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建军思想是在中国革命战争的实践中产生,形成和发展的。
毛泽东的军事建设思想理论深刻,实践广泛,党性鲜明。
它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的宝库,是我们党和军队的宝贵精神财富。
从毛泽东的人民军队建设思想和人民军队建设实践看,思想体系丰富完整,军队建设实践硕果累累。
1,必须无条件将人民军队置于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之下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共产党领导军事工作的特点和优势。
从我军成立开始,毛泽东就非常重视党对军队的领导。
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整顿”,认真总结了革命失败的深刻教训,提出了“在公司上设分行”的原则,建立班级和排的党群,在公司和团中建立党支部,在营和团级建立党委委员会,并派党代表到公司,营和团级负责党的工作和政治的制度工作党已建立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
毛泽东在《井冈山斗争》中总结了红军建设的经验,指出“红军奋战不散”。
“支队建在公司上”是重要原因。
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体制的建立,使新人民军始终保持着无产阶级的性质,把矛头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
人民群众,保持人民军队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强大的战斗力,已成为我军建设的根本原则。
在同党内外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时,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得到巩固和完善。
1929年,毛泽东起草了《古田会议决议》,严厉批评了“总部设在外面的世界”和极端民主化的错误思
想,这些思想脱离了党的领导。
它明确指出“红军是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团体”。
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
党委要成为军队的“领导中心”,各级党组织要“严格集中”政治,思想和组织上的一系列制度和措施。
全国解放后,毛泽东批评高刚的“两党理论”和“军事党论”的错误,并进一步强调人民武装力量必须始终在党和人民的领导之下,枪支应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的手中。
我军之所以能够从小到大,由弱到强,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人民军队必须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建立一支革命军,最重要的是弄清楚建立军队的目的。
建军之初,毛泽东十分重视这个问题。
他在《井冈山之争》一文中明确要求党组织对红军士兵进行政治教育,“使士兵感到自己不是在为别人而战,而是为自己和人民而战”。
1929年,在解决军事建设根本方向的古田会议上,毛泽东指出,红军是一个根据红军的性质和宗旨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团体。
1944年,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和新四军是革命队。
我们的队伍完全是为了人民的解放和人民的利益。
1945年,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关于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中再次强调,“与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为中国人民服务是唯一的目的。
一支军队。
”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宣言中庄严宣布:“我们的军队是中国人民的军队,一切都取决于中国人民的意志。
”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宗旨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和人民军队的根本属性。
它是我们军事地区不同于所有武装部队的基本标志,是军队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指导思想,是全军团结奋斗的思想基础和行动纲领,我军建设的正确方向。
3,人民军必须开展强大的政治工作
重视军队中革命和进步政治工作的建立和发展,是毛泽东关于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我军地区不同于旧军等一切重要标志。
剥削阶级军队。
毛泽东强调,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他在井冈山根据地建立时指出,无产阶级的思想领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他在古田会议的决议中强调:“红军党内最紧迫的问题是教育。
”1937年10月,毛泽东在与英国记者贝特兰德的谈话中指出:“八路军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即其政治工作。
”1944年,毛泽东修改了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报告,其中重申:“政治工作是我军的命脉。
没有它,它就不是真正的革命军。
”1954年,毛泽东在审查和批准政治工作条例的修订草案时发现,“生命线”一词不见了,他亲自添加了它。
