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英玻璃行业50年1在国民经济、国防中的作用石英玻璃是现代科学技术的重要新材料。
为电光源、电子、激光和航天航空等高技术领域提供了大量关键材料。
石英玻璃是最优秀的玻璃材料,号称玻璃之王。
它具有优秀的耐高温特性,广泛用于第二代,第三代新型照明光源,每年使用石英玻璃2000吨,生产卤钨灯3亿只、汞灯1500万只,还用于制造氙灯,脉冲灯,原子光谱灯等现代科技不可缺少的光源;石英玻璃由纯二氧化硅组成,是电子工业不可缺少的高纯材料,生产硅单晶用的坩埚,集成电路制造用的扩散管及仪器器皿都是用石英玻璃制造的;熔石英玻璃微粉膨胀系数小,纯度高,强度大,是集成电路塑封料优选添加剂;石英玻璃具有极低的光谱损耗,是制造光导纤维的主导材料;石英玻璃具有从紫外到红外宽的透过区,耐急冷急热性能好,是航天航空无可替代的光学材料;军工配套用的石英玻璃纤维和掺杂石英玻璃以及冶金用的石英玻璃陶瓷、化工用的耐酸石英玻璃管道;等等,石英玻璃产品在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概况我国现有石英玻璃生产企业40余家,职工近万人,年产石英玻璃3000吨,产值3.5亿。
共分4大类29个品种。
电光源用普通石英玻璃管,稀土掺杂石英玻璃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我国石英玻璃行业有四个特点;一、企业小,高分散。
国外石英玻璃生产集中在几个大的跨国公司手中,经济势力雄厚,工艺先进,产品质量好,生产规模大。
我国全行业产值不足它们的十分之一。
二、多数企业技术装备落后,低水平重复,产品等级低。
三、生产能力严重过剩,无序竞争,价格下滑,多数企业亏损。
四、技术人员缺乏,多数企业没有大学学历的技术人员。
石英玻璃产品从1985起由部管产品下放为地方管理,石英玻璃企业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竞争,经过十几年的优生劣汰,适者生存的竞争,技术进步很快,其速度远超过计划经济时期,缩小了国内和国外的差别,激烈的竞争,迫使企业加强管理,减少开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质量。
无序竞争造成大批企业破产,大量投资损失,但破产的是没有发展前途的企业,损失的是低水平投资,而少数优秀企业脱颖而出,他们代表着石英玻璃行业的希望和前途。
这是社会进步体现和必然结果。
石英玻璃行业形势良好表现在以下7个方面;一、企业规模扩大,数量减少。
现在一家企业的产量超过1990年全行业的产量。
二、质量大幅度提高,成本大幅下降,出口逐年增加是良好的证明。
三、通过引进、合资,工艺装备水平大幅度提高,五、新产品不断增加。
六、上缴国家税收大幅增加。
七、一些私营、合资企业不需国家投资,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东方网12月11日消息:近日,在中国日用玻璃协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员代表)大会上,中国日用玻璃协会、中国轻工业联合会联合授予凤阳县“中国日用玻璃产业基地”荣誉称号,这是我国第一个日用玻璃产业基地。
2005年,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协会、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曾联合授予凤阳县“中国优质石英砂原料基地”称号。
凤阳县石英石资源储量达100亿吨以上,原矿SiO2平均含量在99.3%以上,其品位和储量均位居华东地区之首,在全国也名列前茅。
其石英产品主要有高级玻璃用砂、精制石英砂、精制干燥砂、普通石英砂和铸造砂,广泛应用于生产太阳能管、浮法玻璃、玻璃器皿、光学玻璃、电视机玻壳、铸钢、精密铸造及泡花碱生产等行业,近年来,该县重点发展硅(玻璃)、太阳能光伏等特色产业,全面打造硅(玻璃)产业基地,玻璃产品品种己达3000多个,玻璃制品销售量约占全国的四分之一,成为亚洲地区最重要的保温瓶胆生产基地,玻璃器皿产品基本覆盖全国80%市县,水晶块料占全国市场份额的三分之一。
