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外高频热疗机及免疫治疗机的临床应用

体外高频热疗机及免疫治疗机的临床应用

体外高频热疗机和免疫治疗机的临床应用肿瘤治疗现状肿瘤热疗-绿色疗法1 肿瘤热疗是国际上继手术、放疗、化疗和免疫治疗之后的第五大疗法。

是治疗肿瘤的一种全新的独特手段。

2 热疗能够有效地杀伤恶性肿瘤细胞,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同时对病人自身组织毫无损伤,因此被国际医药界称为绝对绿色的-绿色疗法。

3肿瘤热疗机于二十世际九十年代用于临床,目前已更新第三代产品。

肿瘤血管特点•肿瘤血管特点:(1)形态异常:肿瘤血管受肿瘤组织压迫,盘旋、扭曲、狭窄、形成瘤内血栓或闭塞;•(2)毛细血管壁由单层内皮细胞和缺乏弹性基底膜的外膜组成,管壁在高温、压力增高的情况下,脆弱易破裂;•(3)肿瘤组织毛细血管的大量窦状隙,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开放状态,加之肿瘤血管神经感受器不健全,对温度的感受性差,致使温度升高,但血流不增加或增加甚少。

二、高热可选择性杀灭癌细胞热疗的生物学原理•由于血管的以上特点,使得正常组织与肿瘤组织在同样条件下加温,肿瘤组织滞热多,温升高,其温度差可达5-10℃。

•在同样的加温条件下,对正常组织无损害。

•而这种温度差会使肿瘤组织的微血管破裂,肿瘤组织血管血流淤滞,形成血栓,肿瘤组织缺氧、PH下降、能量缺乏,肿瘤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溶酶体增多和活化,最后导致细胞死亡。

肿瘤高频热疗机高热对正常组织的影响•皮肤和皮下脂肪对<45℃加温能良好耐受,哺乳动物完整的皮肤产生早期热损伤的临界温度为45℃。

•与皮肤皮下组织相比,局部加温疗法对较深在的脏器和组织一般不宜发生热损伤。

食管对热的耐受性高于胃肠。

技术原理•应用频率为13.56Mhz的电磁波,在两极板之间形成电容加热场,人体作为介质在电容场内吸收电能并转化为热能,热能在肿瘤组织内堆积温度升高,抑制肿瘤细胞合成。

热对肿瘤细胞具有直接杀伤作用肿瘤热疗治疗肿瘤的原理•实验证明:当肿瘤组织温度升高至41-45度,并维持30 分钟以上,可杀灭肿瘤细胞。

•高热使肿瘤细胞膜最先受到破坏,同时高热抑制DNA、RNA 和蛋白的合成,使癌细胞增殖受到抑制,导致癌细胞死亡。

•高热使癌细胞中溶酶体的活性升高,加速癌细胞死亡。

•高热抑制了癌细胞的呼吸,导致无氧糖酵解增加而乳酸增加促进溶酶体的活性升高,最终导致癌细胞死亡。

•高热提高正常细胞的免疫功能,促进癌细胞死亡。

临床优势1 无创、无痛、非介入的治疗方式,让患者在舒适中完成全疗程。

2 透热深度达25CM,能有效地穿透胸腔、腹腔、盆腔,治疗深部肿瘤,热的均匀性、稳定性较强,使治疗由始至终。

3 治疗功率大,疗效显著,迅速改善临床症状,协同化疗及放疗,能成倍提高疗效,实现1+1〉2效应。

与化疗联合的优势1 促进药物接近靶细胞,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使化疗药物进入细胞内增多,增强化学反应,增强DNA损伤,影响DNA损伤的修复,大大增强药物的敏感性。

2 破坏细胞膜的稳定性,使其通透性增加,从而促进化疗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3 防止化疗耐药性的产生,对出现耐药的患者,与热疗联合治疗,可逆转耐药,仍能有效杀灭肿瘤细胞。

