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物理试题
(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一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改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若已知整个过程运动的总时间和总位移,则:()
A.可以分别求出两段运动的时间
B.可以分别求出两段运动的加速度
C.可以求出最大速度
D.两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相同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初速度为12m/s,在第6s内的位移比第5s内的位移多4m,关于物体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为4m/s2
B.物体5s末的速度是32m/s
C.物体5、6两秒内的位移是72m
D.物体从14m的A点运动到32m的B点所用的时间是2s
3.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费恩曼曾讲过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女士由于驾车超速而被警察拦住.警察走过来对她说:“太太,您刚才的车速是90公里每小时!”.这位女士反驳说:“不可能的!我才开了7分钟,还不到一个小时,怎么可能走了90公里呢?”“太太,我的意思是:如果您继续像刚才那样开车,在下一个小时里您将驶过90公里.”“这也是不可能的.我只要再行驶15公里就到家了,根本不需要再开过90公里的路程.”对话中所谈的内容反映出这位太太没有认清的科学概念是
A.位移 B.路程C.速度 D.加速度
4.有一条横截面积为S的铜导线,通过的电流为I。
已知铜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阿伏伽德
罗常数为N A ,电子的电量为e 。
若认为导线中每个铜原子贡献一个自由电子,则铜导线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可表示为( )
A .e SN IM
A ρ
B .e MSN I A ρ
C .e N IMS
A ρ D .e SN IM A ρ
5.根据速度定义式x v t ∆=∆,当t ∆极短时,x t
∆∆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下列哪种物理方法( )
A .控制变量法
B .极限法
C .微元法
D .假设法
6.一质点沿直线O x 方向做变速运动,它离开O 点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为x =5+2t 3
(m),它的速度随时间t 变化关系为v =6t 2(m/s)。
该质点在t =0到t =2s 间的平均速度和t =2s 到t =3s 间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 )
A .12m/s 39m/s
B .8m/s 12m/s
C .12m/s 19.5m/s
D .8m/s 38m/s
7.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运动的加速度为零,则速度为零,速度变化也为零
B .质点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越大
C .质点某时刻的加速度不为零,则该时刻的速度也不为零
D .位移的方向就是质点运动的方向
8.A 、B 、C 三质点同时同地沿一直线运动,其x ﹣t 图象如图,则在0~t 0这段时间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质点A 的位移最大
B .质点A 的路程最小
C .三质点的平均速度相等
D .三质点平均速率相等
9.汽车由甲地开出,沿平直公路开到乙地时,刚好停止运动.它的速度图象如图所示.在0﹣t 0和t 0﹣3t 0两段时间内,汽车的( )
A .加速度大小之比为2:1
B .位移大小之比为1:2
C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2:1
D .平均速度大小之比为1:1
10.下列情况中的物体,不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A .研究绕地球飞行的航天飞机
B .研究飞行中直升飞机上的螺旋桨的转动情况
C .研究长北京开往上海的一列火车的运行时间
D .研究地球绕太阳公转周期的地球
11.下列物体或人,可以看作质点的是( )
①研究跳水运动员在跳水比赛中的空中姿态
②研究长跑运动员在万米长跑比赛中
③研究一列火车通过某路口所用的时间
④研究我国科学考察船去南极途中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12.在一次救灾活动中,一辆救灾汽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刚运动了8 s ,由于前方突然有巨石滚下,堵在路中央,所以又紧急刹车,匀减速运动经4 s 停在巨石前.则关于汽车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a ∶2a =1∶2
B .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平均速度大小之比1∶2=1∶2
C .加速、减速过程中的位移之比1x ∶2x =2∶1
D .加速、减速过程中的加速度大小之比1a ∶2a =2∶1
第II 卷(非选择题)
二、实验题(12分)
13.(本题6分)某同学用游标卡尺和螺旋测微器分别测量一薄金属圆片的直径和厚度,读数如图所示。
(1)该金属圆片直径的测量值为 cm 。
(2)若厚度的测量值为1.683mm 。
则刻度线A 对应的数字为 ,B 对应的数字为 。
(已知B 大于A )
14.(本题6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某同学在“验证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中,如图给出了从0点开始,每5个点取一个计数点的纸带,其中0、1、2、3、4、5、6都为计数点.测得:s 1=1.40cm ,s 2=1.90cm ,s 3=2.40cm ,s 4=2.88cm ,s 5=3.43cm ,s 6=3.90cm .(以下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1)在计时器打出点1、2、3、4、5时,小车的速度分别为:v 1= cm/s ,v 2= cm/s ,v 3= cm/s ,v 4= cm/s ,v 5= cm/s .
(2)在坐标纸中作出小车运动的v ﹣t 图象.
(3)在求解运动小车的加速度时,两位同学对这一问题有不同看法,甲同学认为,只要在上面计算好的5个速度中,任意取两个,代入公式即可求出加速度,而乙同学则认为,应该选取v ﹣t 图象上的相距较远的两个点来计算加速度,请问你认为哪位同学求解的加速度的方法更合理 (填甲或乙),按照你认为合理的方法求出a = cm/s 2
.
三、计算题(40分)
15.(本题8分)某运动员在百米跑道上以8m/s的速度跑了80m,然后又以2m/s的速度走了20m,这个运动员通过这段路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16.(10分)某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若规定向东为正方向。
(1)试求物体在OA.CD.DE各阶段的速度大小及方向
(2)作出12秒内的速度—时间图象。
17.(本题10分)在2014年9月29日召开的运动会中,我校高一某女同学用14.50s完成100m赛跑,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
已知该女同学在加速阶段的第2s内通过的距离为3m,求:
(1)该女同学的加速度;
(2)女同学在加速阶段通过的距离。
18.(本题12分)一个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受到6N水平拉力作用从静止出发,经2s,速度增加到24m/s。
(g取10m/s2)求:
(1)物体的加速度是多大?
(2)物体的质量是多大?
(3)若改用同样大小的力竖直向上提升这个物体,它的加速度多大
答案
选择:1_5CD AB C A B 6_10DBC ABD B 11_12D AC 填空:
实验:
13.1.240;15;20
14.(1)16.5;21.5;26.4;31.6;36.7;
(2)如图;
(3)乙,50.11
15.5m/s
16.(1)3m/s ,向东;-6m/s ,向西;-1m/s ,向西。
(2)图线如图;
17.(1) 22/a m s =(2) 16s m '=
18. (1)12m/s 2;(2)0.5kg ;(3)2m/s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