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语文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成语故事

四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五
手不释卷(成语故事)
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王艳
教学目标
1、熟读故事,了解故事的主要内。

2、理解成语意思。

并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3.、搜集其他相关成语故事,并能讲一讲。

教学重点
理解成语的意思并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体会。

教学时间
20分钟
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人的成长进步离不开勤奋读书。

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一个成语故事。

板书:手不释卷。

二、初读成语、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成语故事,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弄明白故事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
读了这个故事,你收获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字词句或者内容),积极提出来,在小组里讨论解决,小组内不能解决的,再拿到班上来共同解决。

三、再读成语,理解内涵
1、请同学们默读成语故事,边读边思考:手不释卷的意思。

2、出示成语故事解释。

(释:放下;卷:指书籍。

书本不离手。

形容勤奋好学。

)3、其实文中还蕴含了一个成语“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意思是指别人已有进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后来演变成"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后来比喻一个人的进步很快,令人不敢相信。

三、拓展交流,再积成语
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家搜集一些成语,你们搜集到了吗?把你喜欢的成语写在黑板上,并用自己的话简要讲讲这个故事。

手不释卷(成语故事)教学反思
兴庆区第二十四小学王艳
这则成语故事是四年级第五单元下册语文园地后面的一个成语故事。

所以它在课型上面来说是一个积累型。

授课时间仅为20分钟。

我针对此设计了以下流程:一、初读故事,整体感知。

二、再读感悟,理解内涵。

三、拓展交流,再积成语。

一堂课下来,孩子们理解了“手不释卷”这个成语的意思了,并且谈了从这则成语故事中的收获,并且从同学们课前搜集的成语故事中学习了积累了更多的关于读书学习的成语故事。

从以上这方面来说,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课堂时间分配合理。

但是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一、没有抓住课堂生成
在学社谈体会时,杨海文同学提到鲁肃很久没有见到吕蒙,见到后发现绿梦再也不是以前那个大老粗了,而是成为了大学问家,鲁肃对吕蒙刮目相看。

学生在这里提到了“刮目相看”,我很高兴,就赶紧板书到黑板上,并且让同学们积累下来。

但是我没有抓住这个契机,结合故事中的第六自然段,引导孩子理解这个成语。

二、知识性的粗心大意
在教学最后面,同学们交流搜集来的成语故事时,我竟然在板书学生汇报的成语时,竟然把“悬梁刺股”写成了“悬梁刺骨”。

这个粗心大意在下课那一瞬间突然发现。

为了弥补这个过失,在课后我和同学们一起纠正了这个成语中“股”的写法。

总而言之,短短的二十分钟课,让我认识到课型虽小,切不可小觑,教师还是应该课前认真备课,课堂中要注意抓住课堂生成的契机,正确引导孩子,拓展孩子的思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