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2013-2014语言学专业博士入学笔试
此次笔试共有有五道题目,其中第一道必做,后四道中选做两道。
1.给了乔姆斯基(2001)的一段话,大意是语言虽然会受到环
境的影响,但是却是由基因决定的一种认知能力,是大脑认知体系的一个子系统(subsystem)。
然后是O’Grady(2010)的一段话,关于浮现主义(emergenism),大意是语言的习得由“非语言因素”决定,如认知,记忆,输入,交际等等、要求:概况上述两种语言观,说明你的理解,然后对其进行评价(critically)
2.语音题:sectionA---对“juncture”下了个定义,指的是语音
的分界点(?),如great eyes,听起来也可以理解为grey ties。
有人做了一个研究,研究的是英式英语(BE)、新加坡英语(SE)和港式英语(HKE)中的语音分界点,被试分别是上述三种英语的speaker,让他们听辨BE、SE和HKE,记录了正确率和反应时,有三个图表。
要求:观察总结“patterns”,并分析原因。
----这个没看明白,语音学学得不好
还有一个sectionB,忘记了,也是跟语音有关的
3.Section A--四组句子,一正一误
(1)He asked Mary to leave on her own.
*He asked Mary to leave on his own.
(2)Peter ordered Mary to leave on her own.
*Peter ordered Mary to leave on one’s own.
(3)Peter cancelled the trip to save money for himself.
*Peter cancelled the trip to save money for oneself. (4) To behave oneself is very important.
*To behave himself is very important.
要求:
1)为每组的正确句子画出树形图
2)运用Case theory 和Binding Theory 解释错句
3)上述理论多大程度上是Universal的?用你自己的语言的例子进行说明。
Section B---(1)上来就是一个什么“deictic theory”(indexism),让给几个代表的表达,这个根本没听说过
(2)有人认为tense时态属于deictic,是否属实?
4.SectionA---选3个进行注解
1)UG
2) Motherese
3)boottrapping in language acquisition
4) overgeneralliztion
5) Complementary Exclusivity Theory
第六个忘了
Section B---关于双语者的。
有人提出了一个“Complementary Principle”,大意是双语者获得并运用两种语言,根据不同的目的,不同的语境(domain),不同的人调整运用。
接着是两个描述:
a.父母双方语言不同,或者在移民家庭,双语者有两种语言,家庭语言和社区语言
b.双语者的能力competence比较特殊
要求:讨论上述的“互补原则”,分析相关因素,并结合a或者b分析二语习得中双语者表现出的多样性和异质性。
4.设计一个ERP或者FMRP的实验,研究某一句法特征的习得。
要求:设计所用的刺激;具体的操作步骤;预期结果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