4 与化疗联合,对肿瘤治疗有协同作用,提高疗效,降低药物剂量,减轻毒副作用。

三、热疗与化疗协同作用与放疗联合的优势1 对放射线不敏感的S期细胞,对热敏感。

细胞分裂越快的肿瘤,对高热敏感。

2 慢性氧缺乏、营养不良和处于ph低值环境的肿瘤,对放射线敏感性差,对高热敏感。

3 减轻放疗对组织的负损伤。

临床适应症•全身肿瘤(除头颈部):肺癌、肝癌、胰腺癌、食道癌、乳腺癌、纵膈恶性肿瘤、胃癌、肠癌、子宫、卵巢癌、前列腺癌、膀胱癌、恶性淋巴瘤、体表肿瘤。

•镇痛:癌痛(特别是骨转移癌痛效果极佳)、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骨关节痛、软组织伤痛等。

•大幅促进癌性胸、腹水的吸收。

•顽固性炎症:前列腺炎、肺炎、肩周炎、软骨炎、膝关节炎、乳腺炎、附件炎、盆腔炎、宫颈炎等禁忌症:•体内有心脏起搏器或有金属假肢等金属物质的患者;•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禁用(五衰);•头部禁用,颈部慎用;•出血性疾病及凝血功能障碍者(白血病、过敏性紫癫)禁用;•急性炎症、TB活动期、化脓性感染禁用;•孕妇禁做,经期慎做;•发热患者(体温超过38℃)禁用;•结石患者慎用(消化道结石、泌尿系结石);•急性扭伤24小时内禁用热疗,建议在48小时后热疗;•痛风患者禁用热疗;•体温调节和感觉功能障碍者慎用;•年龄超过85岁及小于3岁。

常见并发症状及特殊情况处理•人会出现I°~浅II°烫伤,烫伤病人用紫草油外涂10天内愈合。

•肥胖的人会出现皮下脂肪硬结。

但上述情况可以不作处理,3~4周后会按自行消退。

脂肪硬结严重者可用50%的硫酸镁溶液湿热敷。

•3)晶体和睾丸:避免直接照射人体眼球,否则可导致失明;对于颈部的治疗,头应偏向对侧,极板倾斜照射以防对面部的直接照射。

对人体睾丸的照射有杀精作用,上极板略抬高并避免长期照射,每次治疗一个疗程后停14天再行下一个疗程治疗。

热疗治疗晚期膀胱癌报告•1、研究对象治疗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年龄55-80岁,肿块1.0х0.5cm-5.6х4.2cm,复发时间6-14个月。

•2、治疗方法导尿排空膀胱,经导尿管注入化疗药羟基喜树碱20mg加生理盐水50ml,每15分钟变换体位1次,药液在膀胱内保留2小时,每周一次,联用8周。

同时配合体外高频治疗机进行膀胱区透热治疗,每周2次,15次为1个疗程。

疗效判定长沙市第一医院报告•病例数CR PR SD PD CR+PR•大肠癌80 8 34 28 10 52.5%•肺癌33 6 10 15 2 48.5%•肝癌12 0 4 5 3 33.3%•胰腺癌 6 1 2 1 2 50%•乳腺癌28 4 16 6 2 71.4%•膀胱癌10 4 3 3 0 70%•卵巢癌9 1 4 4 0 55.6%•子宫癌 4 0 2 2 0 50%•子宫内膜癌 6 2 3 1 0 83.3%•各类肉瘤 6 0 3 2 1 50%•黑色素瘤 4 1 2 0 1 75%•恶性积液40 22 12 4 2 85%•前列腺癌 2 0 2 0 0 100%•鼻咽癌 6 0 4 2 0 66.7%•胃癌 6 1 3 1 1 66.7%•口腔癌 3 0 2 1 0 66.7%•食道癌 5 0 3 1 1 60%•胆管癌 2 0 0 2 0 0•合计262 50 109 78 25 60.7%免疫的概念•免疫是指生物机体识别保护自己特有的遗传性质,以免受到载有别的遗传信息的异己因子在遗传上对生物机体产生作用。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高等动物体内存在完整的免疫系统。

