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英国高等教育状况、发展趋势与借鉴

英国高等教育状况、发展趋势与借鉴

英国高等教育状况、发展趋势与借鉴摘要:介绍英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与现状,大学的类型,发展阶段,发展趋势,涉及高校办学自主权、高教管理、质量监控机构与机制、科研与教学评估、教育拨款机制,学校收入与学生收费、海外招生、对非正规教育机构的清理整顿等方面,观察当前英国社会争论与关注的热点问题,提出我国高教值得注意和思考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英国高等教育现状趋势管理2004年暑期,我赴英国学习考察,对英国高等教育增进了了解,开阔了视野,现将英国高等教育的一些情况与个人的思考作一介绍:一、英国高等教育基本情况与现状。

英国高等教育办学历史悠久,具有良好的国际声誉。

目前,英国有100多所大学,在校大学生有200多万人,其中规模较大的(如伦敦大学)有10多万人,规模小的(如皇家学院)仅几百名学生,一般大学在校生规模为1.5万~2万人。

英国大学均由国家设立,除了一所白金汉学院为私立大学外,其他均为公立大学。

从目前英国社会的民意看,仍普遍希望国家保持公立学校的性质,延续教育、公共医疗服务等社会福利事业的传统。

目前英国高校的分布:地区大学学院合计英格兰 91 43 134苏格兰 13 7 20威尔士 9 4 13北爱尔兰 2 2 4英国(总计)115 56 171英国高校大致可分为四种办学类型,即普通大学、专业学院、开放大学、私人大学。

前三类高校的办学资金均由政府提供,后一类高校仅1所,其办学经费主要靠收取学费来支持。

从英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历史时期看,可划分为六个发展阶段:1、典型的传统大学,如牛津、剑桥大学,这些大学办学历史悠久(建于12世纪),声誉卓著,拥有高水平的教学与研究队伍,学生素质较高,办学质量可靠,办学经费充裕。

为保证其办学质量,校方一直注意控制学校的办学规模,在教学与科研上实行富有盛名的导师制。

过去,这些学校的师生比达到1:1,现在一般为1:15左右,其师生比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数。

2、古老的苏格兰大学,如格拉斯哥大学(Glasgow)、爱丁堡大学(Edinburgh)、阿伯丁大学(Aberdeen)、圣安德鲁斯大学(St Andrews);这些大学兴办于15世纪或16世纪,较之于英格兰,苏格兰的高等教育更为兴盛,且与欧洲各国联系紧密。

学生的入学年龄一般为17周岁。

3、19世纪初期,工业革命席卷英国,随之兴办的一批大学,如1832年兴办的杜伦(Durham)大学,1826年兴办的伦敦大学以及国王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学院、大学学院等,这些学院都独立地拥有各自的校长和办学董事会,实行独立办学。

4、Redbrick大学(因为这批大学的建筑物均为砖结构,有别于牛津、剑桥的古老的石头墙建筑,故俗称“红砖大学”),如老市政学院(Old Civil University)、伯明翰大学(Burkingham)、曼彻斯特大学(Manchester)、利兹大学(Leeds)等,这些大学伴随着英国近代新兴工业城镇的兴起而兴起,起初他们尚不具备高校的学位授予权,须经其他具有学位授予权的大学认可;后来这一权力,随着学校的市政管理权移交市政府而获得。

5、“校园大学”。

二战之后,随着英国“婴儿高峰期”的到来,新型高校大批涌现,英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扩张。

这些新兴学校多建立在城市市郊,如诺丁汉大学(Nottingham),东安格里亚大学(East Anglia)、约克大学(York)、兰卡斯特大学(Lancaster)、沃瑞克大学(Warwick)等,这些学校一度因其校学生具有的反战色彩和校园成为左翼政治活动中心而闻名。

这批大学至今还被教育界称为“新大学”,或因其现代化建筑物的特点而被称为“平板玻璃大学”。

6、新市政大学。

这是一批18、19世纪建立的工业技术学院(Polytechnics),这些学院几经历史上的合并、整合,直至1992年英国政府修订法律将其统统升格为“大学”,并拥有学位授予权,教育界也统称其为“现代大学”,英国有一半的大学属于这种类型。

这些大学的主要特点是:注重实用研究和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注意兴办新兴应用学科,开展职业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学生来源多样化等。

这些学校的毕业生颇受社会上用人单位的欢迎。

英国高等教育具有独立办学、保证学术自由、科研自由的传统。

高校入学不实行全国统一考试,而由各高校自主决定学生入学的具体要求,学校自主设置专业、自主决定教学内容。

学生可以自行选择学校,报考时一般每生可自主选择5~6所学校,由学生提供A级课程(A level)成绩,由校方评定,决定录取。

目前英国高校具有300多个专业学位。

英国高等教育近年来保持稳步增长的态势,现正处于深刻的变革之中。

英国政府致力于大力发展高等教育,其发展目标是至2010年,高校入学率达50%以上(而20世纪60年代英国高校的入学率为8%,在校学生仅50万人;1960年为5%,2000年则增长至35%。

);这一发展目标颇引起英国社会和教育界的争论,一方面认为招生规模的扩大,促进了社会成员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体现了社会公平、平等,一方面则争论英国社会有无必要如此高速地发展高等教育?(尽管目前日本的高校入学率已达70%,美国的高校入学率已达60~65%,这些国家的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转变为大众化教育。

