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宏观经济学复习练习题
1.中国支出法GDP由哪些项目构成?什么是最终消费率?试分析中
国最终消费率偏低并不断下降的原因
中国支出法GDP由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和净出口组成;偏低并持续下降的原因:
1.劳动报酬份额下降
2.人口年龄结构变动
2.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哪些?如果决定实施紧缩性货币政策,那么这些工具应该如何操作?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1.公开市场业务2.存款准备金率3.利率或贴现率4.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
紧缩性货币政策操作:1.正回购2.提高存款准备金率3.提高利率
3.中国收入法GDP的构成
收入法GDP的收入构成:1.劳动者报酬、2.资本折旧3.营业盈余、4.生产税净额4.中国主要价格指数
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2.商品零售价格指数
3.生产者价格指数
4.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
5.GDP平减指数
5.CPI的定义及构成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国外称为“消费者价格指数”,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家庭即普通消费者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构成
•食品
•烟酒及用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交通和通信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居住
6.基础货币及中央银行投放基础货币的手段
1.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银行系统之外的现金,即为基础货币。
投放手段: 1.再贷款的发放与收回 2.外汇占款的增加与减少 3.公开市场买进与卖出
7.自然失业率及潜在GDP增长率
1.自然失业率为经济社会在正常情况下的失业率,它是劳动市场处于供求稳定的失业率。
2.潜在GDP增长率:现有资源和生产能力被正常充分利用时所能实现的GDP 增长率。
8.分析判断宏观经济形势应该注意哪些主要问题?
1.确定正确的参照或基准
2.区分自主的与受干预的增长率
3.区分临时性波动与趋势性变化
4.既要看名义变量,也要看真实变量
5.切忌犯“混淆因果”和“多因之果归于一因”的错误
6.全面考察经济系统的平衡关系
7.既要看宏观基本面,又要看微观基础
8.综合考虑国内外因素和影响
9.既要关注政策(事件)的短期效应,又要关注长期效应10.既要看同比,又要看环比
9.GDP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一个国家(地区或经济)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一年)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是一个总产出的概念。
10.绿色GDP
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对环境资源的保护费用,结果可称之为“绿色GDP”。
11.真实利息率
真实利息率=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12.货币数量方程(费雪交易方程)
MV=PY;通货膨胀率=货币增长率-产量增长率+货币流通速度变化率
13、假设一个经济只生产和消费两种物品,如下表所示。
年份
牛奶面包
单位价格(元)产量(升)价格(元)产量(公斤)
2010 8 100 4 50
2011 10 120 6 60
计算该经济2011年的名义GDP、真实GDP、GDP平减指数,并依据GDP平减指数计算2011年的通
货膨胀率。
(以2010年价格为不变价格)
1、宏观经济系统的基本平衡关系有哪些?如何描述和分析这些平衡关系?
2、运用宏观经济系统基本平衡关系的原理,并结合中国当前具体实际,分析近些年来我
国外贸顺差持续偏大、外汇储备持续增多和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的原因
解:2011年名义GDP=10*120+6*60=1560元;真实GDP=8*120+4*60=1200元;其GDP平减指数=名义GDP/真实GDP*100=1560/1200*100= 130 2011年的通货膨胀率=GDP平减指数-2011真实GDP/2010真实GDP*100=130-120=10;所以2011年通货膨胀率为10%
1.实体经济部门内部的平衡关系
2. 货币金融部门内部的平衡关系
3.
实体经济部门与货币金融部门之间的平衡关系 4. 国际经济部门内部的平衡关系,
原因:自己想
14:下表为某一时期末我国的数字。
试根据该表信息计算我国货币供应量:M0、M1、M2和准货币。
其中哪一部分属于基础货币?
项目金额(亿元)
流通中现金55607.2
单位活期存款252040.9
单位定期存款223899.6
个人存款439471.5
其他存款61532.5
(注:列式计算,不要仅仅给出得数!)
解:
M0=流通中现金=55607.2亿元
M1=单位活期存款+流通中现金=55607.2+252040.9=307648.1亿元
准货币=单位定期存款+个人存款+其他存款=223899.6+439471.5+61532.5=724903.6亿元
M2=M1+准货币=307648.1+724903.6=1032551.7亿元
其中流通中现金属于基础货币。
16:数字显示,2013年4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4%。
其中,几个百分点来自于食品价格上涨?几个百分点来自于居住价格上涨?根据下表信息计算。
2013年4月中国居民消费价格分类指数(上年同月=100)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2.4 权数
一、食品104.0 31.79
粮食105.2 --
肉禽及其制品101.5 --
蛋112.3 --
水产品102.0 --
鲜菜105.9 --
鲜果105.3 --
二、烟酒及用品100.8 3.49
三、衣着102.5 8.51
四、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101.6 5.64
五、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101.5 9.64
六、交通和通信98.9 9.95
七、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1.5 13.75
八、居住102.9 17.22
解:来自食品的上涨:31.79%*0.04= 1.2716%;来自居住的上涨:17.22%*0.029=0.5%;所以有1.27个百分点来自于食品价格上涨拉动;有0.5个百分点来自于居民价格上涨。
17:我国中央银行用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主要工具有哪些?如何用这些工具来增加货币供应量?扼要说明其机理。
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1.公开市场业务2.存款准备金率3.利率或贴现率4.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
增加货币供应量:1.增加基础货币投放2.逆回购3.降低存款准备金率4.降低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