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_林小驹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_林小驹
在我们的化学课堂教学中, 并不缺少对学生逻 辑思维、 抽象概括能力、 推理论证能力、 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但这些能力的培养 都是在书本与大脑之间的碰撞、 对话与交流中完成 的, 是 “静态” 的、 “二维” 空间的思维训练与培 养。 我们知道, 在动手的化学实验和探究活动中, 首先要设计实验方案, 要查找文献, 准备实验仪器 和药品, 研究药品的用量, 在探究过程中会遇到许 多突发问题, 会引发学生思考, 采取什么措施解 决, 通过探索, 总结规律; 实验中的实物、 现象对
关键词: 高中学生;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创新能力; 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 G4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3476 (2015) 05-0078-04 DOI:10.16215/44-1371/g4.2015.05.019
21世纪以来, 国际经合组织、 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 欧美等国家和地区, 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提出了 “培养什么样的人、 如何培养人” 的问题, 相继在教育领域建立了学生的 “核心素养” 模型: 沟通交流能力、 团队合作、 信息技术素养、 语言能 力、 自主发展、 数学素养、 问题解决与实践探索能 力。 欧盟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 母语、 外语、 数学 与科学技术素养、 信息素养、 学习能力、 公民与社 会素养、 创业精神以及艺术素养共计8个领域, 每个 领域均从知识、 技能和态度三个维度进行描述 。 〔1〕〔2〕
二、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化学在生命科学、 空间科学、 材料科学、 环境 科学、 能源科学、 信息科学等领域相互交叉、 相互 渗透、 相互促进中协同发展, 在解决人类社会发展 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 高中化学学科的核心 素养是: 以培养学生完美人格和终身学习能力为宗 旨, 指导学生从更高的视野和境界上自我发展; 培 养学生的化学学科素养、 化学信息素养、 化学能
2014年3月30日, 教育部以教基二 〔2014〕 4号 文印发 《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 本任务的意见》。 该 《意见》 首次提出: “教育部 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 明 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 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依据总体框架研制不同教育 阶段学生核心素养的结构模型, 进一步形成可操 作、 可测量、 可评价的指标体系。
课程与教学
JOURNAL OF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2015 年 5 月 上半月
高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系的构成和特点
林小驹 李 跃 沈晓红
(深圳市宝安中学, 广东深圳 518101)
摘 要: 文章阐述了刚刚兴起的高中学生 “核心素养” 体系的背景、 国内外研究成果。 首次提出 了高中化学学科 “核心素养” 体系, 包括化学素养、 化学信息素养、 化学能力、 合作能力和语言素养、 化学思维素养、 跨学科合作综合素养以及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等, 并详细表述了这些素养内容的特点。
(四) 缺乏CTS教育的发散思维训练 化学—技术—社会 (CTS) 教育可以使学生了 解化学与生活、 材料、 能源、 环境、 生命过程、 信 息技术的关系, 使学生树立 “绿色化学” 的思想。 我们现在所做的化学实验一般是验证性实验, 很多 学校也能认真完成。 但这些实验不需要学生做实验 设计方案, 仪器、 用品和药品都是事先准备好的, 实验过程并不能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 而开放性 的探究活动可以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 如: 若你是 “补铁” 保健品的研发人员, 在设计其主要成分时, 你将考虑哪些方面? (五) 现行化学教育中, 缺乏对化学创新能力 培养所必需的教学与课程资源及教学建议 我们要在化学教学中体现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创新能力, 就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中体现培养学 生能力的内容, 展示相对应的课程资源, 同时给予 教师重要的教学建议等。
作者简介: 林小驹 (1961-), 广东揭阳人, 深圳市宝安区宝安中学教师, 副教授。 研究方向为中学化学教学研究。 基金项目: 本文系广东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教研重点课题 “学科核心素养培养” (编号: 23) 研究成果。
78
课程与教学
力、 合作能力和语言素养、 化学思维素养; 跨学科 综合创新素养; 正确的情感、 态度和价值观等。
感官的刺激, 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些都激发学生探 究的热情,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 当前的高中化学, 缺乏学生在动手实验和探究活动 中的动脑过程, 缺乏在 “动态” 的、 “三维” 的实 战中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 从而削弱了 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分析问题、 解决问题能力的培 养。 因此, 并没有本认识。 如守恒思想 (质量、 能量、 原子、 电荷守恒); 对立统一思想 (微观和宏观、 量变和质变、 定性和定量); 控制变量思想; 一般 与特殊、 归纳与演绎思想; 验证探究思想; 绿色化 学思想; 学以致用思想等等。
