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马克思简答题汇总

马克思简答题汇总

1.社会的物质性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第一,人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3.第二,人们谋取物质资料的实践活动虽然有意识指导,但仍然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仍然是物质性的活动。

4.第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集中体现着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5.2.简答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P132简答答:(1)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4分)(2)中共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

(4分)3.简答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P31简答答: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4.根据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经验,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包括哪些方面?P229-230简答答:第一,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创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第二,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第三,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第四,在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下,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即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第五,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第六,以人为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5.简答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意义以及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

P69-70 简答答案要点:从认识到实践,是认识过程的第二次能动的飞跃。

其意义是:第一,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巨大的物质力量,真正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显示出理论的作用来。

第二,理论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实现第二次飞跃的条件:第一,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需要经过一定的中介环节。

第三,理论要回到实践中去,还必须为群众所掌握。

第四,要有正确的实践方法即工作方法。

6.简答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p95 简答答: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7.简答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答: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8.论述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及其主要表现。

P194-196答: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活动越来越超出一国和地区的范围而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的一体化过程。

其主要表现是:一是生产的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世界各国的生产活动不再孤立地进行,而是成为全球生产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整个地球俨然一个大工厂。

二是贸易的全球化。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国际贸易迅速扩大,服务贸易发展迅速,参与贸易的国家急剧增加。

三是金融的全球化。

首先,国际债券市场融资规模迅速扩大。

其次,与国际股票市场的发展相联系,基金市场迅速成长。

四是企业经营的全球化。

企业经营全球化的主要标志是跨国公司成为世界经济的主体。

9.联系实际谈谈你对价值评价和价值评价功能的认识p81-82答:(一)价值评价: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有以下三个主要特点:第一,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

第二,一般说来,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体的特点而转移。

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以来与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二)价值评价的功能:价值评价在实践中骑着激励、制约、和导向作用。

首先,价值评价作为人们对自身的客观需要和要求的主观反映,作为对价值现象的认识,是推动实践不断实现价值的精神驱动力量。

其次,价值评价作为实践的主体尺度是实践活动发展的规范因素,他要求实践活动必须努力消除盲目性和随意性,必须服从于实践目标的实现。

最后价值评价作为实践活动的目标是实践活动发展的导向因素,他制约着实践活动朝着更充分、更全面、可持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方向发展。

10.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作用的认识。

122-126答:科学技术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第一,对生产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第二,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第三,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但是,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滴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

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我们要努力发挥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而尽力避免或减少它的消极后果。

11、简答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主要表现。

P56-57答:意识能动作用是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主要表现是:第一,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2、社会生活的实践性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38-39答: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第二,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二、1.简答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

P132简答答:(1)马克思主义政党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

(4分)(2)中共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

2.简答在商品经济中价值规律的积极作用答:第一,自发地调节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第二,自发地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第三,自发地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3、三层含义:首先,任何事物内部的不同部分和要素是相互联系的;(2分)其次任何事物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它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之中;(2分)最后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2分)4、真理的一元性是指对于特定的认识客体来说,真理只有一个,它不因主体认识的差别和变化而改变。

(2分)在人们认识活动中,虽然由于主体认识角度和立场、观点、方法等方面的差异,人们关于同一客体的认识结果往往会有所不同,有时甚至截然相反。

但是这并不表明观点不同的每个人都拥有真理。

(2在任何情况下,对于特定实践活动中的认识对象来说,只能有一种认识是与特定的认识客体的状态、本质和规律相一致的,这种认识就是真理。

(25、(1)、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就是境界极大提高(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6、科学技术像一把双刃剑,既能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以造福于人类,同时也可能在一定条件下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消极后果。

科学技术的发展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意味着能够更多地创造出人们所需的物质财富,对于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是主要的、基本的方面。

但是由于对科学技术应用不当等原因,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后果。

一种情形时由于对自然规律和人与自然关系认识不够或缺乏对科学技术消极后果的强有力的控制手段而产生的,另一种是由不公平不公正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全球问题的日益凸显,深刻地反映了人与自然的矛盾,而这些问题正是由于科学技术广泛应用与自然又失去控制所引起的,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多方面的努力和条件,以实现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反对涸泽而渔,急功近利。

7、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生产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过程。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社会分工得以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可以再国际社会流动和优化配置,由此可以带来巨大的分工利益,推动世界生产力的发展。

由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定贸易和竞争规则方面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控制一些国际组织,因此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受益者,但是它发展中国家也有经济影响。

(8分)经济全球化也会产生消极后果。

其一,易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其二,在经济增长中忽视社会进步,环境恶化与经济全球化有可能同时发生;其三,各国特别是相对落后国家原有的体质、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政策体系、价值观念和文化都面临着全球化的冲击,国家内部和国际社会都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理危机;其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变成一种全球行为,它既为一国经济竞争力的提高提供了条件,同时也存在着对别国形成依赖的危险。

(8分)8.简答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P31简答答: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9、简答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p95 简答答:首先,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是人类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其次,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等全部社会生活。

最后物质生产活动及生产方式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和发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