)高校的生源与学生入学年龄:由于英国人口出生率下降、经济衰退和相当一部分学生高中毕业后即选择参加工作,国内学生的上大学人数基本保持平稳发展的态势,教育经费停滞不前;因此,各高校为争取有限的教育经费,争取生源,均采取更为开放灵活的招生措施,放宽入学年龄、性别、种族等的限制。

从学生入学年龄看,目前高校54%以上的入学新生为成人学生,入学年龄由以往的平均21岁以下,升高为21~24岁(不含开放教育);有的高校如东伦敦大学入学新生中成人达60%以上,其中25岁以上者占50%多。

英国政府希望到2010年全国高校大学生入学率达到50%以上,且进一步扩大高校学生的出口,并打算将大学生的入学年龄进一步放宽到30岁以上。

从学生的性别上看,女性大学生的入学比例近年来大幅上升,达到60%;这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和社会的文明程度;从种族学生入学比例看,(英国6000多万人口的94%为白色人种,6%为有色人种)目前有色人种的大学生比例已达17%,而有的学校(如东伦敦大学)则达55~60%;这反映出对种族歧视的淡化与社会的和谐程度;从大学生毕业后的流向看,直接就业的为68%,继续深造的为20%。

英国高校目前年财政收入为156亿英镑,其中90多亿来自政府拨款,约40亿来自学生学费收入,其余为各渠道收入,主要是与科研、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与开发。

这些收入的2/3用于支付高校教职员工的薪酬,一般大学校长的年薪在12万-20万英镑之间。

对大学生的上学费用,由过去基本上由政府资助已转变为目前部分学费由个人支付;可以预见,今后英国高校学费的收取将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

英国高等教育日趋国际化,高校向海外招生受到政府鼓励,这也成为许多高校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之一;尽管政府对大学在国内招生的规模和学费收取,有着明确而严格的规定和约束,但高校向海外招生尤其是争取欧盟以外国家和地区的学生却受到政府支持,对高校不实行招生数量的限制,允许向这类海外学生收取全额学费,且不做学费收取上限的刚性规定。

目前英国招收海外学生所收的学费年收入已达15亿英镑。

预计今后5年,接受海外学生的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招收研究生的比例将翻一番,学费还将继续提升。

近年来,英国一些高校或独自或组成招生联合体对外招生,每年都到中国大陆、港、台举办英国高等教育展,每次参加对华招生的学校达上百所,积极扩大英国高等教育在华人社会的影响;美国“9.11”事件后,对外签证难度明显加大,加之托福考试模式改革,大批的中国学生有意转向英国留学,在英国海外留学生中,一些大学的中国留学生已占有相当的比重,这些大学对招收中国学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可以预见我国大学生赴英留学将继续呈现上升的趋势。

二、英国大学的管理与质量监控。

英国大学基本上由国家设立,对大学的管理、质量监控与经费划拨,主要由国家高等教育基金会(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均各自独立设置)通过大学质量监控机构——“高校质量保证委员会”(或译为“质量标准局”,即Quality Assurance Agency for Higher Education ,简称QAA)进行。

为保证教育质量和教育经费投入的可靠性、有效性,由高教专家、相关机构权威人士组成的“(QAA)”,对各高校定期进行教育质量检查、评估、监督与管理。

该组织既不隶属于政府又不属于高校,而是实行第三方监督的体制,在工作上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学术性和权威性,政府无权解聘该组织的成员。

QAA是一个常设机构,其日常工作人员有50多人,并聘请一大批具有丰富高教管理经验的专家和相关人士组成,由其支付专家薪酬,专家只对QAA负责;经过QAA严格的培训,按照统一的评估标准,对学校进行评估考察。

对各高校的科学研究质量、教学质量的评估分别进行,每隔几年周期性地滚动进行。

科研评估,由学校提供其各院系所从事的研究项目、论文发表情况、科研项目的效益,所培养资助的研究生的数量、未来研究计划等情况;由专家组成学科评估小组按照五个等级进行打分,一般每四年进行一次。

教学评估,分院系进行,主要使用六项指标:即课程设计、课程内容与组织、教学与考核、学生收获与成绩、帮助与指导学生、信息资源的质量标准与提高,进行打分,评定等级:满意或优秀(苏格兰还设有“非常满意”);一个院系可能在其它方面得分很高,但若有一项主要指标(如同我国高校评估的核心指标)不合格,则该系需重新接受审核。

在QAA之外,还有一些行业性、专业性很强的机构应邀对大学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社会需求,科研项目、成果开发进行考察评定,检查指导,这也起着相当学术性、权威性的作用和影响。

对高校的评估统一标准,形成制度,严格程序,操作规范,其评估报告具有很强的指导性、针对性和影响力,评估结果与政府拨款直接相关,也影响学生对学校的选择,且在媒体和网站上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的选择、评定与监督,这自然受到政府、社会尤其是学校的高度重视、严肃对待。

伴随欧洲一体化的进程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目前英国正在探讨建立适应欧盟乃至国际社会认可的英国高等教育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组织启动了“Bologna程序”(因国际高等教育评价机构会议在意大利Bologna市召开而命名)。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英国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与监控正走向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对我国高教管理很有借鉴意义。

目前两国在这方面的交流日益深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影响已经体现。

英国大学的办学经费由政府按在校生人数核拨(学校申报,经过批准);对高校的财政资助主要通过大学拨款委员会来进行,该组织的成员由政府指定,并可随时解聘,以保证政府的教育政策得以贯彻执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