富,居全国第(D)位A、7B、8C、9D、69、在贵州省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C)。
A、43、55%B、9.38%C、26.68%D、3.6%10、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C)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11、( C )文化能证明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
A、北京周口店B、山西西侯度C、贵州黔西观音洞D、旧石器文化12、"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D)为重点。
A、工业B、商业C、服务业D、农业三、多项选择题1、认识贵州省情的目的意义是(ABC)A、是实行科学决策的需要B、是培养各级干部和教育各簇人民的需要C、是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需要D、是行政区划的需要2、贵州除了(ACD)以外,均为石灰岩等酸质岩石发育的喀斯特地貌。
A、赤水B、黄平C、雷山D、榕江3、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ABCD)A、干旱B、秋风C、凌冻D、冰雹4、贵州流域面积100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ABD )A、赤水河B、綦江C、珠江D、乌江5、贵州自然的有利条件是:(ABC)A、多种土地资源与多种气候资源相结合,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B、受地形影响,沟壑纵横,河流较多,河床较陡,天然落差较大,水能资源比较丰富C、在地质历史上,经历了活跃的地质构造运动,成矿条件优越D、千资百态的岩溶奇观,形成了独特的自然风光资源6、贵州自然条件的不利因素是:(ABCD)A、自然生态比较脆弱B、可耕地资源数量少,质量不高,水土资源不配套C、灾害性气候较多,对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威胁较大D、层峦叠嶂,河谷深切,极不利于交通运输和通信事业的发展7、贵州是中国(BC)三大产区之一A、重晶石B、铝土矿C、磷矿D、黄金8、贵州水资源有以下特点(ABCD)A、资源丰富B、时空上分布不均匀C、岩溶水分布广、水量丰富D、贵州地表天然水质良好9、代表中国旧石器时代早期的三种文化类型是:(ABD)A、北京周口店B、山西西候度C、盘县的大洞遗址D、贵州黔西观音洞10、贵州土司制度的主要特征是:(BCD)A、流官B、世官C、世土D、土民11、19世纪中叶,贵州人民掀起了一系列的"反洋教"斗争,主要有:(BCD)A、安庆教案B、青岩教案C、遵义教案D、开州教案12、邓小平视察中国南方时提出的"三个有利于"是:(BCD)A、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B、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C、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3、20世纪90年代,贵州开始制定和实施"三大战略",具体是指:(ABD )A、科教兴黔战略B、开放带动战略C、计划生育战略D、可持续发展战略四、问答题1、贵州省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10-17页)一、喀斯特地貌发育的山区自然条件二、多民族团结合作的社会环境三、发展潜力巨大的社会经济2、简述贵州地貌的地域差异。
(19-20页)地貌是地球表面各种形态和形态组合的总称。
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境内地势西高东低,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
贵州地势可分为三级阶梯:西部大方、织金、普安等地以西,是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东部沿河、思南、江口、三穗、锦屏、榕江及荔波、罗甸,是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800米以下;中间广大地区为第二级阶梯。
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威宁,平均海拔2166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玉屏,平均海拔541米;最高处是赫章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处是黎平水河口出省处,海拔148米。
地貌区域差异:1、东部山地丘陵区。
包括梵净山、雷公山以东,地势东高西低。
沟岩发育、水网密集,地表分割破碎,山地和丘陵地貌显著。
适宜发展农业,但部分地区水土流失严重。
2、北部中山峡谷区。
包括大娄山以北,地势南高北低。
以中山峡谷地貌为主,丘陵、盆地、岩溶洼地有零星分布。
适宜发展林业,但河水和地下水较难利用。
3、中部山原丘陵盆地区。
包括黔西、织金以东,黄平以西,绥阳以南,镇宁、惠水以北地区。
地势西高东低又从中部向南、北倾斜。
以山原丘陵洼地和山原丘陵盆地为主。
是贵州粮食和经济作物主产区。
4、南部山地河谷区。
包括苗岭中段以南地区。
地势北高南低。
地貌以中、低山河谷为主。
适宜发展亚热带作物和林木。
5、西南部山原丘陵地区。
包括普安以南,望漠以西,南盘江以北地区。
地势北高南低、西高东低。
地貌以丘陵盆地和峰丛横谷为主,有部分中低山河谷和峰丛山地,岩溶湖分布较多。
适宜农、林、牧业发展,南部河谷区适宜发展亚热带作物和经济作物。
