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护意见
尊敬的检察官:
作为芦志鹏的辩护人提出如下辩护意见:
一、本案犯罪嫌疑人芦志鹏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1、犯罪嫌疑人芦志鹏主观上没有非法占有被害人财物的直接故意,不符合敲诈勒索罪的主观构成要件。
敲诈勒索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被害人使用威胁或要挟的方法,强行索要公私财物的行为。
本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不仅侵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还危及他人的人身权利或者其他权益。
本罪侵犯的对象为公私财物。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采用威胁或要挟方法,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的行为。
一般来说,敲诈勒索行为与他人交付财物之间可以表现为:行为人指定日期和地点交付财物,如有违则日后将其威胁内容付诸实现;行为人当场以暴力相威胁,要求日后按指定日期和地点交付财物;行为以日后将要对被害人实施侵害行为相威胁,当场取得财物。
这是与抢劫罪的两个“当场”最显著的区别。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
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必须具有非法强索他人财物的目的。
如果行为人不具有这种目的,或者索取财物的目的并不违法,如债权人为讨还久欠不还的债务而使用带有一定威胁成份的语言,催促债务人加快偿还等,则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本案中各犯罪嫌疑人夺取被害人邓春秋、杨胜文的财物后,予以登记保管,目的是为了让被害人加入传销组织,是为了传销组织的利益而实施了索财行为。
事实上,芦志鹏收到被害人的购买3套产品的货款共计8400元后,立即交给传销组织的上级领导“丁”和“乙”,并没有占为己有。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主观上没有将被害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直接故意,因此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2、犯罪嫌疑人芦志鹏没有指使他人或者直接实施强行索要被害人财物的行为。
第一、2015年9月12日,邓春秋被骗至传销窝点,因为没有按照犯罪嫌疑人芦志鹏的要求放下背包,而遭到众犯罪嫌疑人的殴打。
犯罪嫌疑人夺取邓春秋的物品后进行登记,但是当时并没有索要其财物。
第二、2015年9月23日,杨胜文被骗至传销窝点遭到殴打,芦志鹏没有在场,更不可能实施强行索要被害人财物的行为。
第三、朱向辉作为该窝点主任供述其上级领导是“小李”,芦志鹏不是该窝点的上级领导,没有指示朱向辉等人实施强行索要被害人财物的行为。
3、类似案例当地人民法院没有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金华市婺城区人民法(2015)金婺刑初字第1344号刑事判决书,对传销活动中类似案件作出判决,没有认定为敲诈勒索罪。
二、犯罪嫌疑人芦志鹏的行为属于非法传销的违法行为,尚未达到刑事犯罪的严重程度。
1、根据《禁止传销条例》第七条的规定,芦志鹏等人的行为属于传销行为,应当予以取缔。
2、芦志鹏也是非法传销的受害人。
芦志鹏也是被他人骗到金华误入传销组织,因为年纪轻、法律意识淡薄、是非分辨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受他人欺骗和蛊惑后走上违法道路。
一年多来,先后从家里拿来数万元,均被传销组织骗走。
自己也沦为他人犯罪的工具,不自觉的参与了非法传销活动。
但是芦志鹏只是最基层的传销成员,人身自由被上级传销成员“甲、乙、丙、丁”控制,收到被害人的产品款后立即上缴,自己没有得到任何收益。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只有传销活动的组织、领导分子才构成犯罪。
芦志鹏作为最基层的传销成员同时也是受害者,其行为尚未达到刑事犯罪的严重程度,不构成犯罪。
综上所述,犯罪嫌疑人芦志鹏受骗后加入传销组织,人身自由被限制,受他人欺骗和蛊惑后走上违法道路。
其行为属于普通的非法传销活动,尚未达到《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
芦志鹏主观上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直接故意,客观上没有实施强行索要财物的行为,所以不构成敲诈勒索罪。
根据本案事实证据和相关法律规定,芦志鹏实施的非法传销行为,作为治安案件处理较为适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