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

北京高考考试说明(化学卷)

2011年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新课标版-化学卷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考试形式考试采用闭卷、笔答形式。

考试科目、时长和分值理科综合I.试卷结构一、试卷结构和题型试卷分为第I卷和第II卷。

第I卷为选择题(单选),第II卷为非选择题,非选择题一般包括填空、实验、作图、计算、简答等题型。

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个科目。

试卷满分300分,其中物理120分、化学100分、生物80分。

三、试题难度试卷包括容易题、中等难度题和难题,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四、组卷试卷按题型、内容和难度进行排列,选择题在前,非选择题在后。

同一题型中,同一学科的试题相对集中;同一学科中,不同试题尽量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排列。

Ⅱ.考试内容及要求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化学科考试,为了有利于选拔具有学习潜能和创新精神的考生,以能力测试为主导,在测试考生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和方法的基础上,全面检测考生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以促进学生在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1.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要求化学思想方法是对化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是反映化学学科规律和特点的哲学思想。

在中学阶段,化学思想方法渗透在化学知识的学习中。

比如“物质变化是有条件的;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化学与社会和谐发展;分类与比较;假说、模型与实验;以及定性与定量、宏观和微观、量变与质变、一般与特殊、分与合等相结合”的哲学方法始终贯穿于中学化学知识建立和应用的过程中,因此对对化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必须与化学知识的考查结合进行。

2.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1)接受、吸收、整合化学信息的能力①能够对中学化学基础知识融会贯通,有正确复述、再现、辨认的能力。

②能够通过对实际事物、实验现象、实物、模型、图形、图表的观察,以及对自然界、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化学现象的观察,获取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初步加工、吸收、有序存储的能力。

③能够从试题提供的新信息中,准确地提取实质性内容,并经与已有知识块整合,重组为新知识块的能力。

(2)分析和解决(解答)化学问题的能力①能够将实际问题分解,通过运用相关的知识,采用分析和综合、比较和论证、归纳和演绎等方法,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能力。

②能够将分析问题的过程和结论,用正确的化学术语及文字、模型、图形、图表等表达,并做出解释的能力。

(3)化学实验与探究能力①了解并初步实践化学实验研究的一般过程,掌握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能。

②在解决简单化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初步了解化学变化规律,并对化学现象提出科学合理的解释。

二、考试范围和要求参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北京卷)化学考试范围涵盖普通高中化学课程中的化学1、化学2、化学与生活、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5个课程模块的内容,以及《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有关内容。

将上述内容按化学的学科体系和学科特点分为: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常见无机物及其应用、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和化学实验基础五个部分。

详细内容和要求列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

为了便于考查,将高考化学命题对各部分知识内容要求的程度,由低到高分为了解、理解(掌握)、综合应用三个层次,在“化学知识内容表”中分别用罗马数字I、II、III标出,高层次的要求涵盖低层次的要求。

I、II、III的含义分别为:I—了解:对化学化学知识有初步认识,能够正确复述、再现、辨认或直接使用。

II—理解(掌握):领会所学化学知识的含义及其适用条件,能够正确判断、解释和说明有关化学现象和问题,即不仅能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III—综合应用:在理解所学各部分化学知识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的基础上,运用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必要的分析、类推或计算,解释、论证一些具体化学问题。

III.参考样题【试题9】(2010年第7题)下列物质与常用危险化学品的类别不对应...的是A.H2SO4、NaOH——腐蚀品B. CH4、C2H4——易燃液体C.CaC2、Na——遇湿易燃物品D.KMnO4、K2Cr2O7——氧化剂【试题10】(2006年第8题)已知:①向KMnO4晶体滴加浓盐酸,产生黄绿色气体;②向FeCl2溶液中通入少量实验①产生的气体,溶液变黄色;③取实验②生成的溶液滴在淀粉KI试纸上,试纸变蓝色。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上述实验证明氧化性:MnO4->Cl2>Fe3+>I2B.上述实验中,共有两个氧化还原反应C.实验①生成的气体不能使湿润的淀粉KI试纸变蓝D.实验②证明Fe2+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试题11】(2009年第8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将CO2通入BaCl2溶液中至饱和,无沉淀产生;再通入S02,产生沉淀B.在稀硫酸中加入铜粉,铜粉不溶解;再加入Cu(N03)2固体,铜粉仍不溶解C.向AlCl3溶液中滴加氨水,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过量NaHS04溶液,沉淀消失D.纯锌与稀硫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较慢;再加入少量CuS04固体,速率不改变【试题12】(2008年第12题)工业上制备纯硅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如下:SiCl4(g)+2H2(g)Si(s)+4HCl(g);△H=+QkJ/mol(Q>0)某温度、压强下,将一定量反应物通入密闭容器进行以上反应(此条件下为可逆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反应过程中,若增大压强能提高SiCl4的转化率B.若反应开始时SiCl4为1mol,则达平衡时,吸收热量为QkJC.反应至4min时,若HCl浓度为0.12mol/L,则H2的反应速率为0.03mol/(L min)D.当反应吸收热量为0.025QkJ时,生成的HCl通入100mL 1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反应【试题13】(2010年第12题)某温度下,H2(g)+CO2(g)H2O(g)+CO(g)的平衡常数K=94。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起始浓度甲乙丙c(H2)/mol/L 0.010 0.020 0.020 c(CO2)/mol/L 0.010 0.010 0.020 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试题14】(2008年第5题)据报道,我国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氢氧燃料电池车将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为运动员提供服务。

