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

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用药

中药的安全性及合理应用食品、药品安全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大众百姓的生活健康及生命安全,中药安全性是国外备受关注的敏感话题,今年的“何首乌肝毒性事件”再一次激起了有关中药安全性的舆论波澜,9月香港《凤凰周刊》一则报道《大陆中草药肝损害调查》,将中药不良反应这一话题再次置于聚光灯下,大家对中药安全性的担心和疑惑不容置否,中药的“安全有效”何在?下面我们一起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中药的安全性和不良反应,我们该如何科学合理使用中药。

1国外重大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回顾1.1 “马兜铃酸事件” :993年,比利时学者首次报道,部分女性服用了含广防己的减肥药“苗条丸”后,出现慢性肾功能衰竭,并确认广防己中的“马兜铃酸”是罪魁祸首。

2000年6月,美国权威临床医学杂志发表了一篇“泌尿系统癌症与服用中药(广防己)有关”的研究报告。

此后,美国(FDA)及欧洲很多下令停止一切已知含有和怀疑含有马兜铃酸的原料和成品的进口、制造和销售。

2003年2月,国众多媒体发布了“龙胆泻肝丸有可能导致尿毒症”的消息。

龙胆泻肝丸处方:龙胆、木通、柴等,用于治疗高血压、急性结膜炎、中耳炎、急性胆囊炎、急性盆腔炎、尿路感染等,主要原因是处方含关木通具有“肾毒性”,此后,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取消了关木通、广防己、青木香等含马兜铃酸药材的药用标准。

1.2英国千柏鼻炎片事件一2004年,在英国市场销售的“千柏鼻炎片”,主要含千里光、麻黄、决明子等,治疗急慢性鼻炎、鼻窦炎等,由于含有千里光,含不饱和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发现其对肝脏造成严重损害。

1.3复方芦荟胶囊事件一2006年,英国药物安全机构在一家药店里抽验检测一种名叫“复方芦荟胶囊”的药品,处方:芦荟、青黛、朱砂等,调肝益肾,清热润肠,宁心安神。

用于心肝火盛,大便燥结、烦躁失眠等。

发现该药物中的汞含量严重超标。

同时,国也提出了含汞、砷如牛黄解毒片等中成药的安全性问题。

1.4中药注射液事件-2006年6月,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报,鱼腥草注射液、刺五加注射液等7种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可出现过敏性休克、全身过敏反应、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和重症药疹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有引起死亡的病例报告。

还有如日本的小柴汤事件,新加坡、马来西亚的黄连事件均引起了国际上用药安全的轩然大波,传统中药的安全性遭到了严重质疑,中药的安全有效何去何从?这些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何在?到底该如何科学合理使用中药?2不良反应发生原因分析古语“药若对症附子、砒霜可为良药;药不对症,人参、甘草皆可砒霜也。

”以上这些不良反应事件的发生,有药物本身毒性的客观存在:如朱砂硫化汞的汞毒性,广防己、关木通中马兜铃酸的肾毒性,千里光中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的肝毒性,但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最主要原因还是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所造成的。

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药物本身、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服用者个体差异。

2.1药物本身传统中医药理论认为“是药三分毒”。

国务院令中明确28种毒性中药:植物类中如生半夏、生南星、草乌、巴豆、天仙子等;动物类中如蟾酥、斑蝥、青娘子、红娘子等;矿物类中如砒霜、水银、雄黄、红粉等,这些药物本身有毒,如雄黄主要成分是A&S,也含有少量可溶性成分As2。

3及微量元素。

AS2O3剧毒,多外用。

有毒药物的毒性大小、是否出现毒性反应主要取决于用量、炮制、配伍等。

在“九五”期间,科技部对重金属类中药(主要是汞和砷)朱砂、雄黄等及其中成药(安宫牛黄丸等)的用药安全进行了立项研究。

“十五”期间,针对含有“毒性成分如关木通的马兜铃酸、附子的乌头碱、千里光的吡咯里西啶类生物碱等)及其成药制剂(千柏鼻炎片、附子理中丸、大小柴汤)等进行了研究,阐明了其中的“毒性成分”及其配伍减毒、炮制减毒增效的科学性以及临床的安全合理应用。

