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八册第六单元整组教学专题走进田园热爱生活一.单元要点分析本组教材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了四篇文章。
都围绕乡村生活,田园风光来叙事描写。
《乡下人家》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国》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地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诗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田间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
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21 乡下人家文章按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夜间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情画意的乡村生活,也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装点自己生活的美好品质。
作者还通过对动植物拟人化的描写来表达自己热爱乡村生活的情感。
22 牧场之国课文为我们描绘了荷兰牧场白日的辽阔无际,宁静和谐和夜晚的祥和寂静,神秘含蓄,让我们看到了荷兰牧场和运河交错的独特地形,看到了荷兰蓝天,碧草,牛羊组成的优美迷人,自然和谐的景观,所以作者四次讲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这既是作者在向人们介绍荷兰的特点,更是对荷兰的美景发出的赞叹。
本文语言生动,形象传神,比喻,拟人是本文语言上的一个突出特点。
23 古诗词三首《古诗词三首》分别写了乡村田园与水乡渔村的勤劳,快乐的生活,表达了乡野生活的平静,安宁。
在读中体会田园,渔乡的生活,或繁忙或闲适,或安宁,以读来体会理解,对诗歌展开想象,进行相象,补充,构成美好的画面,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绘,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24 《麦哨》以生动有情趣的笔调抒写着乡村孩子快乐的童年,在声声麦哨里,孩子们勤劳地割草,快乐地嬉戏,嘴馋地吮吸,表现了乡村浓浓的欢乐。
教学中了解作者在写作的构思方面采用首尾呼应的方法,中间的叙事与写景,相得益彰地体现农家的快乐,以朗读来体现儿童的天真快乐。
二、编排本组教材的目的:1.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
2.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三、配合本组专题在21课的后面和语文园地里相应地安排了“综合性学习”“口语交际·习作”“展示台”等项训练,即引导学生开展观察、了解乡村景物和生活的活动;说、写有关农村的景物和生活情况,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体验,活动过程中的见闻、趣事,表达自己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和体会作家描写景物的语言特点。
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整合的意识,把读与思、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四、教材解读本组教材的主题是“走进田园,热爱生活”,在编排上,体裁多样,有古诗词,也有中国,外国作家写的散文,展现了一幅幅田园生活的画面,采用了模块组合方式,其中“阅读”的结构如下:第1课时,单元感知部分,单元导读课(导语+课文浏览)计一课时;模块一:第2--5课时,体验学习一部分,《乡下人家》+阅读链接+《牧场之国》+资料袋+《语文园地---我的发现》共计四课时;模块二:第6--9课时,体验学习二部分,《古诗三首》+《麦哨》+词语盘点+《语文园地---日积月累》共计四课时;模块三:第10--14课时,整体提升部分,口语交际+习作部分(指导和讲评)+单元总结课(含综合性学习)共计五课时。
五、学情分析进入到四年级,学生在学习语文方面,已经具有一定的独立识字的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语言文字的积累,在学习方法上也有了一定的积淀,同时他们也具备一定的欣赏美、辨别美的能力,他们能够自主、合作、探究地进行语文学习,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
但是作为十来岁的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对真、假,美、丑的辨别是十分有限的,加上他们的个人表现欲望十分强烈,自我控制能力差等因素的影响,因此, 在教学时,要结合学生的阅读心理, 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点, 设计教学环节, 确立教学重点、难点和目标, 继续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循序渐进, 减少学生的无效劳动, 增强计划性, 减少盲目性, 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使课内外语文学习紧密联系,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努力使学生达到课内学, 课外用, 使语文真正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多得的好伙伴、成为学生前进过程中的挚友。
六、单元教学目标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目标和本组课文的特点,第六组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
2.读中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3.揣摩课文中优美的语言,抄写,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词语和精彩句段,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学以致用。
4.通过对语言的理解,品位,启发学生想象,在读中想画面,在头脑中把文字转化为画面,激发学生对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七、重难点分析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读课文,感受充满了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热爱与向往之情;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会作者是通过怎样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展现乡村生活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同时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八、单元教学准备:课前收集田野风光的图片和文字资料,便于学生进一步感受乡村自然的特点和在那样的环境中生活的快乐。
