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水利学课程考试试题及答案
姓名 年级 专业 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 共 10 分)
1. 灌水率:
2. 排涝模数:
3. 平均排除法:
4. (排涝计算中的)设计内水位:
5. 容泄区:
二.选择题(共 10 分)
1. 灌溉设计标准是反映灌区效益达到某一水平的一个重要技术指标,一般以 ( )与 ( )表示?
A 、灌溉设计保证率、抗旱天数。
B 、水文年型、降水量。
C 、设计灌溉用水量全部获得满足的年数、抗旱天数。
D 、水源来水量、灌区需水量。
2. 什么叫田间渠系的灌排相邻布置? ( )
3. 渠道的输水损失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 )
A 、干渠、支渠、斗渠及农渠等四级渠道的水量损失。
B 、渠床土质、地下水埋深、渠道的工作制度及输水时间。
C 、自由渗流、顶托渗流、渠床土质、与渠道的工作制度等。
D 、渠道水面蒸发损失、渠床渗漏损失、闸门漏水与渠道退水等。
4. 什么叫渠道水的利用系数? ( )
A 、灌溉渠系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B 、某一级渠道的净流量与毛流量的比值。
C 、田间实际灌入的有效水量与末级渠道的供水量之比。
D 、实际灌入农田的有效水量和渠首引入的水量之比。
5. 在渠道规划设计中,渠道最小流量有何作用? ( )
A 、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
A 、灌溉渠道与排水沟道的规划布置。
B 、田间各级渠道规划布置的形
式。
B、用以校核渠道不淤条件。
C、用以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
D、用以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条件和确定修建节制闸的位置,并按最小流量验算渠道不淤条件。
6.什么叫雨水径流集蓄灌溉工程?()
A 、导引、收集雨水径流,并把它蓄存起来加以有效灌溉利用的工程技术措施。
B、田面、坡面、路面及屋面庭院等各类集水工程。
C、各类形式的水窖、水窑窖等蓄水工程。
D、各类最为有效节水的灌溉方式。
7.集流面的处理主要包括哪三类方法?()
A 、采用混凝土、水泥土、三七灰土进行表面处理。
B、采用塑料薄膜、或塑膜复沥青、复草泥。
C、植被管理;地表处理;化学处理。
D、采用钠盐、硅有机树脂及粗石蜡等化学处理方法。
8.蓄水工程有哪几种主要的类型?()
A 、引水渠沟或管道、入水口、拦污栅、沉沙槽、蓄水设施以及放水装置等。
B、涝池、旱井、田间蓄水池、水窖、水窑窖等。
C、引水渠、蓄水窑洞与放水暗管与放水暗渠。
D 、沉沙池、进水管、水窖等。
9.什么叫续灌方式?()
A 、类似于自来水管道可随机用水的供水方式。
B、输配水管道进行输水、配水和灌水的方式。
C、是指上一级管道按预先划分好的轮灌组分组向下一级管道配水的方式。
D 、是指上一级管道向所有的下一级管道同时配水的方式。
10.什么叫集水效率?()
A 、降水特征(次降雨量、降雨强度)和集水面质地、坡度、前期含水量与集水面尺寸。
B、集水面的处理材料、集水面积、集流路径和汇流时间。
C、随降水强度的增大而提高。
D、某时段内或某次降雨集水面的集水量占同一时期内的降雨量的比值。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
1.四种地表取水方式的使用条件
2.侧面进水与正面进水的特点
3.灌排相间、灌排相邻的特点
4.简述节制闸的应用情况及位置
5.跌水和陡坡的区别
四、论述题(每题15分,共30分)
1.论述几种交叉建筑物的使用条件
2.分析比较三个特征流量的定义、计算公式和作用:
五、计算题(20 分)
1.基本资料
1 、根据某地气象站观测资料,设计年 4 月至 8 月 80cm 口径蒸发皿的蒸发量的观测资料见表
1。
注: 4、6月以 30天计, 5、7、8月以 31天计。
试题参考答案
、名词解释(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
1.灌水率:灌区单位面积上所需灌溉的净流量,又称灌水模数。
2.排涝模数:单位面积上的排涝流量。
3.平均排除法:以排水面积上的设计净雨在规定的排水时间内排除的平均排涝流量或平均排涝模数作为设计排涝流量或排涝模数的方法。
4.(排涝计算中的)设计内水位:排水出口处的沟道通过排涝流量时的水面高程。
5.容泄区:指位于排水区域以外,承纳排水系统排出水量的河流,湖泊或海洋等。
二.单向选择题(共 10 分)
