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的化学保藏

食品的化学保藏


5
脱氢醋酸钠为乳制品的主要防腐剂, 常用于干酪、奶油和人造奶油,使用量为 g/kg以下。使用时一般是将 0.1% ~ 0.61 0.61g/kg 0.2%的水溶液喷洒在制品表面或包装材料 上,喷洒量为 20~40 mL /kg。 40mL mL/kg
(5)丙酸盐
作为食品防腐剂使用的丙酸盐通常是 丙酸钠和丙酸钙,两者均为白色的结晶颗粒 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或略有异臭,易溶于水。
1.1、历史沿革
� 化学制品在食品保藏上的使用历史悠久。 � 20世纪50年代开始,呈现日益增长的趋势。 � 前景广阔。粮食由于储藏上的损失约占总 量的14.8% 。食品、蔬菜、水果达 25%~ 30%。Βιβλιοθήκη 1.2、几个基本概念的区别
用于保存食品、防止食品变质的 物质通称食品保藏剂,其中包括防 腐剂、杀菌剂、抗氧化剂等。 腐败: 酸败: 发酵: 防腐与保鲜:
6
亚硫酸的杀菌作用机理
亚硫酸的杀菌作用机理是消耗食品中的 O2,使好气性微生物因缺氧而致死,并能 抑制某些微生物生理活动中酶的活性。亚 硫酸对细菌的杀灭作用强,对酵母菌的作 用弱。
亚硫酸的杀菌作用条件
属于酸性防腐剂,以其未解离的分子起 杀菌作用。 影响因素: pH : pH 值<3.5时,不电离,效果佳 浓度和温度:越高作用越强。 水溶液放置过程中易分解逸散 SO2而降低 效果,所以应该现用现配。
国际上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权威机构是 FAO/WHO ,该机构内设有食品添加剂专 家委员会( JECFA)和食品添加剂及污染 物标准委员会( CCFAC )、食品标准委员 会(CAC),其中 WHO已同意使用的食品 添加剂有1140余种,其中香料 400余种,各 类添加剂700余种。
1. 1.3 3 化学保藏剂的安全问题
亚硫酸的杀菌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mg/kg 。亚硫酸及 SO2的ADI 值为0~ 0.7 0.7mg/kg 其盐类主要用于葡萄酒和果酒的防腐, 最大使用量以SO2计为0.25 g/kg,产品中 0.25g/kg g/kg, SO 2的残留量不得超过 0.05 0.05g/kg
(2)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是肉制品中常用的添 加剂,主要作用在于使肉制品呈现鲜艳的 红色。此外还有防腐作用,可抑制引起肉 类变质的微生物生长,尤其是对梭状肉毒 芽孢杆菌等耐热性芽孢的发芽有很强的抑 制作用;还有抗氧化和增进风味的作用。
FAO和WHO规定: 苯甲酸的ADI(每日允许摄入量)为0~5mg/kg。 我国卫生标准规定: 0.2~1g/kg 酱油、醋、果汁、果酱、汽水等—— ——0.2 浓缩果汁——为2g/kg。 g苯甲酸。 用量均以苯甲酸计,1g苯甲酸钠相当于0.847 0.847g

