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少年法制宣传讲座

青少年法制宣传讲座

青少年法制宣传讲座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一起来学习法律知识,借此机会讲一些与青少年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典型事例、和生活学习应该注意的问题。

常言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法律就是人们日常行为的“规矩”。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律的作用愈来愈重要,与人们生产生活愈来愈密切。

作为新世纪的青少年学生有必要学习、掌握必要得法律知识。

首先我们先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为什么要学习法律首先,学好法律才能做到知法、守法,增强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知道什么是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自觉地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用法律来约束自己的行为,正确适用法律对待和处理自己周边的纠纷,从而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违法犯罪,真正做到知法、懂法、守法。

其次,学好法律才能正确地运用法律手段,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享有法律赋予的权利,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权利。

只有学法,才能知法、懂法,才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第三、学好了法律才能自觉地维护法律的权威与尊严,同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法律体现人民利益,违法就是违背人民利益,损害了人民利益,国家的法律靠全体人民来维护,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不仅是每个公民的权利,也是每个公民的义务。

学习了法律,就知道那些是违法犯罪的行为,从而自觉遵守法律,正确地运用法律武器来积极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因此,中、小学生学习法律非常必要。

二、学生应当学习哪些法律作为青少年学生,这个阶段是心理成长,变化最大、也是逆反心理最重要的阶段,用一颗平常的心态沿着正确的人生方向走下去,便是“条条大路通罗马”!相反“一失足便成千古恨”!走错了路也许会贻误终身。

我们应当了解一下,在哪些法律中的什么样的年龄段应当负责什么法律责任,从而来了解我们青少年学生应当掌握的哪几种法律常识。

(一)18周岁以下均为未成年人,作为未成年人,我们首先应当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从而知道当我们受到伤害时应当寻求哪些保护。

举例:某中学利用课外活动时间,组织学生打扫卫生,班主任肖某让学生陈某负责擦玻璃。

陈某在擦玻璃时不慎从二楼窗台上摔下,造成左小腿骨折,脊椎扭伤而下身瘫痪,住院治疗达半年之久,花去医疗费 10000元。

在如何承担责任问题上陈某的父母与学校发生纠纷,陈某父母遂向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一审认定学生陈某受伤是由于教师肖某的过错造成的,判决学校赔偿全部医疗费用,并支付陈某营养费、家长护理误工费等共计14000万元。

由于数目较大,学校承担有困难,同时学校认为造成这个民事赔偿责任的原因与肖某的过错行为有直接的联系,便提出肖某也应承担部分费用。

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提出让肖某分担赔偿费用的做法是否合理?下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22条规定:“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设施、场所中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因此,保护学生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危险,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该案例中肖老师让学生擦玻璃,他应该预见到学生有潜在掉下去摔伤的危险,但其没有采取安全措施,应属于过失过错,对此理应承担责任。

但学校提出让肖老师分担赔偿费用的做法并不合理,因为打扫卫生的活动是学校决定组织的,肖老师也不是让学生为自己干私活而造成伤害的,虽然其责任应由学校和教师共同承担,但学校和教师所承担责任的性质是不同的,学校作为法人,法院判决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是正确的。

至于教师的责任问题,学生家长以及学校等有权要求教育行政部门给予其相应的行政处分,即教师应对此承担行政责任而不是民事赔偿责任。

即使教师应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也只能由学校在承担了民事赔偿责任后,再责令有故意或重大过失的教师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二)14至16周岁,为限制行为能力人。

16周岁:完全行为能力人。

《刑法》规定16周岁为刑事责任年龄;《治安管理罚法》(修改前为《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第21条规定14周岁为治安处罚年龄,也就是年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对自己的违法具有一定的认识能力,但认知能力较弱,因此《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已满14周岁的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以轻或者减轻处罚。

因不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的,责令他的家长或者监护人严加管教;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由政府收容教养。

我们学习了《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就知道自己如果违了法犯了罪,将会得到什么样的处罚或刑罚,从而做到自觉守法、护法,请同学们注意的是:法律不因为你不知道法律的规定,而实行违法犯罪的行为而不追究责任,形象的说:“法盲”触犯了国家法律同样要追究其法律责任!这就是“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下面我们举个列子:2010年底,未成年人胡某、叶某伙同他人在某市,事先踩好点,以要买家具为由,将一家具厂老板骗出后,实施抢劫。

抢得现金四万余元。

仅事隔二个月,二人又再次伙同他人,事先准备了绳子、封口胶等作案工具,在某县将一女出租车司机骗出,抢得出租车一辆。

此案中,二未成年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暴力手段抢劫他人的合法财产,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3条的规定,构成了抢劫罪。