1. A
2. C
3. D
4. B
5. D
6. A
7. C
8. B
9. D 10. D
三、简答题(每题 6分,共 30 分)
1. 四种地表取水方式的使用条件
( 1)无坝引水适用条件河流枯水期的水位和流量均能满足自流灌溉的要求。
( 2)有坝引水适用条件河道的流量能满足灌溉要求,但水位略低于渠首的引水要求;或洪
水季节流量、水位均能满足要求,但洪、枯季节变化较大。
( 3)蓄水取水适用条件当河流的天然来水过程不能满足灌区的灌溉用水过程时,可在河流
的适当地点修建水库等蓄水工程,调节河流的水位和流量,以解决来用水之间的矛盾。
( 4)抽水取水适用条件河道水量丰富,但灌区位置较高,且修建其它取水工程困难或不经济,可在灌区附近的河流岸边修建抽水站。
2. 侧面进水与正面进水的特点侧面进水:进水闸过闸水流方向与河流方向正交。
一般用于含沙量较小的河道。
正面进水:进水闸过闸水流方向与河流方向一致或斜交。
这种取水方式,能在引水口前激起横向环流,促使水流分层,表层清水进入进水闸,而底层含沙水流则涌向冲沙闸而被排掉
3.灌排相间、灌排相邻的特点灌排相间:地形平坦或有微地形起伏的地区,宜把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交错布置,沟、渠都是两侧控制,工程量较省。
灌排相邻:在地面向一侧倾斜的地区,渠道只能向一侧灌水,排水沟也只能接纳一边的径流,灌溉渠道和排水沟道只能并行,上灌下排,互相配合。
4.简述节制闸的应用情况及位置垂直于渠道中心线布置,其作用是控制渠道水位或流量。
下列情况需要设置节制闸:①在上级渠水位不能保证下级渠正常引水时,需在上级渠建节制闸抬高水位,保证下级渠引水。
②实行轮灌时,在轮灌组分界处需设节制闸。
③在重要建筑物或险工渠段前需联合修建节制闸和泄水闸,以防止漫溢,保证建筑物和渠道的安全。
5.跌水和陡坡的区别当渠道经过坡度较大的地段时,为防止渠道冲刷,保持渠道的设计比降,就把渠道分成上、下两段,中间用衔接建筑物联结,常见的衔接建筑物有跌水或陡坡。
( 1)跌水水位落差小于3m时,宜建跌水。
( 2)陡坡水位落差大于3m时,宜建陡坡。
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30 分)
1. 论述几种交叉建筑物的使用条件常见的交叉建筑物有:隧洞、渡槽、倒虹吸、涵洞、桥梁等。
隧洞当渠道遇到山岗时,或因石质坚硬,或因开挖工程量过大,往往不能采用深挖方渠道,如沿
等高线绕行,渠道线路又过长,工程量仍然较大,而且增加了水头损失。
在这种情况下,可选择山岗单薄的地方凿洞而过
渡槽渠道穿过河沟、道路时,如果渠底高于河沟最高洪水位或渠底高路面的净空大于行驶车辆要求的安全高度时,可架设渡槽;渠道穿越洼地时,如采用高填方渠道工程量太大,也可采用渡槽倒虹吸渠道穿过河沟、道路时,如果渠道水位高出河沟洪水位,但渠底高程却低于河沟洪水位时;或渠底高程虽高于路面,但净空不能满足交通要求时,就要用压力管道代替渠道,从河沟、道路下面通过,压力管道的轴线向下弯曲,形似倒虹。
涵洞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小时,常在路面下面埋设平直的管道,叫做涵洞。
桥梁渠道与道路相交,渠道水位低于路面,而且流量较大,水面较宽时,要在渠道上修建桥梁,满足交通要求。
2. 分析比较三个特征流量的定义、计算公式和作用:
设计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为满足灌溉用水要求,需要渠道输送的最大流量。
设计净流量=设计灌水率×控制灌溉面积设计流量=设计毛流量=设计净流量+输水损失+田间损失
设计流量是设计渠道断面和渠系建筑物尺寸的主要依据。
最小流量在灌溉设计标准条件下,渠道工作过程中输送的最小流量。
最小流量=灌水率图上最小灌水率对应的流量最小流量用于校核对下一级渠道的水位控制要求;确定是否需要修建节制闸,及修建位置。
加大流量考虑到在灌溉工程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难以准确估计的附加流量,把设计流量适当放大后得到的安全流量。
它是设计渠堤堤顶高程的依据。
五、计算题(20 分)
1、解:
计算公式:
1、ET ET0 ET ——某时段的作物需水量,以 mm计;ET0 ——与ET 同期的水面蒸发量, mm。
一般采用 80cm 口径蒸发皿的蒸发值;——需水系数。
2、田间耗水量=作物需水量+渗漏量返青期:
ET =0.784 ×( 182.6 ×5/30+145.7 ×3/31 )+1.5×8≈46.91mm 分蘖期:
ET =1.060 × 145.7 × 25/31+1.2 × 25≈154.55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