2.2品种混淆中药的同名异物的现象严重,本草考证的薄弱,加之不同地区用药习惯的不同,容易造成不良反应。

如柴,商品有北柴、南柴,而东北出现的大叶柴冒充北柴销售,虽是同科同属,但其根及茎有毒,不少人误服后出现了恶心呕吐、阵发性抽搐、角弓反等症状。

还有如广防己和粉防己,木通和关木通,大黄和土大黄等。

2.3炮制或煎煮不当很多中药需要经过炮制加工以增强疗效或降低毒性,如果炮制不当则易引起中毒。

以朱砂为例,传统加工时需要水飞,即不断加工研磨才能得到红色细粉的正品,而现在采用机械加工,使用球磨机研磨后,所得细粉发黑,游离汞含量较高,使用此类朱砂易使患者中毒;另如何首乌和制何首乌,何首乌补肝肾,益精血,在抗衰老、增强机体免疫、降低胆固醇、改善造血和心血管功能等方面有许多独到之处,传统补益作用主要是制何首乌,传统炮制工艺“九蒸九制”。

而生何首乌,和大黄一样,其中蒽醌类成分是其泻下、消炎有效成分又是不良反应发生潜在风险成分,用于便秘或者黑发乌发长期服用容易积蓄肝毒性。

又如川乌、草乌、附子等中药,煎煮时强调久浸久煎;煎煮过程中强毒性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乌头次碱和乌头原碱,其毒性大大降低。

试验证明,附子煎煮愈久,强心作用愈显著,毒性愈低,因此,乌头类中药一般要经过炮制才能使用。

2.4剂量大或长时间连续用药只要在安全有效的剂量合理使用,是不会引起中毒的,很多中药服用时间过久,容易出现依赖性和蓄积中毒。

如服用朱砂安神丸可以降血压、安神,但服用过久,容易造成慢性汞蓄积中毒。

安宫牛黄丸、天王补心丸等中成药也含有朱砂,不宜长期服用。

如牛黄解毒片主要含人工牛黄、雄黄等,正常剂量治疗咽喉肿痛、牙龈肿痛、口舌生疮等有很好的效果。

因含雄黄,如果大剂量或者长时间服用,易引起过敏反应和慢性砷中毒症状。

苦杏仁过量服食致恶心、呕吐、头昏、心悸、呼吸困难等。

西洋参、人参等滋补类中药长期服用易致脾阳虚衰等不良反应,不宜久服。

长期服用人参,会出现“人参滥用综合症”,主要表现为血压升高、咽喉刺激感、烦躁、体温升高、皮疹、出血、水肿等。

冬虫夏草过量服用致过敏,引起肾功能恶化、心律失常、头痛、烦躁等。

前面出现的重大国际不良反应事件,比利时减肥药“苗条丸”、龙胆泻肝丸、小柴汤,大黄、何首乌肝毒性事件,主要导致原因是剂量大或长时间连续用药。

任何中药,都忌讳长时间连续用药。

25滥用中药如病人不遵医嘱,擅自服用药物;广告误导,认为中药无毒,可以防病强身,医生对中药潜在不良反应认识不足等都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

2.6中药配伍不当传统中医药在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不少的经验,针对中药的毒副作用,有配伍禁忌,“十八反十九畏”,十八反“半蒌贝蔹及攻乌,藻戟芫遂俱战草,诸参辛芍叛藜芦”即甘草反甘遂、京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川乌、附子、草乌)反半夏、瓜蒌(全瓜蒌、瓜蒌皮、天花粉)、贝母(川贝、浙贝)、白蔹、白及;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赤芍、白芍)。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十八反十九畏是前人留下的经验总结,后人对其容有不尽相同的解释,目前学术界也无完全科学的论据,为保证用药安全,对其中所记述的药对,应持慎重态度,避免盲目配合用药。

一些中药服用时也有饮食上的禁忌,如地黄、何首乌忌萝卜、葱、蒜;土茯苓、威灵仙忌茶;鳖甲忌苋菜;蜜反葱、柿反蟹等。

2.7中西药不当配伍临床中西药配伍的目的是为了增强疗效、减少毒副作用、扩大适应围;但是,如果配伍不当,会使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毒性增加。

