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讲 数学文化
A.158
√B.162
C.182
D.324
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几何体是一个直五棱柱,
所以其体积V=
1 2
×(4×3+2×3+6×6)×6=16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5.中国古代数学著作《张丘建算经》中记载:“今有马行转迟,次日减半,疾七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4.祖暅是我国南北朝时代的伟大科学家,他提出的“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称为祖
暅原理,利用该原理可以得到柱体的体积公式V柱体=Sh,其中S是柱体的底面积,h是
柱体的高.若某柱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单位:cm),则该柱体的体积(单位:cm3)是
√A.3 B.3.1 C.3.14 D.3.2
解析 设圆柱体的底面半径为r,高为h, 由圆柱的体积公式,得体积为V=πr2h. 由题意知 V=112×(2πr)2×h, 所以 πr2h=112×(2πr)2×h,解得 π=3.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9 若在上述图(3)中随机选取一个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为__1_6__.
解析 设图(3)中最小阴影三角形的面积为S,由图可知图(3)中最大三角形的面积为16S,
图(3)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9S,根据几何概型概率计算公式可得,在图(3)中随机选取
一个点,则此点取自阴影部分的概率为
9 16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设该数列为{an},则该匹马首日行走的路程为 a1,公比为12, 则有a111--12127=700,则 a1=3501×27128,则a111--121214=2235275(里).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4
B.5
√C.6
D.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题意知,由细到粗每段的重量组成一个等差数列,记为{an},设公差为d,
则有aa19+ +aa210==24,
⇒22aa11++1d7=d=2,4
a1=1156, ⇒d=18.
9.(2019·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联考)《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 的数学专著,其中的“更相减损术”可以用来求两个数的 最大公约数,即“可半者半之,不可半者,副置分母、子 之数,以少减多,更相减损,求其等也.以等数约之”.翻译 成现代语言如下:第一步,任意给定两个正整数,判断他 们是否都是偶数,若是,用2约简,若不是,执行第二步; 第二步,以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接着把所得的差与较 小的数比较,并以大数减小数,继续这个操作,直到所得 的数相等为止,则这个数(等数)或这个数与约简的数的乘积 就是所求的最大公约数.现给出“更相减损术”的程序框图 如图所示,如果输入的a=114,b=30,则输出的n为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2.(2019·凉山检测)十七世纪法国数学家费马提出猜想:“当整数n>2时,关于x,y, z的方程xn+yn=zn没有正整数解”.经历三百多年,于二十世纪九十年中期由英国数 学家安德鲁·怀尔斯证明了费马猜想,使它终成费马大定理,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存在至少一组正整数组(x,y,z)使方程x3+y3=z3有解 B.关于x,y的方程x3+y3=1有正有理数解
板块三 基础考点练透提速不失分
1.数的概念起源于大约300万年前的原始社会,如图1所示,当时的人类用在绳子上打
结的方法来记数,并以绳结的大小来表示猎物的大小,即“结绳计数”.图2所示的
是某个部落一段时间内所擒获猎物的数量,在从右向左依次排列的不同绳子上打结,
右边绳子上的结每满7个即在左边的绳子上打一个结,请根据图2计算该部落在该段
公元1986年为农历丙寅年.则2049年为农历
A.己亥年
√B.己巳年
C.己卯年
D.戊辰年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方法一 2 049-1 983=66, 66除以10所得余数为6,即对应的天干为“己”; 66除以12所得的余数为6,即对应的地支为“巳”, 所以2 049年为农历己巳年. 方法二 易知(年份-3)除以10所得的余数对应天干, 则2 049-3=2 046,2 046除以10所得的余数是6,即对应的天干为“己”. (年份-3)除以12所得的余数对应地支, 则2 049-3=2 046,2 046除以12所得的余数是6, 即对应的地支为“巳”,所以2049年为农历己巳年.