按照《刑法》263条的规定,抢劫数额巨大的,会被法院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但因二人系未成年人,具有从轻、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

(三)、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由于他们正处于成长发育的过程中,是不成熟和不稳定的,也是最容易给他人造成伤害的群体,应由本人及其监护人共同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四)、不满10周岁的未成年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造成他人伤害的,应由其监护人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五)、《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12周岁以上方能骑自行车上路,18周岁至60周岁允许驾驶机动车辆〈小客可至70周岁〉个别学生容易发生的不良现象。

《未成年人保护法》列举了九种不良现象,希望在坐的每个学生都要牢记在心,作为自己的一条警戒线!这九种不良现象最容易引发违法行为,甚至诱化走上犯罪的深渊!我们要时刻警惕它。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4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三、做一个守法的好学生1、要注重自身的思想道德和法制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从源头上遏制、减少青少年犯罪。

2、自觉抵制各种不良的诱惑。

1,是慎交友,拒绝不良交往。

2,是改掉不良生活习惯。

这些坏习惯虽然不容易直接导致同学们违法犯罪,但是可以间接导致其他人对青少年致害引发的民事或刑事案件。

同学们一般应当注意改掉生活学习散漫、拖拉、起居无常、暴饮暴食、不讲卫生、打骂他人损人利己、攀比吃穿、吃零食等不良生活习惯。

3、树立远大理想。

4、敢于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5、与家人多沟通。

接下来,我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本原因,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和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三个方面,来给同学们讲一下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0世纪以来,青少年犯罪是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国刑事立案比例一直较高。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14—18岁的少年发案率上升较快,成为违法犯罪的高发年龄阶段,并以侵犯财产型犯罪与性犯罪居多,团伙作案数量剧增。

“人之初,性本善”,这些少年,曾经天真无邪,如同一张白纸,他们的人生坐标为什么变得如此扭曲?人生最初暗淡的一笔来自哪里呢?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基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更是主、客观因素相互作用所致。

(一)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平衡。

青少年时期,是人生中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是人从幼稚儿童期向青年期的过渡阶段。

处于这一特殊时期的人,无论从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经历着一场巨变。

(二)青少年不良心理和不良行为。

1、贪图享受、不思进取、不劳而获的思想.2、争强好胜心理。

3、盲目好奇心理、模仿心理和攀比心理。

4、从众心理。

5、报仇心理、缺乏关爱心理。

(三)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

1、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

2、家庭结构的不完整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关系。

3、家庭没有为青少年学生提供快乐学习、生活的环境。

(四)学校教育缺乏必要的关怀1、学校对学生心理、生理变化关心较少2、学校过多追求升学率。

(五)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最后,我来向大家讲解青少年应当具备的自我防范能力及心理素质,以及应当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等方面的问题。

一、从小养成良好习惯,自觉守法。

同学们听说过这样一句话:“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意思是说不要以为这件好事太小了而不去做,也不以为这件坏事太小而去做。

有很多事情在一些同学看来是不起眼的小事,像随地吐痰,乱闯红灯,还有携带管制刀具,到了学校拿出来炫耀,实际上这样做已经是违法了。

因此大家要学习法律,增强是非判断能力,自觉遵守《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其它法律法规。

关键是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不能养成坏习惯,常言道: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如从小养成了各种不良习性的话,以后要改正就很难,平时又不注重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不注重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按照各种规章制度做事,最后必将酿成大错。

二、抵制不良诱惑。

首先是交朋友要慎重,拒绝不良交往。

交往对同学们的成长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他们抽烟喝酒、打牌跳舞、打架斗殴、追求低级趣味等等,还利用同学们好奇心强、社会经验缺乏、辨别力、控制力薄弱等特点,以物质引诱、暴力威胁等方式,使少数抵抗力薄弱的学生误入歧途。

其次是尽量避免涉及成人误乐场所,避开不良环境的影响。

现在的成人娱乐场院所如歌舞厅、酒吧、迪吧、网吧特别多,由于那里人员成分复杂和流动性大,许多违法犯罪人员混迹其中,寻衅滋事,你们在这样的场所很容易受腐蚀。

再次是互联网问题,网络对世界的影响是革命性的,它正改变着人们的行为方式甚至思维方式,未成年人可以通过网络便捷地学习和获取最新的知识,加强彼此间的联系和沟通等。

但是,网络也是一把典型的“双刃剑”,它在给未成年人带来诸多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带来了诸多的负面影响。

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使青少年沉迷网络虚拟世界,(2)易使青少年形成人格障碍(3)影响学业。

(4)色情、暴力等网络垃圾对青少年的毒害更大、更直接。

(5)青少年的权利遭受着来自网络的直接、间接侵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