据悉,凤阳县已于2008年底编制了千亿元硅(玻璃)产业发展规划,计划到2022年实现硅(玻璃)产业销售收入1000亿元的目标,此规划被列入安徽省861行动计划。
目前,凤阳已有法国、比利时、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和我国台湾、香港地区等国内外知名硅(玻璃)企业在凤阳投资进行石英砂业开采加工、硅(玻璃)深度梯度开发和资源综合利用,玻璃企业已发展到35家,其中投资亿元以上企业达30家。
强化自主技术优势拓展石英坩埚市场石英玻璃坩埚是单晶硅生产关键必需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等诸多行业。
通过石英料二次烘烤工艺革新,晶龙阳光硅谷公司在国内同业中率先解决了坩埚内大气泡问题。
石英玻璃坩埚是单晶硅生产的关键必需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等诸多行业。
阳光硅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股份制高科技民营企业,以生产太阳能单晶硅片、电弧石英坩埚为主。
公司成立3年来,先后建成线切1号、2号、3号硅片加工车间、石英车间。
拥有多线切割机61台,石英坩埚生产线8条,产能分别达到8000万片和8万只。
自主技术开拓石英坩埚市场2006年6月,阳光硅谷石英生产部成立,从此开始了坩埚的生产。
同月,开始安装低压配电盘、除尘系统、冷却系统、超净恒温系统、空压机系统等设备。
同年11月7日,石英坩埚1号、2号生产线试生产成功,计算整理出电弧石英坩埚生产的一整套较合理成熟的工艺参数,解决了不同规格产品的熔制电流、电压选择、模具转速、电极选配、熔制时间确定等问题,11月18日正式投产。
2007年,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又完成3号、4号生产线安装,5月正式投产;10月开始安装5号、6号生产线。
至2007年底,石英生产部拥有8条石英坩埚生产线,6条生产线已正式投产,以生产16英寸-22英寸电弧石英坩埚为主。
共有6台石英离心成型机,自制喷砂机2台,切边倒角机5台,自制冲埚台4台,擦埚机2台,循环系统一套,冷却系统一套,纯水设备2台。
阳光硅谷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电弧法技术生产石英坩埚,市场前景广阔。
石英玻璃坩埚是单晶硅生产关键必需品,广泛应用于电子、化工等诸多行业,石英生产部用电弧法制造的半导体半透明石英坩埚是拉制大直径单晶硅,发展大规模集成电路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产品完全能满足美国GE、日本申和以及国际通用标准DHS。
石英生产部先后完成了18英寸半透明石英坩埚研制、石英离心成型机的自动化改造、高强度夹层坩埚研制、无碱低铝石英坩埚及喷涂技术研制等10余项科技创新课题。
各项创新每年为晶龙节约资金2500余万元。
通过石英料二次烘烤工艺革新,在国内同业中率先解决了坩埚内大气泡问题。
作为一家全国最大的石英坩埚生产企业,阳光硅谷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2006年公司实现产值6.5亿元,利税1.8亿元。
2007年公司实现产值10亿元,利税3.3亿元。
今年1~10月份,实现销售收入17.1亿元,利税6.7亿元。
重视产品质量与创新近几年,光伏行业发展速度十分迅猛,为企业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让企业面临挑战。
晶龙阳光硅谷公司坚持“科学决策、稳健发展”的战略决策,在发展石英制品的同时,还完善了硅片加工、拉晶生产等太阳能产业链,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同时,公司着重在产品质量上大做文章,确保以高质量的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
公司自成立以来就实施了科技创新战略,以科技创新带动企业发展。
一是领导对创新工作高度重视,建立了创新办公室,每年根据市场情况和企业生产实际确定研发项目,进行科技攻关,形成了群众性创新的良好局面。