1 A.12
√ 1
1
B.14
C.15
1 D.18
解析 不超过30的所有素数为2,3,5,7,11,13,17,19,23,29,共10个,随机选取两个不同 的数,共有C120 =45(种)情况,而和为30的有7+23,11+19,13+17这3种情况, ∴所求概率为435=115. 故选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赵爽弦图,以纪念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用此图证明了勾股定理.如图是用4个全等的直
角三角形以斜边为边长拼成的一个正方形.假设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3,5,在正
方形ABCD中随机取一点,则此点取自四边形EFGH内的概率是
√2 A.17
1
2
4
B.8
C.9
D.25
解析 因为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3,5, 所以正方形ABCD的面积为32+52=34, 易知四边形EFGH的面积为(5-3)2=4. 故此点取自四边形 EFGH 内的概率 P=344=12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3.“干支纪年法”是中国历法上自古以来就一直使用的纪年方法.干支是天干和地
支的总称.天干、地支互相配合,配成六十组为一周,周而复始,依次循环.甲、乙、
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为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
申、酉、戌、亥为地支.如:公元1984年为农历甲子年、公元1985年为农历乙丑年,
√ A.3 B.6 C.7 D.3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根据框图可列表如下. a 114 57 42 27 12 15 3 12 9 6 3 b 30 15 15 15 15 12 12 3 3 3 3 n 0 0 1 2 3 3 4 4 567 k 1 2 2 2 2 2 2 2 222
√C.关于x,y的方程x3+y3=1没有正有理数解
D.当整数n>3时,关于x,y,z的方程xn+yn=zn没有正实数解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于B,C两个命题是对立的,故正确选项是这两个选项中的一个. 假设关于x,y的方程x3+y3=1有正有理数解, 故x,y可写成整数比值的形式, 不妨设 x=mn ,y=ba,其中 m,n 为互质的正整数,a,b 为互质的正整数. 代入方程得mn33+ab33=1,两边乘以 a3n3 得(am)3+(bn)3=(an)3, 由于am,bn,an都是正整数,这与费马大定理矛盾,故假设不成立, 所以关于x,y的方程x3+y3=1没有正有理数解.
由表可知,最后输出的k=2,b=3,n=7.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0.《九章算术》中有这样一个问题:“今有圆堢壔,周四丈八尺,高一丈一尺.问积 几何?术曰: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这里所说的圆堢壔就是圆柱体,它的 体积为“周自相乘,以高乘之,十二而一”,意思是圆柱体的体积为V=112 ×底面圆 的周长的平方×高,则由此可推得圆周率π的取值为
行七百里.”其意思是:“现有一匹马行走的速度逐渐变慢,每天走的里数是前一天的
一半,连续行走7天,共走了700里.”若该匹马按此规律继续行走7天,则它这14天内
所走的总路程为
A. 175 里 32
√C.
22 575 32
里
B.1 050里 D.2 100里
解析 由题意可知,马每天行走的路程组成一个等比数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3.部分与整体以某种相似的方式呈现称为分形.谢尔宾斯基三角形是一种分形,由波兰 数学家谢尔宾斯基1915年提出.具体操作是取一个实心正三角形,沿三角形的三边中点 连线,将它分成4个小三角形,去掉中间的那一个小三角形后,对其余3个小三角形重 复上述过程逐次得到各个图形,如图.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2.(2019·桂林、崇左联考)如图程序框图的算法思路源于我国古代数学名著《九章算术》 中的“更相减损术”.执行该程序框图,若输入的a,b分别为12,18,则输出的a的值为
√ A.1 B.2 C.3 D.6
解析 ∵12<18,b=18-12=6,12>6, a=12-6=6,a=b,输出a=6.
√A.2寸
B.3寸 C.4寸 D.5寸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解析 由三视图可知,该器具的上底面半径为12寸,下底面半径为6寸,高为12寸.
因为所接雨水的深度为 6 寸,所以水面半径为12×(12+6)=9(寸), 则盆中水的体积为13π×6×(62+92+6×9)=342π(立方寸), 所以这一天该地的平均降雨量约为π3×421π22≈2(寸).
所以该金箠的总重量 M=10×1156+10× 2 9×1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