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常州市新北区实验中学印新毅
提要:课堂提问是课堂语言交流的基本形式。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提问,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运用习惯是本文要研究的主要问题。
本文拟从“为什么问、问什么、怎么问”等方面,探讨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与做法。
通过对问题设计的研究,开展备课、上课、说课、评课、反思等一系列活动,有效改善课堂提问,寻找问题设计的基本策略与原则,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问题的提出:
课堂提问是英语知识训练中最常用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
教师如能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特别是教材中难点和重点,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不失时机、恰如其分地提问,不但能培养学生流利的表达,及良好的思维习惯,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密切师生关系,激发学习兴趣。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经常会遇到学生“问而不答”,甚至“启而不发”的现象。
笔者认为,这与教师的提问艺术有很大的关系。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制约学生发言的心理情绪主要与他人和自己的情绪有关,特别是教师提问时对学生的态度——表情、目光、动作、语言等等,对学生回答问题的情绪有着很大的刺激作用。
为此,教师提问时,不仅要对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坡度、广度精心设计;而且要注意所提问题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更要通过适当的提示语,使学生在充满愉快、信任的气氛中展开思维,踊跃地回答问题。
在一些英语课堂教学中,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教师手拿一本书,问学生:“What’s this?”学生回答:“It’s a book.”继而把书放在桌上,又问:“Where’s the book?”学生回答:“It’s on the desk.”这种操练在初学句型时固然不可缺少。
但从交际教学的观点看,这种明知故问、缺乏信息沟通的问答训练,只是通过直观的手法呈现语言,是机械性的、低层次的操练。
课堂提问,作为英语课堂教学中至关重要的方法,同时还是一种很重要的交际手段。
提问对培养学生的口语水平及良好的思维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正确把握提问时机,正确运用提问技能显得尤为重要。
一、提问的目的(为什么提问)英语课离不开提问,许多教学环节都与提问紧密相关,提问贯穿于整个英语课堂教学的始终。
在课堂教学的不同时间,提问有不同的功能。
1、讲授新知识前提问:这类提问是为新知识的学习铺路搭桥,启发学生运用旧知识去获取新知识,实现知识的正迁移。
2、学习新知识时提问:可以抓住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思考解惑,逐一突破。
在指导学生运用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思维方法的同时,教给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也就是说,通过提问,提供学生思维的空间。
3、强化新知识时提问:这时的提问,能抓住知识的疑难点。
在强化新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常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疑难问题,这时教师巧设问题可以让学生由疑惑不解,进而积极思考,最后豁然开朗。
4、交际操练时提问: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己学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材料
进行交流,达到语言教学的目的。
二、问题的分类(提什么样的问题)
我们的英语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有时还不能真正达到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除了客观环境因素外,我以为很重要的一点是教师课内的提问缺乏交际意识,表现在:(1)提问缺乏真实的交际情景(设计的情景也是套用句型);(2)问与答之间缺乏信息沟(更多的是明知故间的问答训练)。
在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问答法的优越性,不仅可使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而且还可以把枯燥、机械性的训练变为具有实际语言功能的交际活动。
根据实际生活中人们相互间交流的需要,我们一般把课堂内的问题设计成以下几类:
1、记忆问题:问题比较简单、机械,这类问题的训练一般安排在语言实践活动的初级阶段。
2、理解性问题:学生在理解了语言材料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话加以叙述。
3、启发式问题:我们提这类问题目的在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路,联系现实,进行对话。
4、评价性问题:要求学生对所学材料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运用自己的判断力对文中人物、事件或观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结论。
前两类问题比较简单,学生也容易回答,后两类问题需要学生开动脑筋,用学过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和交流者之
间进行真正的交流。
正如Hanner(1998)在《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英语语言教学实践》一书中对交际本质之一阐述的那样“说话者想说,听话者想听,两者之间就有了交际的目的。
”
三、提问的技巧(怎样提问)
1、掌握难度,把握时机:难易不当的提问是毫无意义的。
如果问题过难,学生回答不上来,提问的目的自然没有达到,如果问题过易,学生回答轻而易举,提问的目的同样没有达到。
一般说来,提问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所提问题要根据课堂上的具体情况而定。
同样,把握提问的时机也很重要。
它需要教师有丰富的经验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
2、不同对象,分层提问:由于学生群体中总是有好、中、差之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认真备教材,而且更要备学生,选“对象”—根据提问内容的难易程度,选择确定不同的对象。
为此教师每堂课要精心设计所提问题的角度、深度、坡度、广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有针对性。
3、切中要害: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操练英语,因此教师的问题须切中要害,问题要具体,明晰,表达清楚,学生一听就懂。
问题还要落到实处,能使学生用已学的语言材料进行操练。
4、激发兴趣:教师的提问最好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入手。
除了直观性兴趣之外,还可以给学生以暗示或疑点,抓住有助于学生开拓思维的问题进行提问,启发思考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德国教育学家
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如经常在提出的问题之前,加上“这儿有一道抢答题”的提示,或者紧接着在问题之后,加上“这个问题请学生抢答”,学生们听了“抢答”二字,会冲动性地排除其他心理支配,产生一种谁先答谁光荣的感觉。
5、情景交际:在语言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运用语言的场景。
首先,我们在课堂里尽量用英语与学生交际,特别要提一些真实性的问题,而不是为了练习而明知故问。
我们要善于抓住课堂上可用于交际的任何时机。
学生回答后,教师还可以进一步追问,如“what about...?”来引起某方面的话题,这样,师生间真正的交流、互动才变得可能。
6、适当提示:学生有时一时回答不出教师的问题,是因为他们对问题本身没有完全理解。
因此,教师可以用不同的形式重述问题,或者将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如果学生对于问题里面的某个词不知道或不理解也会影响学生对问题的反应。
例如一个教师说“Can you describe …?”若学生没能反应,教师应迅速改变说法,如“Can you say something about it?”等等。
毫无疑问,课堂上让那些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更应随时给以提示,以调动他们积极参加课堂的积极性。
7、注意反馈方式:每个问题回答完毕和整个提问结束时,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总结。
需要提出的是,教师对所提问题要预先估计到学生的各种回答。
对于学生回答完全正确的问题,教师要热
情地毫不含糊地给以充分地肯定,使学生充分享受到成就感。
对于学生回答不完全正确的问题,教师在指出其错误时应注意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心。
这时,可由教师自己说出正确答案,也可让另外的学生继续回答。
总之,评价学生所回答的问题时,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
8、提问方式多样(1)教师问,全班答,如回答多种多样,再叫单个学生回答。
这样做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
但此种回答方式有时会影响课堂纪律,过多或不恰当使用此种方式会使课堂秩序混乱。
(2)教师提问后,让学生思考一段时间,然后让一个学生回答。
这样做可使全班学生处于高度思考的状态。
(3)教师先叫一个学生,然后再提出问题。
这种方式针对性强,但容易使没叫到的学生放松注意力,觉得问题与他无关。
(4)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举手回答。
这种方式能鼓励学生回答,但容易使水平高的学生回答问题机会太多,而水平低的学生机会太少。
教师可根据以上各种方式的特点,充分考虑所问问题的意图,回答问题的覆盖面,回答次数多少,班内的具体情况,灵活提问。
总之,教师的问题要循序渐进,要顺着学生的思维走势,使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
适时、恰当的课堂提问,就是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较强的口头交际欲望,给他们提供运用语言的机会。
英语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就是使学生获得交际技能,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给我们以强有力的保证。
参考文献:《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英语语言教学实践》 Han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