二是进一步完善了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将利润的5%用于科技创新,确保了研发经费。
三是完善了创新激励机制。
对于科技创新贡献突出的人员,给予重奖重用,营造了浓厚的创新氛围。
仅2007年,公司就完成了高强度夹层坩埚的研制,无碱低铝石英坩埚及喷涂技术的研制,20英寸、22英寸大直径石英坩埚的研制等科技创新10余项。
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于人才,人才是兴企之本。
我们认为,企业的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必须具有高学历、精湛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这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法宝。
质量是企业的命脉。
公司牢固树立质量就是企业生命的意识,始终把“做产品当作做人品”,把“做企业当作做品牌”,做到了机构(品质部)、人员(技术精湛的质检队伍)、制度(完善严格的质量标准和制度)三落实。
在各个环节严格把关,对于不合格产品,做到坚决不出厂。
不断拓展石英坩埚新市场今年,晶龙阳光硅谷公司石英车间生产线由原来的4条增加到7条,产能猛增将近1倍,坩埚库存也不断积压。
根据公司目前石英坩埚产量增大和集团公司需求有限的情况,销售部积极响应集团、公司领导的指示,5月份开始积极开展坩埚外销工作。
经过一段时间积极地联系开发客户,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外销坩埚数量逐月上涨,仅10月份1个月外销坩埚数量就已经突破2000只。
当前已经有宁夏隆基、西安矽美、内蒙古晟纳吉、台湾艾德康、江苏阳光晶源、扬州至上光电等多家公司开始使用我们的产品。
经过与客户的深入了解、沟通和实地拜访,已与部分大客户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公司并没有满足现状,目前在不断巩固原有市场的同时,积极拓展韩国和欧洲市场。
其他功能合金。
加快高磁感取向硅钢和铁基非晶合金带材推广应用。
积极开发高导热铜合金引线框架、键合丝、稀贵金属钎焊材料、铟锡氧化物(ITO)靶材、电磁屏蔽材料,满足信息产业需要。
促进高强高导、绿色无铅新型铜合金接触导线规模化发展,满足高速铁路需要。
进一步推动高磁导率软磁材料、高导电率金属材料及相关型材的标准化和系列化,提高电磁兼容材料产业化水平。
开发推广耐高温、耐腐蚀铁铬铝金属纤维多孔材料,满足高温烟气处理等需求。
(二)高端金属结构材料高品质特殊钢。
以满足装备制造和重大工程需求为目标,发展高性能和专用特种优质钢材。
重点发展核电大型锻件、特厚钢板、换热管、堆内构件用钢及其配套焊接材料,加快发展超超临界锅炉用钢及高温高压转子材料、特种耐腐蚀油井管及造船板、建筑桥梁用高强钢筋和钢板,实现自主化。
积极发展节镍型高性能不锈钢、高强汽车板、高标准轴承钢、齿轮钢、工模具钢、高温合金及耐蚀合金材料。
新型轻合金材料。
以轻质、高强、大规格、耐高温、耐腐蚀、耐疲劳为发展方向,发展高性能铝合金、镁合金和钛合金,重点满足大飞机、高速铁路等交通运输装备需求。
积极开发高性能铝合金品种及大型铝合金材加工工艺及装备,加快镁合金制备及深加工技术开发,开展镁合金在汽车零部件、轨道列车等领域的应用示范。
积极发展高性能钛合金、大型钛板、带材和焊管等。
续表(三)先进高分子材料特种橡胶。
自主研发和技术引进并举,走精细化、系列化路线,大力开发新产品、新牌号,改善产品质量,努力扩大规模,力争到2015年国内市场满足率超过70%。
扩大丁基橡胶(IIR)、丁腈橡胶(NBR)、乙丙橡胶(EPR)、异戊橡胶(IR)、聚氨酯橡胶、氟橡胶及相关弹性体等生产规模,加快开发丙烯酸酯橡胶及弹性体、卤化丁基橡胶、氢化丁腈橡胶、耐寒氯丁橡胶和高端苯乙烯系弹性体、耐高低温硅橡胶、耐低温氟橡胶等品种,积极发展专用助剂,强化为汽车、高速铁路和高端装备制造配套的高性能密封、阻尼等专用材料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