有些中西药配合应用时,可发生药理相互作用使毒性增强,导致疗效降低。

如四消丸等含大黄的用于泻下的中成药,不宜与青霉素、土霉素等搭配,因肠道细菌被抗菌素抑制而影响大黄的泻下作用。

有些中成药与西药配合使用后,会发生物理、化学性质变化,使药物疗效降低或毒性增加,如牛黄上清丸、牛黄解毒丸等均不宜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异烟肼等同服,因为这些药物中的钙、镁、铝等金属阳离子可与四环素类抗生素形成稳定的难溶性络合物,使其吸收量减少,减弱其抗菌效果。

2.8个体差异人体对药物的反应常因个体差异而不同,如种族、性别、年龄、体重、遗传、生理状况等,如附子的服常用剂量为3g-5g,有服用9g即发生中毒反应,而有的人煎服用20g亦无不良反应。

不同人群对中药的敏感性、耐受性不同,如小儿、老人、孕妇这一特殊人群,较成人更易发生不良反应。

老年人各系统生理机能活动衰退,对药物的反应性及药物的体代谢过程不同于青年,且多伴有心、肝、肾等合并症,用药时同样易致不良反应;对于孕期、经期妇女更要慎用中药,如马钱子、天仙子、附子、益母草、水蛭、麝香等为妊娠禁用药,蟾酥、三七、大黄、红花、肉桂等为妊娠慎用药。

没有特殊必要时尽量避免使用,以防产生不良后果。

3科学合理使用中药“药以治病因毒为能。

所谓毒者,因气味之有所偏也”。

从中医的角度来说正是用药之偏性(毒性)去纠正机体偏盛,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还有“以毒攻毒”的理论有些剧毒药物的疗效已被现代医学所验证,如砒霜中亚砷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疗效显著。

很多抗癌药往往有较强的毒副作用,但如果应用得当,仍然可以取得治疗效果和毒副作用的平衡,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所以说,是否有毒副作用不是药物是否安全的评价标准,关键在于合理应用。

3.1单味中药有毒中药有其毒性的一面,又有其治疗作用的一面,如雷公藤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马钱子治疗类风湿、半身不遂、肿瘤,蟾酥、附子强心,朱砂安神治疗失眠,用药不当可发生毒副反应,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谨慎用药,坚决不能迷信偏方、广告私自使用,还有一些存在潜在风险的中药如大黄、芦荟、何首乌、黄药子、黄连、苍耳子、麻黄、柴等等,如使用大黄、芦荟治疗便秘、减肥、美白,用何首乌治便秘、或者补肝肾乌发防脱发,都不可大剂量或长期(1年-2年)服用,以防不良反应发生。

如吃补益药类中药人参补气血阴阳,性温;西洋参滋阴补气,性平;鹿茸补血滋补肝肾;阿胶滋阴补血止血、冬虫夏草益肺补肾,切记一定要先在医生的指导下对自身体质进行辩证,药性的温热寒凉,体质的气血阴阳,有需要才进补调理,以免盲目使用造成不堪后果。

3.2中药汤剂煎服321煎煮方法及注意事项3.2.1.1煎药器具煎煮中药最好用砂锅、陶器、瓦罐。

但不宜使用铁锅、铜锅、铝锅等煎煮药物。

如有的药物地黄(生地、熟地)、玄参、五倍子、地榆、白芍等含鞣酸与铁发生反应,影响药物疗效。

3.3.1.2煎药用水切忌使用60C以上的热水浸泡药材,以免使药材组织淀粉糊化、蛋白质遇热凝固,不利于药物成分的溶出。

宜先把药物用凉开水浸泡一段时间后(30min)再煎,这样有利于其有效成分的溶出。

加水量受饮片的重量、质地等影响,一般以高出药面2-3cm为宜。

质地坚硬的白芍、三棱等加水可多些,蒲公英、夏枯草等质地疏松的药材淹过药面1cm左右即可。

第二煎加水酌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