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仪分实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版

仪分实验期末考试复习提纲2.0版

仪器分析实验复习提纲1、紫外可见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光源;紫外-可见光谱分析分别使用的比色皿;紫外可见光波长范围;物质浓度对吸光度和摩尔吸光度的影响答:可见光区是钨灯,紫外区是氢灯、氘灯。

在紫外区须采用石英池,可见区一般用玻璃池。

紫外可见光波长范围是200~800nm。

根据A=—LgT=Kbc(c是摩尔浓度,即mol/L。

在本教材中指明:当c是用质量浓度时,测出的A是吸光度;当c是用摩尔浓度时,测出的A是摩尔吸光度。

在实验条件一定时,当b确定时,吸光度、摩尔吸光度与物质浓度c成正比。

2、阿司匹林含量的测定:阿司匹林药品的主要成分及杂质;为什么用双波长测定阿司匹林含量可消除水杨酸的影响?答:主要成分是乙酰水杨酸,主要杂质是水杨酸。

在阿司匹林吸收峰276nm波长处,水杨酸也有吸收。

经精确测定,水杨酸在322nm与276nm波长处的吸收度相等,而阿司匹林在两个波长处的吸收度差较大,因此选择276nm与322nm 为测定波长,可以消除干扰。

3、荧光分析法:影响奎宁荧光产生的因素;荧光光度计的组成部件及其放置位置;荧光测量时所用比色皿的特点及原因。

答:影响奎宁荧光产生的因素是:①溶剂:溶剂能影响荧光效率,改变荧光强度,因此,在测定时必须用同一溶剂。

②浓度:在较浓的溶液中,荧光强度并不随溶液浓度呈正比增长。

因此,必须找出与荧光强度呈线性的浓度范围。

③酸度:荧光光谱和荧光效率常与溶液的酸度有关,因此,须通过条件试验,确定最适宜的pH值范围。

④温度:荧光强度一般随温度降低而提高,因此,有些荧光仪的液槽配有低温装置,使荧光强度增大,以提高测定的灵敏度。

Rohs检测仪⑤时间:有些荧光化合物需要一定时间才能形成;有些荧光物质在激发光较长时间照射下会发生光分解。

因此,过早或过晚测定荧光强度均会带来误差。

必须通过条件试验确定最适宜的测定时间,使荧光强度达到量大且稳定。

⑥共存干扰物质:有些干扰物质能与荧光分子作用使荧光强度显著下降,这种现象称为荧光的猝灭(quenching);有些共存物质能产生荧光或产生散射光,也会影响荧光的正确测量。

故应设法除去干扰物,并使用纯度较高的溶剂和试剂。

荧光用的样品池须用低荧光的材料制成,通常用石英,原因是尽可能的保证所检测到的荧光信号是由待测元素本身发射的,增加实验的可信性与科学性。

形状以方形和长方形为宜。

注意:在原子荧光中,要求激发光源与检测器处于直角状态。

为什么?这是因为要避免透射光对荧光测量的干扰在原子荧光中,为了检测荧光信号,避免待测元素本身发射的谱线,要求光源、原子化器和检测器三者处于直角状态。

而原子吸收光度计中,这三者是处于一条直线上。

组成部件:光源·激发单色器·样品池·发射单色器·检测器·数据处理+仪器控制4、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光源;答:必须使用待测元素制成的锐线光源。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组成部件及各部件的作用;答:光源(原子吸收光源的作用是发射待测元素的特征谱线。

)、原子化器(原子化器的作用是将试样中的待测元素转化为基态原子,以便对特征光谱线进行吸收。

)、分光系统(分光系统的作用是将待测元素的分析线与干扰线分开,使检测系统只接收分析线。

)、检测系统(作用是把单色器分出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经放大器放大后以透光率或吸光度的形式显示出来。