因此,毛泽东始终强调政治工作的“生命线”地位,是维护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确保我军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因素。
此外,军事政治工作的原则和原则,民主制度的建设,加强军队中党组织的建设,建立政治委员和政治机
关,将进步的政治精神引入军队,the选和按照既有政治诚信又有能力的原则任命干部,党风是政治工作风度等。
4,人民军必须实行自觉严格的纪律
纪律是军队集中和统一以及产生战斗力的决定性因素。
因此,毛泽东从一开始就高度重视人民军队的学科建设。
早在1927年10月,他率部部队到井冈山时,就规定了部队的三个纪律:“一切行动都要服从命令,不要从平民百姓身上取走红薯,殴打土豪返回上市。
”。
1928年1月,针对当时的民军关系问题,毛泽东为红军规定了六点注意点:“门板,装订,铺路,友好讲话,公平交易,偿还债务”。
借来的东西,并赔偿损坏的东西”。
从那以后,他不断地调整和丰富了三大学科的六个关注点,从“不从平民百姓身上拿甘薯”改为“不从群众中扎根求线”,“与土豪抗争时重返社会”,并在六点注意的基础上增加了两点注意,即“避免女性洗澡”和“不找囚徒的口袋”,从而形成了“三大原则”。
原则是“纪律要注意的八点”。
这恰恰是因为党在红军中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铁纪律,有效地克服了旧军遗留下来的军阀风格以及对冷漠的误解。
,极端民主化,无政府主义,游荡的旧党主义和旧军队遗留下来的绝对平等主义,从而确保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改善了官兵之间的关系和关系赌注在军队和人民之间,使红军能够经受各种严格的考验。
通过严格的测试,该团队不断壮大,战斗力不断提高。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明确指出,人民军队的纪律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革命纪律,并强调要把纪律提高到统一和有序的水平。
在八路军和新四军深入敌人的后方地区进行游击战的过程中,军队曾经表现出权力下放,宗派主义和山顶主义的趋势。
一些参加革命队伍的农民和知识分子也有自由和宽松的现象。
因此,党在开展“整风运动”的同时,适时开展了“全军运动”,增强了官兵的组织纪律意识,使全党和全军前所未有的统一和高度集中的统一,为抗日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解放战争时期,为了适应革命战争的发展需要,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于1947年10月发布指示,规定了“三个主要学科和八个“注意点”,要求全军“进行深入教育,严格执行”,增强了全体官兵实施纪律,统一思想和行动的意识。
1948年5月,毛泽东向全党和军队发出了一个伟大的号召:“前进军队,扩大生产,加强纪律,在革命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全党和全军中,毛泽东深入开展了反乱,无纪律,加强集中统一的斗争,极大地加强了全军的组织纪律和集中统一,赢得了战争和战争的全面胜利。
社会主义时期的军队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5,人民军队必须加强现代化建设和规范化建设
毛泽东首先提出,我军的现代化和正规化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毛泽东从抗日战争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军队现代化和正规化的极端重要性。
1938年5月,他在关于旷日持久的战争的文章中指出:“军事体制的改革不能脱离现代化,技术条件必须得到加强。
没有这一点,敌人
就不能越过鸭绿江。
”这表明他开始将定期军事体系建设,装备现代新装备以及提高军事和政治事务质量视为八路军,新四军乃至整个部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抗日中国军队,并提出建立现代新军队的构想。
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更全面地考虑了我军的现代化。
他提出了建立军事学校,加强军事分支机构建设,建立军事工业基地,加强军事训练,重视军事理论研究等一系列重要思想。
但是,由于我军长期处于战争环境,军队现代化需要强大的国家财政支持,所以我军现代化建设基本上处于解放战争初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军建设的任务从夺取国家权力转变为建设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国防军。
此外,还满足了军队现代化的条件。
因此,1950年9月,毛泽东及时发出呼吁,“争取建立一支强大的国防军”。
这是毛泽东为人民军队建设设定的新目标,标志着毛泽东新时期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结果,人民军队的建设开始从低级向高级发展。
1953年,为适应形势发展,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北京举行。
制定了建设一支优秀的现代革命军,保卫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抵抗帝国主义侵略的总方针和任务。
它从理论上回答了如何将我军建设成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
许多重大的实际问题已经形成了对人民军队现代化和正规化的系统思考。
在这一思想的正确指导下,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我军已从一支单纯的劣等单臂武装转变为一支装备精良,兵种兼备的现代化正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