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光纤通信系统
返回
发射 信 息 源 电 发 射 机 电信号 输入 光 发 射 机
基本光纤传输系统 光纤线路 光 接 收 机
接收 电 接 收 机 电信号 输出 信 息 宿
光信号 输出
光信号 输入
图5.1 光纤通信系统示意图
光纤通信系统可以根据使用的传输信号类型、 光源的调制方式、传输光的波长和光纤类型等进 行不同的分类。按传输信号类型可分为数字光纤 通信系统和模拟光纤通信系统。 按光源的调制方式可划分为直接强度调制和 间接调制。
1)多模光纤(MM-Multi mode filber)
2)单模光纤(SM-Single mode fiber) (3)按照光纤的套塑层分为 1)紧套光纤 2)松套光纤
返回
图5.4 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
返回
图5.5 松套光纤和紧套光纤
返回
n1 n2
n3
2a ′ 2a
(a)
(b)
(b)
图5.6 典型特种单模光纤
图5.26 掺铒光纤放大器的工作原理(硅光纤中铒离子的能级图说明)
(a)
图 7.1掺铒光纤放大器的 返回
(2)掺铒光纤放大器的构成和特性
泵浦 输入信号 光隔离器 波分复用器 (a) 热 光输入 +5 V 电源 监视 激光器驱动输入 0V -5 V 泵浦LD 监视和 告警电路 PD 探测器 泵浦监视 和控制电路 泵浦LD 掺铒 光纤 输入隔离器 沉 输入WDM 光隔离器 掺铒光纤 输出信号
(5)光纤绝缘性好,寿命长
(6)无接地和共地问题 (7)光纤资源丰富,节约有色金属和能源
返回
5.2 光纤与光缆
5.2.1 光纤的结构和分类
1. 光纤的结构
图5.3 光纤的结构
返回
2. 光纤的种类
(1)按照光纤剖面折射率的分布分为 1)阶跃型光纤(简称SIF) 2)渐变型光纤(简称GIF) (2)按照传导模的数目分为
4. 光端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平均发送光功率及其稳定度 (2)消光比EXT (3)光接收机灵敏度 (4)光接收动态范围
返回
5.4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
5.4.1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概述
图5.29 光通道损耗的示意图
返回
图5.30 假设参考数字连接HRX的组成
返回
图5.31 SDH设备的输入抖动和漂移容限
r z
图5.10 渐变型光纤的导光原理
返回
5.2.3 光纤的传输特性
1. 光纤的损耗特性 (1)材料的吸收损耗 1)物质本征吸收损耗 2)掺杂剂和杂质离子引起的吸收损耗 3)原子缺陷吸收损耗 (2)光纤的散射损耗 1)瑞利散射 2)结构散射 (3)光纤的辐射损耗(包括弯曲损耗和连接损耗) 1)弯曲损耗 2)连接损耗 (4)衰减系数
返回
(2)光谱特性
图5.19 激光器的光谱特性
返回
(3)温度特性
图5.20 激光器的温度特性
图5.21 发光二极管(LED)的P−I特性
返回
3. 光源驱动电路(光调制)
图5.22 光源的调制原理
返回
5.3.3 光接收机
1. 光接收机的组成
图5.23 数字光接收机的组成
返回
2. 光检测器
图5.24 PIN光电二极管的工作原理
按光纤工作的波长范围和光纤的传导模数量 的不同,常见的光纤通信系统分为三类:短波长 多模光纤系统、长波长多模光纤系统和长波长单 模光纤系统。
返回
图5.2 电磁波的波谱图
5.1.2 光纤通信的特点
(1)传输频带宽,通信容量大 (2)光纤损耗低,中继距离长
(3)抗电磁干扰能力强,无串话
(4)光缆的尺寸小,重量轻,便于施工维护
返回
图5.25 雪崩二极管APD的工作原理
返回
3. 光纤放大器 (1)掺铒光纤放大器作原理4F 9 4I 9
/2 /2
0 .6 5m 0 .8 0m 3 0 .9 8m 2 1 .5 3m 光信号 1
10
m - 1) 损耗或增益 /( dB·
8 6 4 2 0
4I 11 /2 4I 13 /2 1 .4 8m 泵浦 4I 15 /2
返回