)。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原子化器的类型;答:火焰原子化器、石墨炉原子化器和低温原子化器。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定量的基本原理-吸光定律;答:在一定的实验条件下,待测元素原子总数目与该元素在试样中的浓度成正比,即:A=Kc原子吸收光谱法与原子发射光谱法的异同点;答:原子发射光谱法(AES),原子吸收光谱法(AAS)的比较:A)基本原理:AES:基于激发态原子所发射的特征谱线来分析的。

AAS:基于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定谱线的吸收来分析。

B)仪器结构:AES:原子化系统(激发源)→单色器→检测系统AAS:光源→原子化系统→单色器→检测系统C)干扰情况:AAS干扰较少(相对于AES 而言)∵吸收线(AAS空心阴极灯产生的)<<发射线(AES产生的)∴吸收谱线重叠<<发射谱线重叠D)灵敏度情况:AAS灵敏度较高(相对于AES 而言)因为基态原子数N0>>NjAAS:N0对特定谱线的吸收;AES:Nj所发射的谱线。

所以AAS测定的是大部分原子,故AAS灵敏度高。

7、自动电位滴定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的氮含量实验自动电位滴定中,指示终点的方法;强化铵根酸度的方法;电位滴定法测定酱油中氨基酸态氮含量时三次滴定的作用;本实验使用的工作电极和参比电极;答:电位滴定法就是用电极电位的突跃来确定终点的方法。

根据氨基酸的两性作用,加入甲醛以固定氨基的碱性,使羧基显示出酸性,将酸度计的玻璃电极及甘汞电极(或复合电极)插入被测液中构成电池,用碱液滴定,根据酸度计指示的pH值判断和控制滴定终点。

第一次用氢氧化钠滴定时,是进行样品处理,第二次滴定才是氨基酸的滴定,第三次滴定是空白滴定。

用银电极作为指示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作为参比电极。

8、溶出伏安法实验1)在循环伏安中需要使用的三电极体系,分别是哪三种电极体系,为什么需要使用三电极体系?答:玻碳电极(工作电极),饱和甘汞电极(参比电极),铂丝电极(辅助电极)。

防止参比电极电位变化过大。

2)阳极溶出伏安法中如何选择富集电位?为什么?阳极溶出法为什么有较高的灵敏度?溶出伏安法包括哪些过程。

答:比待测组分的还原峰电位更负,比氢的还原电位更正。

阳极溶出法有较高的灵敏度的原因是存在富集过程。

阴极溶出伏安法中如何选择富集电位?为什么?富集时间对溶出峰电流有何影响?答:比待测组分的氧化峰电位更正,比氧的氧化电位更负富集时间短时,随富集时间延长,溶出峰电流迅速增大。

但富集时间长时,继续延长富集时间对溶出峰电流的影响变小,最后趋于稳定。

溶出伏安法包括富集与溶出过程。

3)什么是极谱法?什么是半波电位?极谱法定性及定量分析的依据分别是什么?答:极谱法是一种在特殊条件下的电解分析方法(以表面积小滴汞电极作工作电极,大面积的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在静止的稀溶液中进行电解),它是伏安法的特例。

当电流等于极限扩散电流id的一半时所对应的电位称之为半波电位。

当溶液的组分和温度一定时,同一种物质的半波电位是确定的,不随物质的浓度而变化,而且不同物质其半波电位不同。

因此半波电位可作为极谱定性分析的依据;极谱定量分析的依据是:Id=KC9、循环伏安法实验:循环伏安法实验中,氧化还原峰峰电流i p与待测物浓度C及电势扫描速度v的关系;如何从循环伏安图上的信息判断电极过程是否可逆?答:对于可逆反应,则曲线上下对称,此时上下峰电流的比值及峰电位的差值分别为:△Ep与循环电压扫描中换向时的电位有关,也与实验条件有一定的关系,其值会在一定范围内变化。

一般认为当△Ep为55/nmV至65/nmV 时,该电极反应是可逆过程。

10、气相色谱实验气相色谱仪的组成;答:气路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检测系统,记录系统,控温系统常用的气相色谱检测器类型,测定芳香烃化合物时宜选用何种检测器;答:选用氫火焰离子检测器(FID)实验中使用的载气,燃气;答:载气是N2,燃气是H2+O2色谱定量的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使用条件;答:归一化法,内标法和外标法。

