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性变化的过程。调制模型可等效为:
m(t)
sDSB (t)
h(t)
sSSB (t)
cosct
图5-1 幅度调制的一般模型
加滤波器的目的:为了得到不同的调制信号。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5.2 幅度调制与解调
5.2.2 标准调幅(AM) 1、AM信号的表达式、波形及频谱
在AM调制中,调制信号m(t)含直流分量,它可表 示为直流分量 m0 与交流分量m΄(t)之和,即:
H (ω) SSB
SDSB()
c
cosct c
c
H ( SSB下 c )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HSSB上()
c
以下边带滤波器为例
HSSB下()
预备知识:希尔伯特变 换
时域上f: (t)的希尔伯特变换 fˆ(t记 ) 为
频域上:希尔 的伯 转特 移H(变 函 )换 数 j•sg n)(
1 0
调制的目的: 1. 将基带信号变换成适合在信道中传输
的已调信号 2. 改善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3. 实现信道的多路复用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5.1 引言
模拟调制
t
正弦波调制
调制
数字调制
脉冲调制
t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5.2 幅度调制与解调
5.2.1 幅度调制原理 载波(高频正弦波)的幅度随调制信号而线
而sin0t
j[( 0) ( 0)]
再根据付立叶 质(变 时换 域的 相 性 频 乘域卷 ) 积
mˆ(t)sinct
1 2 [M (0 )sg n 0 ) ( M (0 )sg n 0 )( ]
(下面马上用到这个结论 )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SSB信号的时域表达式
S S下 S (B ) 1 2 [M (c ) M (c )H ] S下 S (B )
2.DSB信号的调制(产生)
根据式(5.2-5)可以得到DSB信号的 产生模型:
m (t )
s DSB (t)
cos c t
图 5 5 DSB 产生的数学模型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例题5.1 已知载波电压uc=UCsinωCt,调制信号如 图所示,fC>>1/TΩ。分别画出m=0.5及m=1两 种情况下所对应的AM波波形以及DSB波波形。
m(t)m0m'(t)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1、AM信号的表达式、波形及频谱(续)
载波为
s(t)A cco cts (0)
式中,Ac为载波的幅度;ωc为载波角频率。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1、AM信号的表达式、波形及频谱(续)
根据定义,标准调幅波的时域表示式为
sA(M t) [m 0 m (t)c ]octs (0) m 0co cts (0) m (t)co cts (0)
m' (t)
m
max 1
m0
即
m0 m'(t)max
否则采用包络解调时会产生失真,
m0 m'(t)max 称为过调制。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5.2.3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
1.DSB信号的波形与频谱 如果输入的基带信号没有直流分量,即令AM
表达式中m0 =0,便得到DSB信号的时域表达式:
变信号 与直流信号m(t)相加,然后再与m 0
进行乘法
运算c而o获sc(t得。0故) 标准的调幅波产生的数学模型如图5-3所示.
m(t)
sAM (t)
m0
cosct
图5 3 AM产生的数学模型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5.2.2 标准调幅(AM)
说明:
(1).已调信号的带宽为 BAM2fH
(2).调幅系数
1 2 [ M ( c ) M ( c )• 1 2 ][s g c ) n sg ( c n )] ( 通过画图可知
sDS (t)B m (t)co cts
所对应的频域表示式为:
SD(S )B1 2[M (c)M (c)]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5.2.3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 其波形和频谱图如图5-4所示。
图 5 4 DSB波形和频谱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5.2.3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
DSB信号的包络不再与调制信号的变化规律 一致,因而不能采用包络检波来恢复调制信号,需 要采用相干解调。另外在调制信号的过零点处,高 频载波的相位有180度的突变。
DSB信号的带宽与AM信号的带宽相同,都是基 带信号带宽的两倍。
BDS BBAM 2fH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5.2.3 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补充例题1解,各波形图如下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例题5.2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5.2.4 单边带调幅(SSB)
我们在高频电路中学过,单边带的产生有多种 方法,比较直接的方法是滤波法
m(t)
SDSB()
SDS (t)Bm (t)co cts
c
×
SDSB()
其中 sgn)(
1 0
sgn( )
观H S 察 S 下 (B )与 sg)n 的 ( 关 ,可系 发现
H S下 S(B )1 2 [s g n c) (sg n c)(]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根据希尔伯特变换的定 义
mˆ (t)
H () M () j• sg )• M n () (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1、AM信号的表达式、波形及频谱 (续)
载 s(t)波 A ccoct s0 ()
t
S()
c
c
s(t)[m0m(t)]
已调信号的付立叶变换
t
c
c
属于频带信号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B2H
5.2.2 标准调幅(AM)
2.AM信号的调制(产生)
因为 s A( tM ) [ m 0 m ( t 因)c 此] ,o Ac t M 信s 0 号)( 也可以看成将交
所对应的频域表示式为
SAM ()m0[(c)(c)] 1 2[M(c)M(c)]
式中,m(t)M()。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1、AM信号的表达式、波形及频谱(续)
原始信m号(t)
t
m (t)m 0m (t)
t
原始信号的付立叶变M换 ()
(属于基带信)号
H
m(t)的付立叶变M换 () m0()
第五章 模拟调制系统
5.1 引言 5.2 幅度调制与解调 5.3 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4 角度调制 5.5 频率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5.6 频率调制系统的预加重和去加重 5.7 调频系统的专用芯片 5.8 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比较 5.9 频分多路复用
通信原理第5章模拟调制系统
5.1 引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