5.2.2 光纤的导光原理
图5.7 光的反射和折射
图5.8 临界角与光的全反射
返回
1. 阶跃型光纤的导光原理
3 y
2
c
c
1
l L x 纤芯n1 包层n2
1 z
2 3
o
1
图5.9 阶跃型光纤的导光原理
返回
2. 渐变型光纤的导光原理
r
* o
ri 0 dz
i
dr
rm p
纤芯n (r)
返回
5.4.2 损耗受限系统设计
图5.32 数字光纤线路系统
返回
5.4.3 色散受限系统设计
1 00 0 8 00 6 00 4 00 2 00 1 00 80 60 40 20 10 8 6 4 2 1 0 .0 00 1 同轴 渐变型 多模光纤 0 .0 1 0 .1 1 10 1 00 单模光纤 1 .5 5m(量子限制) 单模光纤 色散移位光纤
返回
5.6 小
结
本章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重点 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中光发送机和光接收机的基 本组成、工作特点和工作原理。其中包括了光源、 光检测器的主要特点、结构和分类。光放大技术 对光纤通信影响巨大,因此着重介绍掺铒光纤放 大器的工作原理、构成、特性、优点和应用等方 面。此外还介绍了光端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最后介绍了光纤通信系统的设计以及光纤通 信的新技术及进展。
返回
返回
图5.14 光缆的结构
5.3 光纤通信系统
5.3.1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 5.3.2 光发送机
图5.15 光发送机的组成
返回
1. 预处理电路 2. 光源
图5.16 发光机理示意图
返回
图5.17 激光器示意图
返回
半导体激光器LD的工作特性: (1)P-I特性
图5.18 激光器的P-I特性
1.5 5 m 1.3 m
0 .8 5m
距离 / km
突变型 多模光纤
0 .0 01
图5.33 各种光纤的中继距离和传输速率的关系
返回
5.5 光纤通信的新技术及发展
1. 波分复用WDM系统的演进
2. 相干光纤通信 3. 长距离中继光纤通信 4. 光孤子通信 5. 全光通信网络 6. 量子光通信系统
光输出 输出耦合器 输出隔离器 (b) 输出WDM
(a) 光纤放大器构成原理图; (b) 实用光纤放大器外形图及其构成方框图 图5.27 光纤放大器构成方框图
返回
(3)掺铒光纤放大器的优点和应用
中继放大器 LD (a) PD LD 光纤 (b) 后置放大器 前置放大器 PD
(a) 中继放大器; (b) 前置放大器和后置放大器 图5.28 光纤放大器的应用形式
返回
图5.11 光纤的损耗特性曲线
返回
2. 光纤的色散特性
图5.12 数字脉冲的码间干扰
(1)模式色散 (2)色度色散 1)材料色散 2)波导色散 3)偏振模色散
返回
图5.13 偏振模色散示意图
返回
5.2.4 光缆的结构和分类
光缆一般由缆芯、护层和加强构件三部分构
成。 根据缆芯结构的特点,光缆可以分为层绞式、 骨架式、中心束管式和带状式四种,如图5.14所 示。我国及欧亚各国较多的选用的是传统结构的 层绞式和骨架式。
第5章 光纤通信系统
5.1 概 述
5.2 光纤与光缆
5.3 光纤通信系统
5.4 光纤通信系统设计
5.5 光纤通信的新技术及发展
5.6 小
结
5.1 概
述
5.1.1 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 组成及分类
光纤通信系统在发射端将需传送的电话、电 报、图像和数据等信号进行光电转换,将电信号 变成光信号,经过光纤传输线路到达接收端,接 收端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最后还原 成消息。光纤通信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5.1所示, 由光发射机、光纤线路和光接收机三个部分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