6、西北部山原山地区。
包括盘县、晴隆以北,黔西、织金以西地区。
地势西高东低,是全省最高地,大部分地区山高坡陡,地势起伏大,是典型的山原山地地貌。
这里林牧业发展潜力较大,但水土流失严重。
3、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重要里程碑?(47-51页)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一是在贵州建立了行省,使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二是在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一、行省的建立明代朱元璋统一中国后,加强了中央集权,设承宣布政使司掌管地方行政,都指挥司掌管军事,提刑按察司掌管刑法。
为了加强对西南的统治和巩固边防,1382年朝廷在贵州设都指挥司,这是贵州第一次建立的省一级军事机构。
1413年设贵州布政使司统辖8府4州,贵州正式成为全国的一个行省。
1417年设提刑按察司,至此贵州"三司"具备,实行"军政分管、土流并治"。
二、大兴屯田,推动贵州经济发展明代在"移民就宽乡"原则下实行屯田制,使人口从稠密地区向地广人稀地区流动。
屯田分为军屯(给卫所官兵发屯地、种子、耕牛、农具等"且耕且战",以足军粮);民屯(是政府将稠密地区人口和罪徒大规模移向贵州组织开垦荒地); 商屯(是商人招募流民在缺粮卫所附近屯种)。
明代的屯田,推动了贵州的开发。
大批移民进入贵州,开垦了大量土地,也带来了农耕技术,引进了新的品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明代还注重交通的发展,在原有基础上,对出省驿道干线加以拓宽和改造,增设驿站,使运输有了较大发展。
而且在手工业、矿业、城镇建设、贸易和文化方面都得到相应发展。
4 当代贵州历史发展的辉煌篇章?(59-76页)作业二一、填空题1、人口的自然构成是依人口的生理属性来划分的,主要有(性别构成)和(年龄构成)。
2、贵州省2003年末总人口为(3869.66 )万人,实现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逐年下降0.5个千分点以上的要求。
3、国际上一般将(65)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或老龄人口,一个国家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10% ),成为该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
4、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5、贵州省有56个民族成分。
世居民族包括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等18个民族。
6、贵州在建立民族民主政府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民族区域,到2003年全省共有(3)个自治州、(11)个自治县和(253 )个民族乡。
7、贵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到2003年,全省建立的自治州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8、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按三次产业的排序在1999年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9、贵州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首先是在农村全面推行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二、单项选择题1、社会构成是依据人口的(A)来划分的。
A、社会经济属性B、生理属性C、自然属性D、地理属性2、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A)开始的。
A、农村推行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B、城市的企业改革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D、农村合作社3、贵州农业和农业经济结构明显变化,2002年与1978年相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变化是:(A)A、农业下降,林牧渔业上升B、农牧业上升,林渔业下降C、农渔业下降,林牧业上升D、林业上升,农牧渔业下降三、多项选择题1、普查的特点是(ACD)A、全面性B、一次性C、周期性D、全国性2、贵州种植面积居前三位的是(ABC )A、水稻B、玉米C、薯类D、小麦3、贵州目前共有2个国家级开发区。
它们是(AB)A、贵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B、贵阳经济技术开发区C、遵义经济技术开发区D、黎阳高新技术工业园区4、国家在贵州的重点生产力布局(A B C D )A、乌江流域以电力、煤炭、铝、磷、锰为重点综合开发区B、以六盘水--攀西能源、冶金、化工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区C、南北盘江--红水河以能源矿产为重点的产业开发区D、建设南(宁)贵(阳)昆(明)网络圈四、问答题1、简述贵州人口构成中的地域构成、文化教育程度构成和民族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