第六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浏览四篇课文,了解单元课文大意。
2. 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知,激发学生对乡村风光的热爱。
3.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用朴实而又生动的语言描写景物的能力。
二、课前准备1. 阅读整组课文。
2. 搜集有关乡村风景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交流谈话,引入正题:1.谈话交流,同学们我们今天能够在一起学习,这可以说就是一种缘分,希望大家珍惜这种缘分,把自己闪光的地方展现出来!2.首先欣赏一组图片,(课件播放)如果让你给它配个标题,你会配什么标题呀?这节课我们就走进课本的第六单元,去了解一组描写乡村田园风光的课文。
(二)初读导语,.揭示主题:1.考一考大家,都知道“胸有成竹”的故事吧!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学习课文也一样,在接触整组课文之前,我们应该对整个单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只要我们上好这节课导读课,我们就会对这一单元的学习做到胸有成竹!2.生自由读,指名读,(大家推荐一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导读),自由说!(如果说不全再读,再说,教师随机点课件,出示本组的主题;内容;目标分别是什么。
)3.那本单元都有哪几篇文章呢?学生说教师一一点击课件出示!(三)知识拓展,学法迁移1.通过我和大家的共同归纳,我们知道本单元描写的是乡村田园景色,大家还记得我们这册书还有哪个单元课课文也是写景的呢?2.谁还记的这一个单元的主题呢?3.有那几篇课文呢?单元主题内容学习方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乡村四月》《牧场之国》《古诗词三首》《麦哨》大好河山《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3.教师引导:第一单元的主题是“大好河山”内容有《古诗词三首》《桂林山水》《记金华的双龙洞》《七月的天山》。
4.教师小结:这两个单元都是三篇写景的文章,加上一篇古诗词。
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是相似的,那么学习的方法也是相通的,大家先回想一下,学习第一组课文时我们都学到了哪些方法呢?(学生预设:“读;体会句子中所含的意思;抓重点句等。
如果说不出来,教师引导:当给我们一篇非常精美的文章时,我们应该首先做什么?学生说读。
对美美的读。
这就是一种方法,你还想到哪些方法?还可以看插图。
品味句子。
)教师随机在课件上打出方法。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感觉到大家都是非常会学习的人,这样很好!今天老师在给大家介绍两种新方法:1. 通过想像,把“话”变成“画”,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学生自由说。
(教师补充:我们一边读一边想,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让自己的感官进入文中意境,与作者产生共鸣。
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我们就会受到美的熏陶,获得美2. “一切景语皆情语”,体会语句所蕴涵的情感。
(教师补充介绍:无论是哪类写景的文章,都不是单纯的为写景而写景,而是借助景物的描写,通过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来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或对大自然的赞美,或对生活的热爱,或对祖国秀丽山川的赞叹。
感染读者。
)这节课我们就联系第一单元的方法,结合老师告诉你的方法,来学习第六单元。
(四)学法应用,巩固强化1.请同学们打开书的第六单元,随意翻一翻,看一看你最想读哪篇文章?在这三篇文章中你喜欢哪篇?学生自由说!2.现在就结合老师告诉你的方法,用心地读一读你喜欢的文章,想一想你有什么感受?3.生读文!生谈感受!4.教师出示两组句子,学生读一读。
通过读加上想象,你能看见一个什么画面?(找一两个学生自由说一说。
)“大公鸡”画面看画面,运用了很多修辞,蕴含了作者丰富的情感,正如老师前面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走进田园”综合实践奏响一曲动人的田园牧歌一.师导入:同学们,上个星期,我们学习了走进田园这一组课文,之后同学们又满怀着欣喜与希望走进了田园,这次活动我们分成了四个乐章,它们是:第一乐章田园诗歌代代传第二乐章田园风光无限好第三乐章乡村生活趣事多第四乐章谁不说咱家乡好合: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一乐章田园诗歌代代传余:首先有请第一组!请欣赏田园诗两首第二组:同学们,现在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浪费粮食的现象都非常严重。
其实,每一米都是农民伯伯用汗水换来的是来之不易的。
请欣赏《锄禾》第三组:请欣赏《渔歌子》第四组同学们,不知你看过《白毛女》这部话剧么?我看了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旧社会农民没有地位,处处受人欺负。
诗人张籍写了一首《野老歌》让我们一起去了解了解吧!同学们,自从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农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下来请欣赏黄康睿同学自己创作的一首诗《翻身歌》郑敏芳:黄康睿同学学习非常优秀,他创作的小诗也很幽默!让我们再次把掌声送给他最后请欣赏儿歌(全体起立)2、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二篇章田园风光无限好a在诗人笔下,田园总是那么富有诗意,(自己哼唱一节)在歌手口中,田园总是那么富有旋律b那么在作家笔下,田园又是怎样的景象呢?请欣赏《麦哨》(全体起立)c课本中有一篇课文叫《牧场之国》,接下来请欣赏由麦路明、王奕琪和郑敏芳三位同学根据课文改编的一首小诗:《这就是真正的荷兰》d 同学们,可以拿出自己的日记本,朗诵自己创作的田园风景的作文!谁先来!(自由发言朗读习作)3、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进入第三篇章乡村生活趣事多余:在乡村生活的孩子,可以随时随地的大自然亲密接触,每天踩着石子路上下学,可以和林间的小鸟对唱,可以追着牛羊奔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