•组成:免疫器官和组织、免疫细胞及免疫分子。

•功能: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免疫器官•中枢性免疫器官胸腺、骨髓。

•周围性免疫器官脾、淋巴结、扁桃体,全身淋巴组织。

免疫三大功能维持机体正常免疫功能的基础•T B淋巴细胞和单核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功能的正常•免疫因子的分泌刺激以及相关信号转导的正常细胞声—电相干振荡理论•在细胞正常工作或受到各种刺激或异己遗传信息入侵,都各自对应一种声或电的振荡频率,即细胞所产生的声电振荡频率的配合和相干有无限的多样性.•正是这种多样性决定了,必须而且可以用极高频(频率高传载信息量大)声电来调控细胞中产生的实际上同样是无限多形式的功能失调,包括免疫细胞在内也同时参与了适应性保护。

肿瘤与免疫•手术•化疗免疫•放疗肿瘤的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是以激发和增强病人免疫功能为手段,以达到控制杀灭肿瘤细胞的目的。

•根据免疫反应的性质,免疫治疗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主动性免疫治疗,被动性免疫治疗,继承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免疫基因治疗肿瘤。

免疫治疗机免疫治疗机•是国内首创的肿瘤免疫治疗系统,该项技术能对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实行群体水平调节。

•调动机体自身力量,强化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保证免疫监视、防御、自稳功能的较好实现。

原理:生物学效应•对肿瘤生长的影响:极高频电波能有效抑制肿瘤生长。

•对机体免疫状况的影响:经极高频电波治疗的肿瘤患者,其机体免疫功能明显提高。

如:白细胞吞噬能力增强,活化的Th1细胞可分泌IL-2、IL-12,IFN-γ、红细胞免疫功能增强等。

•骨髓抑制的干预作用:极高频电波具有促进造血功能,保护和减低放射线损伤的作用。

技术特点•预照射:有利强化免疫防御功能,使患者在放化疗中保持免疫力,保证肿瘤放化疗治疗进度,提高有效率。

•随程照射:减低放化疗毒副作用,增强治疗效果。

•回升WBC,提高淋巴细胞免疫活性。

•红细胞免疫是当前研究重要进展,本技术能提高RBC免疫粘附功能,增进免疫识别和清除免疫复合物等功效。

•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多数病毒尺寸在纳米量级,本技术的纳米声波在机体的小分子和更小的纳米层次上带来更佳的双向免疫。

临床效应•配合放、化疗治疗肿瘤。

•化、放疗相关性骨髓抑制的干预作用。

提高白细胞的回升率。

•癌性疼痛的缓解作用。

•消炎、消肿和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单独照射可增强免疫靶向性,减少肿瘤转移机会。

•可增加食欲、去呃逆。

•促进睡眠、消除疲劳。

•无毒副作用。

适应症•适用于肿瘤病人放、化疗后回升白细胞。

•肿瘤放化疗后引起的免疫力低下治疗,提升白细胞。

•放疗、化疗引起的患者毒副反应症状治疗.•配合手术、放化疗、热疗做综合治疗.•肿瘤患者恢复期康复治疗.禁忌症•治疗部位有金属异物,植入心脏起博器;•无引流的脓肿;•危重病人禁用(如昏迷、大出血、败血症)心率过缓;•活动性结核病;•WBC过高病人禁用;•昏迷病人;•幼孩、经期妇女患者慎用。

•强迫体位临床治疗方式•体外局部(免疫器官)照射治疗。

•每天2次,连续14天为一个疗程,若间断最多允许1天,每次不低于30分钟。

A型血患者对免疫治疗耐受,应多做10分钟。

•配合放化疗可选择预照射(放化疗前照射)、随程照射(同时放化疗)、后照射(放化后照射)。

免疫治疗机穴位辐照对骨髓抑制的干预•安徽肿瘤医院120例临床报告。

•方法:治疗组30例,常规化疗同时,前5天取穴:屋翳、足三里;后5天取穴:关元、血海;每日照射1次,每次辐照30分,10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给予维C2.0g、B60.3g,IVD•观察指标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常规比较两组患者生存质量比较展望•是为肿瘤患者提供的最先进、最科学的有效治疗途径。

•目标:疗效高,无创伤,副反应最轻,适应症最宽,治疗费用最合理。

•肿瘤治疗的全新模式,必将开创肿瘤治疗领域的新奇迹。

谢。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