某种氢氧燃料电池的电解液为KOH溶液。

下列有关该电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正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B.工作一段时间后,电解液中KOH的物质的量不变C.该燃料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H2+O2=2H2OD.用该电池电解CuCl2溶液,产生2.24LCl2(标准状况)时,有0.1mol电子转移【试题15】(2010年第10题)下列解释实验事实的方程式不准确...的是A.0.1 mol/L CH3COOH溶液的pH>1:CH3COOH CH3COO-+H+B.“NO2球”浸泡在冷水中,颜色变浅:2NO2(g) N2O4(g) H<0C.铁溶于稀硝酸,溶液变黄:3Fe+8H++2NO3-===3Fe2++2NO↑+4H2OD.向Na2CO3溶液中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CO32-+H2O HCO3-+OH-【试题16】(2008年第6题)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CCl: B.26M3+ C. D.A.H:••••【试题17】(2007年第12题)有① Na2CO3溶液② CH3COONa溶液③ NaOH溶液各25mL,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1mol·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3种溶液pH的大小顺序是③>②>①B.若将3种溶液稀释相同倍数,pH变化最大的是②C.若分别加入25mL0.1mol·L-1盐酸后,pH最大的是①D.若3种溶液的pH均为9,则物质的量浓度的大小顺序是③>①>②【试题18】(2009年第11题)有4种混合溶液,分别由等体积0.1 mol/L的2种溶液混合而成:①CH3COONa 与HCl;②CH3COONa与NaOH;③CH3COONa与NaCl;④CH3COONa与NaHC03下列各项排序正确的是A.pH:②>③>④>①B.c(CH3COO一):②>④>③>①C.溶液中C(H+):①>③>②>④D.c(CH3COOH):①>④>③>②【试题19】(2010年第11题)自然界地表层原生铜的硫化物经氧化、淋滤作用后变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层渗透,遇到难溶的ZnS或PbS,慢慢转变为铜蓝(CuS)。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B.原生铜的硫化物具有还原性,而铜蓝没有还原性C.CuSO4与ZnS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S2-====CuS↓D.整个过程涉及的反应类型有氧化还原反应和复分解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乙醇和汽油都是可再生能源,应大力推广“乙醇汽油”B.钢铁在海水中比在河水中更易腐蚀,主要原因是海水含氧量高于河水C.废弃的塑料、金属、纸制品及玻璃都是可回收再利用的资源D.凡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物对人体健康均有害,不宜食用【试题21】(2010年第8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的结构中含有酯基B.顺―2―丁烯和反―2―丁烯的加氢产物不同C.1 mol葡萄糖可水解生成2 mol乳酸(C3H6O3)D.油脂和蛋白质都是能发生水解反应的高分子化合物【试题22】(2007年第5题)将用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的建筑采用了膜材料ETFE,该材料为四氟乙烯与乙烯的共聚物,四氟乙烯也可与六氟丙烯共聚成全氟乙丙烯。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ETFE分子中可能存在“-CH2-CH2-CF2-CF2-”的连接方式B.合成ETFE及合成聚全氟乙丙烯的反应均为加聚反应C.聚全氟乙丙烯分子的结构简式可能为D.四氟乙烯中既含有极性键又含有非极性键【试题23】(2005年第13题)可用于鉴别以下三种化合物的一组试剂是A乙酰水杨酸丁香酚肉桂酸①银氨溶液②溴的四氯化碳溶液③氯化铁溶液④氢氧化钠溶液A ②与③B ③与④C ①与④D ①与②【试题24】(2007年第11题)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操作及现象”与“溶液”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操作及现象溶液A 通入CO2,溶液变浑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