3. 化学方法 传统意义上的化学方法, 有唯物辩证法、 矛盾 分析方法、 两点论及一般的科学方法, 如观察、 分 析、 综合、 比较、 分类、 类推、 联想、 归纳、 演绎、 迁移法、 实验、 图像法等等。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 和学科间的交叉渗透, 高度综合地将多种方法运用 于化学研究中, 如把物理、 生物及数学等方法移植 于化学方法之中并加以融合。 同时, 积极汲取系统 论的整体化思想, 开拓化学的新概念、 构建化学的 新概念、 构建化学的新理论, 推进现代化学的发展。 4. 化学精神 化学精神是指带有化学色彩的科学精神。 我们 学习化学, 并不意味着将来从事与化学有关的工 作, 而是要掌握化学方法和化学精神, 它们是组成 核心素养的重要基础。 化学精神就是对化学规律、 化学原理、 概念、 化学现象的理解, 就是严谨、 求 实、 探索、 毅力、 实证、 创新、 独立、 批判、 和 谐、 宽容等工作风尚。 (二) 化学信息素养的培养 本文中的化学信息是指, 与化学相关的信息技 术、 互联网、 数据、 书刊、 图表、 音像、 模型、 化 学资源 (如装置图、 反应设备、 工艺流程、 有机合 成路线等)、 化学程序等信息。 1. 强 化 化 学 信 息 意 识 , 利 用 化 学 信 息 工 具 和 信息资源能力 培养学生学会利用计算机、 现代通信技术、 智 能控制技术等获取、 传递、 存储、 显示和应用信息 的能力; 学会使用化学工具书、 查阅化学文献、 网 络查询和应用等。 2. 获 取 、 识 别 化 学 信 息 、 加 工 处 理 信 息 、 传 递创造信息能力 近年来高考化学试题, 考查学生的化学信息素 养和化学学习能力的信息题比例很大。 常常引入一 些新的信息, 要求学生根据题目信息分析、 处理, 总结归纳两三条规律。 3.在化学信息交流合作中, 学会探究、 创新和 实践能力, 守法, 形成信息伦理。
三、 高中化学学科中存在的问题
(一) 现行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 对学生创新 能力培养的措施不足, 力度不强
普通高中 《化学课程标准》, 以化学知识为导 向, 注重化学知识体系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对化学 创新能力培养 (即化学核心素养) 强调不足, 使知 识本位强于能力本位。
突出特点是, 重化学理论, 轻化学实践探究; 重化学知识的纵向拓展, 轻化学知识跨学科的横向 综合。 因而不是以培养学生相应的化学能力 (创新 能力) 为核心来组织课程内容, 造成化学知识理论 性强、 抽象, 教学内容陷入理论的情境中, 常常脱 离现实生活。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对抽象的化学知 识, 经常无法运用学过的化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当 中出现的问题, 如日用沐浴露中的主要成分高达20 多种, 为什么会这么多? 作用是什么? 我们可以合 成吗? 钱学森之问: “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 不出杰出人才?” 原因是我们理论联系实际的机会 太少了, 始终缺乏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 缺乏创造 性思维、 原创能力等的培养。
(二) 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课程体系中, 缺乏 对能力培养的评价指标体系 (即质量标准)
我们提出的高中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体现在 具体的各项指标体系中。 对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培 养教育, 必须要检测是否到达了基本能力水平了。 目前还缺乏对学生各种能力培养评价的质量标准。
(三) 化学实验及探究活动的培养不足, 缺乏 “动态” 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的训练
学生要学会描述实验现象, 独立分析、 加工、 评价信息, 得出正确的结论, 培养学生筛选信息、 整合信息、 生成新信息、 应用化学信息和形成的化 学知识分析解决新的化学问题, 培养创新精神, 同 时要自律、 自觉抵御有害信息。
(三) 化学能力素养 1. 动手能力 化学实验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主要手段, 但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有些教师为了节省时间多讲习 题、 减少实验, 甚至不做实验, 其结果是学生缺乏 实践经验, 动手能力差, 不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 维, 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我们要尽可能多地增 加探究实验和设计实验或改进实验, 通过学生自己 设计方案, 操作实验, 检测学生提出问题或猜想的 能力, 考查学生设计实验和实施实验的能力, 考查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和表达化学探究结果的能 力, 有利于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 2. 合作互助能力、 团队精神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最需要具有交往能力的 人。 要想取得工作的成功或科研成果, 就要学会与 人合作, 能组织、 协调各种力量, 为自身的发展创 造条件。 在高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中, 人际交往 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学习活动的过 程是学生个体独立自主学习活动和个体之间互助合 作学习活动的有效结合体, 合作学习活动的有效开 展, 能够对高中生集体意识和协作精神的培养和树 立起到促进作用。 3. 自主学习、 探究能力 在自主学习中要特别强调学生的化学探究能力 的发展, 培养他们提出问题的能力、 收集化学资料 和信息的能力、 大胆猜测和假设的能力、 进行社会 调查的能力、 进行科学观察和科学实验的能力、 进 行化学思维的能力。 如要求学生探究FeCO3的性质, 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学会猜想假设FeCO3的化学性质, 推测的依据; 设计实验方案, 列出试剂, 预期现 象; 实验结果的解释和评价; 总结FeCO3的性质。 4. 竞争与创新能力 竞争会激发学生的进取精神, 使学生更加勤奋 和努力, 会提高学生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从而激发 学生的大脑思维, 不断找出自己的差距, 不断出 新; 不断培养学生的竞争与合作能力、 创新能力。 体现在化学教学中, 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五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