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上期期末考试复习提纲一、考试时间;2019年1月21日(周一)上午8:00-10:30二、考试要求:按要求,按规矩,步骤做好,剩下的交给时间验证!你只管努力,上天自有安排!审题方面:务必“点点圈圈画画”不得读一半题就扔下,虎头蛇尾必结恶果!做题方面:力争做到“会的作对,对的全对”,数字计算,受力分析,过程判断,步骤完善等方面。
心态方面:心态平和,尽力就好!题简单大家都简单,难都难,只要把基础的、中难度题做全对,分数肯定不会低,保证基础题的情况下,再攻克难题!三、材料准备:《复习提纲》+《知识清单》+综合试卷四份+专项训练系列+专题系列四、复习要点:(知识点复习+实验复习+大题复习)(一)知识点复习1、物理学史:(1)对自由落体的研究:古希腊亚里士多德认为:物理下落的快慢是有他们的重量决定的。
(观点错误)伽利略通过实验和逻辑推理结合起来,认为重物体和轻物理下落一样快!他让小球沿着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用来“冲淡”重力,时间长,容易测量。
(2)对物体运动原因的研究:(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伽利略理想实验以可靠事实为基础,经过科学抽象,深刻反映自然规律。
并不是由实验直接总结出来的规律。
b、亚里士多德的观点:即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伽利略否认这一观点,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c、运动状态改变,必有力的作用;有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不一定改变。
(注意平衡力)d、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任何物体、任何时候都有惯性;惯性不是力;惯性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
2、基本概念、知识点的考察:(1)质点、参考系、时刻与时间间隔、标量矢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等(2)七个国际单位;其中三个力学基本单位。
注意基本单位和基本物理量不一样。
(3)超重、失重。
a、判断超重失重只看加速度方向,加速度向上,超重(视重>重力):加速上升,减速下降加速度向下,失重(视重<重力):减速上升,加速下降b、本质:支持力或者拉力等视重发生变化,自身重力并未改变。
c、可能与图像结合判断超重失重,一定要会列相关的牛顿第二定律等式!(4)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一定能够区分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两个重要情境:拔河、火箭喷气式飞机)3、图像问题(必考题)(1)V-t图像;加速度方向?速度方向?位移怎么看?折点、与横轴交点什么含义?加减速怎么看?(2)X-t图像:速度方向?位移怎么计算?一般看不出加速度,除非明确告诉匀变速或者抛物线,而且可能要用到“倒置”思想。
(3)a-t图像:面积表示速度变化量;横轴之上速度变化量为正值,表示速度增加;横轴之下,速度变化量为负值,表示速度减小。
通用做法是准确翻译为V-t图像,在进行分析! 注意考虑,图像是否穿过横轴。
除了原本的v-t图像、x-t图像、a-t图像仍要重视之外,更要重视动力学问题中的图像结合问题。
例:静止于粗糙水平面上的物体,受到方向恒定的水平拉力F 的作用,拉力F 的大小随时间变化如图甲所示。
在拉力F 从0逐渐增大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如图乙所示,g 取10m/s2。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至某一值并保持不变B. 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C. 物体的质量为6kgD. 4s 末物体的速度为4m/s 相似题:导学案84页例3、固学案49页10题4、受力分析a 、要有分解加速度的意识。
活页115页4题、周清附加题第3个选择、固49页12题b 、连接体:灵活选取整体法、隔离法 “一起运动”“相对静止”等说明两者加速度相等,也是整体加速度。
“先整体后隔离”或者“先隔离后整体” 导83页例1、活页131页2、3、5、8题例:(多选)如图所示,在粗糙水平地面上放着一个截面为四分之一圆弧的柱状物体A ,A 的左端紧靠竖直墙,A 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 ,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把A 向右移动少许后,它们仍处于静止状态,则( )A 、B 对墙的压力增大 B .A 与B 之间的作用力减小C .地面对A 的摩擦力减小D .A 对地面的压力减小例: (多选)如图所示,一铁架台放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轻质细线悬挂一小球,开始时细线竖直,现将水平力F 作用于小球上,使其缓慢地由实线位置运动到虚线位置,铁架台始终保持静止,则在这一过程中 ( )A .水平拉力F 是恒力B .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一定不变C .细线的拉力变小D .地面对铁架台的摩擦力增大c 、关于摩擦力的受力分析: 注意相互作用力、受力情况与物体状态的匹配例:如图所示,物体a 、b 和c 叠放在水平桌面上,水平力Fb=5 N 、Fc=10 N 分别作用于物体b 、c 上,a 、b 和c 仍保持静止。
以f1、 f2、 f3分别表示a 与b 、b 与c 、c 与桌面间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则( )A. f1=5 N, f2=0, f3=5 NB. f1=5 N, f2=5 N, f3=0C. f1=0, f2=5 N, f3=5 ND. f1=0, f2=10N, f3=5 N(连续两年三门峡统考都有命题,请务必重视!)有时候告诉动摩擦因数不是为了得到摩擦力,而是通过平衡条件得摩擦力以后,用最大静摩擦力进行验证的。