1.归一化。

条件:试样中所有组分必须全部出峰。

2.内标法。

条件:内标物应能溶于试样中,气色谱峰应与试样各组分的色谱峰分开,且与待测组分色谱峰位置接近。

内标物的加入量应与待测组分的含量接近。

3.标准曲线法(外标法)条件:在严格控制实验条件的情况下,适用于大批量试样的快速分析。

气相色谱仪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的部件;答:进样系统,分离系统和检测记录系统。

11、高效液相色谱实验高效液相色谱仪的主要部件;答:贮液器,高压泵,梯度洗脱装置,进样器,色谱柱,检测器,记录仪,收集器液相色谱分离的依据;答:根据物质在色谱柱上的作用力大小不同,它们的分配比不同,在柱内的移动速率不同,因而先后流出色谱柱。

六通阀进样;答:流动相极性及流速对保留时间的影响?答:如果采用极性固定相和相对非极性流动相,就称为正相;如果采用相对非极性固定相和极性流动相,则称为反相。

正相色谱的流出顺序是极性小的先流出,Ac v D n i p 2/12/12/351069.2⨯=极性大的后流出,故在正相色谱中,极性小的流速快,保留时间短:极性大的流速慢,保留时间长。

反相色谱中极性大的流速快,保留时间短;极性小的流速慢,保留时间长。

何谓正向液相色谱?何谓反相液相色谱?答:以极性物质作为固定相,非极性溶剂作流动相的液液色谱,称为正相分配色谱,适合于分离极性化合物。

非极性物质为固定相,而极性溶剂为流动相的液液色谱称为反相分配色谱,这种色谱方法适合于分离芳烃、稠环芳烃及烷烃等化合物。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混合试液时流出顺序;答:混合试液中极性或者是极性大先流出色谱柱,非极性或者是极性小的后流出色谱柱。

反相液相色谱常用的流动相;答:此时流动相的主体为水,加入<10%的改性剂,如二甲基亚砜、乙二醇、乙腈、甲醇、丙酮、对二氧六环、乙醇、四氢呋喃、异丙醇等。

12、仪器分析常用的定量方法标准曲线法和标准加入法的操作过程;以下的操作过程以测定吸光度A为例:答:1、标准加入法(作图法):取几份相同量的被测试液Cx,从第二份试液开始,分别加入不同量的被测元素的标准溶液,最后稀释至相同体积,使加入的标准溶液浓度(Cs)为0、C0、2C0 、3C0…,然后分别测定它们的吸光度A(A=K ( Cx + Cs )),绘制吸光度(A)对加入的标准溶液浓度( Cs )的校准曲线,再将该曲线外推至与浓度轴相交。

交点至坐标原点的距离Cx即是被测元素经稀释后的浓度。

使用时应注意:(1)加标准前后均应在线性范围内;(2)最少采用四个点(包括试样溶液)来作外推曲线,并且第一份加入的标液与样液的浓度之比应适当。

这可通过试喷样液和标液,比较两者的A来判断;(3)此法只能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响,不能消除分子吸收、背景吸收等的影响;(4)对斜率太小的曲线,容易引进较大的误差。

2、标准曲线法:配制一系列标准溶液,在给定的实验条件下,分别测得其吸光度A,以A为纵坐标,待测元素相应的浓度c为横坐标,绘制A-c标准曲线。

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测出待测试样溶液的吸光度,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即可求出待测元素的含量。

标准曲线法的优点是大批量样品测定非常方便,但不足之处是对个别样品测定仍需配制标准系列,手续比较麻烦,特别是组成复杂样品的测定,标准样的组成难以与其相近,基体效应差别较大,测定的准确度欠佳。

荧光分析法测定奎宁时,影响奎宁荧光产生的因素有哪些;答:荧光分析法测定奎宁时,对奎宁荧光产生影响的因素:①溶剂:溶剂能影响荧光效率,改变荧光强度,因此,在测定时必须用同一溶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