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村扶贫干部应知应会知识点一、新时期脱贫攻坚实现“五个转变”的内容是什么?从注重全面推进帮扶向更加注重深度贫困地区攻坚转变,从注重减贫进度向更加注重脱贫质量转变,从注重找准帮扶对象向更加注重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从注重外部帮扶向注重外部帮扶与激发内生动力并重转变,从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
二、“一个目标、两个确保、三个格外、四个切实、五个一批、六个精准、十二字方针”具体内容是什么?答:“一个目标”即:补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两个确保”即: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摘帽;“三个格外”即: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
“四个切实”即: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
“五个一批”即:发展生产脱贫一批、易地扶贫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
“十二字方针”: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
三、识别与退出的相关知识(一)贫困户的识别标准是什么?严格执行农民人均纯收入标准,统筹考虑“两不愁,四保障”因素。
1.年人均纯收入的计算方法:年人均纯收入=(工资性收入+生产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其它-生产经营性支出)/家庭人口数。
2.年人均纯收入的指标解释(1)工资性收入:指受雇于单位或个人,而获得的工资、奖金、红利等收入。
(2)生产经营性收入:是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如从事种植、养殖、商业、小加工业等获得的收入。
(3)转移性收入:是农村住户符合政策条件领取的粮食补贴、生态补贴(退耕还林)、计划生育金等资金收入;另外子女给予老人的赡养费等类型的收入也属于转移性收入。
(4)其它:是指农村住户除一、二、三条之外的收入总和,如财产性收入、存款获得的利息、车辆房屋租赁费等等。
(5)生产经营性支出: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支出的费用,如购买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支出。
3.“两不愁”即:不愁吃、不愁穿。
“四保障”即: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饮水安全。
(二)贫困户的识别办法是什么?“六步工作法”: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
即一进:包村干部、村级组织和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对全村农户逐家进户调查走访,摸清底数。
二看:看房子、家具等基本生活设施状况。
拥有家用轿车、大型农机具、高档家电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
三算:按照标准逐户测算收入和支出,算出人均纯收入数,算支出大账,找致贫原因,对贫富情况有本明白账。
四比:和全村左邻右舍比较生活质量。
家庭成员有财政供养人员、有担任村干部的,家庭成员作为法人或股东在工商部门注册有企业的,在城镇拥有门市房、商品房的,不得识别或慎重识别。
五议:对照标准,综合考量,逐户评议。
拟正式推荐为扶贫对象的,必须向村民公示公告,获得绝大多数村民认可。
六定:正式确定为扶贫对象的,由村“两委”推荐确定,乡镇党委、政府核定。
(三)贫困户的识别程序是什么?答:简单来说就是“两公示、一公告”。
即:农户自主申请→→村民代表民主评议→→公示(第一次)→→上报乡镇(街道)政府审核→→公示(第二次)→→上报县扶贫办审核→→公告(网站)→→确定贫困户→→建档立卡。
(四)贫困户退出标准是什么?答:按照“1+2+3”的贫困户退出标准进行退出。
1.农户家庭人均纯收入稳定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按照《贫困户收入核算表》,核算贫困户稳定收入。
贫困户稳定收入是指贫困户获得的长期的、稳定的收入(如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等)。
临时性的救助或一次性的补助,不能计入稳定收入(如临时救助资金、贫困大学生补助资金、到户增收项目资金等)。
2.两不愁。
(1)不愁吃。
指口粮不愁,主食细粮有保障。
(2)不愁穿。
年有换季衣服;经常有换洗衣服。
3.四保障。
(1)义务教育有保障。
贫困户家庭中子女上学有保障,不能有辍学。
(2)基本医疗有保障。
贫困户家庭成员患有大病或长期慢性病,不能没有医保,不能“看不起病”。
(3)住房安全有保障。
贫困户家庭不能居住C级或D 级危房。
(4)饮水安全有保障。
(五)贫困户退出的程序是什么?1.组织培训。
召开乡镇(街道)、村委、驻村工作队专项培训会,传达贫困户退出工作规范、标准及要求。
做好贫困户信息采集的培训工作,详细解释贫困户退出中的各项指标。
2.信息采集。
乡镇(街道)组织村委班子成员、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帮扶责任人等,按照《贫困户信息采集表》要求,入户采集贫困户信息。
3.提出贫困户退出名单。
公布采集信息,村民小组组织民主评议,提出贫困户退出名单,上报村“两委”。
4.第一次公示。
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对各村民小组提出的名单进行民主评议,核实有关情况后,确定该村贫困户退出名单,进行第一次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人民政府。
5.第二次公示。
乡镇人民政府对各村上报名单进行审核,并在各村进行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报县扶贫办。
6.进行公告。
由县扶贫办进行公告。
7.录入系统。
开展贫困户信息维护工作,在建档立卡系统中标识脱贫。
(六)贫困村退出的标准是什么?答:按照“1+7+2”的贫困村退出标准进行退出。
即:贫困村以行政村为单位,原则上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基础设施建设达到有一条通村公路实现硬化,具备条件的村实现通客运班车,农村饮用水符合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要求,基本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等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合格乡村医生或职业(助理)医师,基本实现通宽带等统筹考虑产业发展、集体经济收入等因素。