5、共点力的平衡问题a 、静态平衡(三种方法、选好三角函数,务必计算准确)b 、动态平衡(三种方法、适用范围,注意图解法是否有极值)每个类型一定要自己亲自操作!! (连续三年三门峡统考都有命题,请务必重视!) 6、瞬时性问题 先对初始状态进行准确的受力分析,然后判断变化瞬间哪些力消失,哪些力仍存在,最后计算加速度。
《专题五 动态平衡》、高一上期期末考试物理模拟题5例:如图所示,一质量为m 的小球在水平细线和与竖直方向成θ角的弹簧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 试分析剪断细线的瞬间,小球加速度的大小和方向.7、力与运动的关系某一力的改变会影响合外力,从而影响加速度大小、方向,结合速度方向,判断物体加减速。
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必须先明确受力,才能判断运动情况。
对应习题:导70页例1、固43页7题、11题、53页9题、8、曲线运动:a 、曲线运动的性质;三者位置关系;曲线运动的条件b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本质是对描述物体运动的三个物理量位移、速度、加速度进行合成分解。
c 、常见“四种分运动、合运动的条件结论”d 、小船渡河问题(两类问题,每类问题三个小问)e 、关联速度问题(三句话,在笔记上)有出现大题的可能,一定要通过结合图像将物体的“受力情况”与“运动情况”对应出来!!《专题:共点力的平衡》试卷找出来! 《专题五:动态分析》试卷很重要!亲自操作!物体的实际运动方向就是合速度方向; 一般将合速度方向分解为沿绳与垂直于绳两个方向的分速度; 同一根绳上的两个速度相等。
(二)实验要点:(重要考点) 三个实验:“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之间的关系”+“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 1、“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第一次操作,用两只弹簧互成角度的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 ,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用铅笔描下O 处位置、此时两细线的方向。
(2)第二次操作,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到同样位置O ,记下弹簧测力计示数、及细线的方向。
(3)区分理论值和实验值:理论值:一定处在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 实验值:一定沿着OA 方向(4)读数:分度值为0.1N ,需估读,即读数到小数点后两位。
分度值为0.2N ,不需估读,即读数到小数点后一位。
2、探究加速度与质量、力之间的关系(1)采用控制变量法。
(2)平衡摩擦力(通过斜板垫木块的方式,不悬挂重物,依靠小车自身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摩擦力平衡,通过观察纸带上的点均匀分布,使小车匀速运动,从而平衡摩擦力;切记只平衡一次)(3)小车质量远大于重物质量时,才认为重物重力等于小车所受合外力。
(4)先打开电源、再释放纸带。
(5)拉小车的线应该与斜板平行。
(6) a-F 图像与横轴有交点,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够;a-F 图像与纵轴有交点,斜面倾角太大,平衡摩擦力过度;a-F 图像上端弯曲:未满足小车质量M 远大于砝码质量m.(7)务必会计算纸带加速度。
(偶数段、奇数段,转换单位,计算准确)问:问什么要小车质量远大于重物质量?3、探究平抛运动的运动规律实验步骤:(1)安装调平:要使斜槽末端保持水平。
方法:将小球放在末端,不运动,即证明末端水平。
(2)建立坐标系:坐标原点选小球在槽口末端球心的投影处,用重垂线保证竖直画出过原点的竖直线Y 轴。
(3)确定球的位置:将小球从斜槽某一位置(尽量使轨迹从坐标纸的右下方出去)静止释放,然后让小球由同一位置自由滚下,粗略确定小球位置并用铅笔描出小球位置,坐标纸上记下该点,同样方法确定其他各点位置。
(4)描点画轨迹。
重难要点:(肯定要用到逐差相等、平均速度推论)如图所示为一小球做平抛运动的闪光照片的一部分, 图中背景方格的边长均为5cm,如果g 取10m/s2,那么: 闪光的时间间隔是______s ; (2)小球运动中水平分速度的大小是______m/s ; (3)小球经过B 点时速度大小是______m/s.(三)大题复习: 1、运动学:匀变速直线运动;追击相遇问题例1:匀变速直线运动:可能“平均速度”推论、“若干个比例”就是解题的突破口如图所示, 某同学测出一棵苹果树树干部分的高度约为1.6m ,一个苹果从树冠顶端的树梢上由于受到扰动而自由下落,该同学测出苹果经过树干所用的时间为0.2s ,重力加速度取10m/s 2,则:(1)苹果树树冠部分的高度约为多少?(2)苹果落地时的速度为多大?例2:○1速度相等往往是追上、追不上、有最大距离、最小距离的临界:若速度相等时X 后-X 前>=X 距离,则能追上;若速度相等时X 后-X 前<X 距离,则追不上;若慢追快,则速度相等时有最大距离;若快追慢,则速度相等时有最小距离;○2若被追者是减速运动,一定要注意是在减速阶段追到的还是已经停止追到的。
近年来隧道交通事故成为道路交通事故的热点之一.某日,一轿车A 因故障恰停在某隧道内离隧道入口50 m 的位置.此时另一轿车B 正以v 0=90 km/h 的速度匀速向隧道口驶来,轿车B 到达隧道口时驾驶员才发现停在前方的轿求时间间隔T 的两种方法:1、告诉频率,则T=1/f2、告诉平抛运动三点,则竖直方向应用逐差相等求 求初速度V0的两种方法:1、告诉某一点坐标,用两个分位移公式求;2、告诉平抛运动三点,在在时间T 知道的前提下,利用水平位移X=vt 求。
切记:单位转化。
车A并立即采取制动措施.假设该驾驶员的反应时间t1=0.57 s,轿车制动系统响应时间(开始踏下制动踏板到实际制动)t2=0.03 s,轿车制动时加速度大小a=7.5 m/s2.问:(1)轿车B是否会与停在前方的轿车A相撞?(2)若会相撞,撞前轿车B的速度大小为多少?若不会相撞,停止时轿车B与轿车A的距离是多少?2、力学:共点力的平衡;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例3:整体法、隔离法是整体、局部的思维,具有统一性,整体法时相互作用的内力不考虑,隔离法时要考虑相互作用的力,即“内力”要画出来,注意力符号的一致、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