“1”是: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
指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占全村人口的比率下降至2%以下。
贫困人口退出以户为单位,主要衡量标准为该户有相对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和收入来源,年人均纯收入超过国家扶贫标准且吃穿不愁(包括安全饮用水);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家庭无因贫困辍学学生;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有救助;住房条件有明显改善,有符合住房城乡建设部《农村危房改造最低建设要求》的安全住房。
“7”指:一是实现一条通村公路硬化,实现通客运班车。
指贫困村与外部连接的一条出口道路实现硬化,路面宽度原则上不低于4.5米,村内主干道硬化。
指客运班车或公交化运营车辆通达贫困村,或距离客运班车或公交化运营车辆运行起、终点或中途停靠站点在两公里以内的贫困村,视为贫困村通班车。
二是饮水安全。
指农村饮用水符合《水利部、卫生部关于印发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的通知》(水农[2004] 547号)的有关规定。
水质符合《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要求的;水量达到每人每天可获得的水量不低于30升;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 0分钟的;供水保证率不低于90%的。
三是基本满足生产生活用电需求。
指贫困村通动力电率达到100%,户户通电率达到100%,10kv户均配变容量在户均1.5kv以上。
四是广播电视户户通。
贫困村广播电视户户通,且电视信号良好。
五是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指贫困村要有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条件是“七个一”,即一个文化广场300-500平方米;一个综合性活动室(村室)90平方米;一个简易舞台(固定舞台和移动舞台均可)50平方米;一套广播音响;一套体育器材;一个农家书屋,图书达到2000册以上;一个文化宣传栏。
村室周围要安装广场灯,有一个小超市,一个便民服务点。
六是有标准化卫生室,有合格乡村医生或执业(助理)医师。
指贫困村要有标准化卫生室。
贫困村卫生室至少有一名村医拥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或《执业医师资格证>)或《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
七是实现通宽带。
指贫困村中所有的自然村,实现光纤通达(移动、联通、电信有一家实现光纤通达即可),有能力为农村家庭提供50兆以上的宽带接入。
“2”指产业发展和集体经济。
一是产业发展。
贫困户参与产业覆盖率达70%以上。
包括以下任意一种:每个贫困村要有工业示范点或种养创业园,安排贫困人员就业达十人以上。
有产业项目(指连片高效农业种植达到100亩以上;大棚50棚以上,鸭棚10棚以上;养殖羊、牛、驴、鸡等需50户以上等)。
有第三产业(有组织的劳务输出、就近务工、集体运输等)。
二是集体经济收入。
有村集体经济收入或经评估年收益在3万元以上。
(七)贫困村退出的程序是什么?第一步:调查核实。
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组织相关部门,按照年度贫困村退出计划,对预退出贫困村进行入村调查、摸底核实,确定符合退出标准的贫困村名单。
第二步:予以公示。
对符合退出标准的贫困村,在乡(镇)所在地公示,公示时间不少于7天。
第三步:公告退出。
公示无异议后,由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报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后公告退出,于次年1月前在建档立卡贫困村中销号。
四、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一)专项扶贫专项扶贫是指国家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由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组织实施的扶贫活动。
主要由各级扶贫部门、发改部门、国有农场管理部门、林场管理部门、少数民族管理部门来承担。
包括易地扶贫搬迁、整村推进、以工代赈、产业扶贫、就业促进、扶贫试点、革命老区建设等。
1、什么叫小额贴息贷款?小额贴息贷款是为建档立卡贫困户量身定做的,解决贫困户贷款难的问题,免担保、免抵押、政府贴息,贷款金额在5万元(含5万元)以下,执行基准利率。
贷款用途为: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商业、运输等。
2、什么是产业化扶贫贷款贴息?产业化扶贫贷款贴息:产业化贴息项目是为支持扶贫带贫作用明显的企业,为它们补贴部分贷款利息的扶贫政策。
产业贴息的对象必须是扶贫带贫作用明显的企业。
以种养加工为主导县域扶贫特色优势产业。
3、什么是到户增收项目?到户增收项目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产业项目的一种扶持手段。
到户增收项目扶持标准:实行先建后补原则;补贴额度为贫困户投资额度的50%,原则上最高上限不超过5000元。
到户增收项目要求扶持对象是建档立卡贫困户。
要符合三个条件,一是要由农户自愿申请;二是申请扶持的农户要有一定的自有资金;三是要有明确的发展产业方向。
已扶持过的原则上不再扶持。
4、什么是雨露计划?雨露计划包括助学工程、农村实用技能培训和短期技能培训。
(1)助学工程是一种对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的扶持政策。
是指经精准识别进入最新一轮建档立卡数据库的贫困家庭及人口,子女接受中、高等职业教育。
贫困家庭子女在校学习,并在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中、高等职业教育学籍管理系统注册正式学籍。
中等职业教育包括全日制普通中专、成人中专、职业高中、技工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包括全日制普通大专、高职院校、技师学院等。
(2)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的培训对象为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的劳动力,年龄在16—70周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