有可能引起过敏反应 ,对皮肤,眼睛和黏膜 有一定刺激作用 .
- 损害微生物细胞中脱氢酶系统; - 使分子中的共轭双键氧化,产生分解和重排。 - 主要目标菌:霉菌、酵母菌及其他好气性菌 - 不能抑制:芽孢形成厌氧菌、嗜酸乳杆菌。 注意:在有少量霉菌存在的介质中,山梨酸/钾表现 出抑菌作用,甚至还会表现出杀菌效力。但霉菌污 染严重时,它们会被霉菌作为营养物摄取,不仅没 有抑菌作用,相反会促进食品的腐败变质。
丙酸盐作用条件
属酸性防腐剂,在pH值较低的介质中抑 菌作用强(最低抑菌浓度在 pH 值 5.0 时 为 0.01% ,在 pH 值 6.5 时为 0.5% )。丙酸盐对 霉菌,需氧芽孢杆菌或革兰氏阴性杆菌有较 强的抑制作用,对引起食品发粘的菌类如枯 草杆菌抑菌效果好,对防止黄曲霉毒素的产 生有特效,但是对酵母菌几乎无效。根据这 一特性,丙酸盐常用于面包和糕点的防霉。
亚硫酸对微生物的抑制效果与其存在状 态有关,亚硫酸分子在防腐上最有效。亚硫 酸盐易溶于水,溶于水后产生亚硫酸而起杀 菌防腐作用。由于使用方便而在生产中比较 多用。常用的亚硫酸盐有亚硫酸氢钠 (NaHSO 3)、无水亚硫酸钠(Na2SO3)、 焦亚硫酸钠(Na2S2O5)和低亚硫酸钠 (Na2S2O4)。燃烧硫磺熏蒸可以生成亚硫 酸,也同样起到杀菌防腐作用。
对羟基苯甲酸酯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世界各国普遍使用,通常用于清凉饮料、果酱、 mg/kg 。 醋等,其ADI为0~10 10mg/kg 我国规定: g/kg和0.10 g/kg; 酱油、醋,分别为0.25 0.25g/kg 0.10g/kg g/kg, 0.10g/kg 用于清凉饮料,0.10 g/kg, 果汁、果酱,0.20 0.20g/kg g/kg。 0.012g/kg 水果蔬菜表皮,0.012
(4)脱氢醋酸和脱氢醋酸钠
无色到白色针状或片状结晶,无臭或有 微臭,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而难溶于 水,故多用其钠盐作防腐剂。脱氢醋酸钠 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水中的溶解度可达 到33%。对霉菌和酵母菌的作用较强,对 细菌的作用较差。其抑菌作用是由三羰基 甲烷结构与金属离子发生螯合作用,损害 微生物的酶系而起到防腐效果。
第五章 食品的化学保藏
戴瑞彤 中国农业大学
主要内容
1、概述 2、食品防腐剂 3、食品抗氧化剂 4、食品保鲜剂
第一节 概述
食品化学保藏:在食品生产和储运过程 中采用适当化学制品来提高食品的耐藏性、 尽可能保持食品原有品质的方法,目的是防 止食品变质和延长保质期( shelf-life )。 化学制品:指成分明确,结构清楚,从 化学工业中生产出来的制品。
生物学因素 微生物等 化学因素:酶、非酶因素、氧化作用 物理因素:温度、水分、光 其他因素:生物激素、外源污染物等 使食品失去营养价值、造成食物中毒 或使食品变色、维生素破坏、油脂酸败、营养 价值降低等。
2.1 食品防腐剂应具备的条件
(1)本身应该经过充分的毒理学鉴定, 证明在使用限量范围内对人体无害; (2)对食品的营养成分不应有破坏作 用,也不应影响食品的质量及风味; (3)添加于食品后能被分析鉴定出来。
(3)对羟基苯甲酸酯
对羟基苯甲酸酯又名对羟基安息香酸酯 或尼泊金酯,是苯甲酸的衍生物。目前主 要使用的是对羟基苯甲酸甲酯、乙酯、丙 酯和丁酯,其中对羟基苯甲酸丁酯的防腐 效果最佳。为无色小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粉 末,无臭,开始无味,随后稍有涩味,难 溶于水而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g山梨酸 用量均以山梨酸计, 1g 山梨酸钾相当于 0.752 0.752g
脱氢醋酸/钠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毒性很低、对热较稳定、适应的 pH 值范 围较宽,但以酸性介质中的抑菌效果更好。 我国规定:用于腐乳、什锦酱菜、原汁橘 浆,最大用量为 0.30 g/kg。 0.30g/kg 国外各种食品的最大用量为:干酪、奶油、 人造奶油2g/kg,清凉饮料0.05 g/kg,酸乳和 0.05g/kg 酸乳饮料0.2 g/kg。 0.2g/kg
食品添加剂和食品配料的区别
食品添加剂:为改善食品的色、香、味以及为 防腐和适应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 的化学合成物质或天然物质。需要经过毒理 学检验,并有一定的ADI值,用量比较小。 食品配料:是公认安全的物质,无需进行毒理 评价,用量比较大,一般在3%以上,如盐、 糖、大豆蛋白、淀粉等。
1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作用条件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是以未解离的分子 起抑菌作用。 防腐效果视介质的 pH 值而异,一般 pH值<5时抑菌效果较好, pH值2.5~ 4.0时抑菌效果最好。例如当 pH值由7降 至3.5时,其防腐效力可提高 5~10倍。
苯甲酸和苯甲酸钠的使用量/范围

在体内与甘氨酸或葡萄糖醛酸结合生成 马尿酸,从尿中排除而不在体内蓄积 .
山梨酸和山梨酸钾的作用条件
山梨酸和山梨酸钾属于酸型防腐 剂,以未解离的分子起抑菌作用,其防 腐效果随 pH值降低而增强,但适宜的 pH值范围比苯甲酸广,以 pH值<6的介 质中使用为宜。
山梨酸(钾)使用范围和使用量
山梨酸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能在人 体内参与正常的代谢活动,最后被氧化成 CO2 和 H2O ,故国际上公认其为无害的食 mg/kg 。 品防腐剂。山梨酸的 ADI 为0~25 25mg/kg
食品防腐剂还应满足:
1、少量使用就有效; 2 、不与生产设备和包装容器发生不良化学反 应; 3、热敏性不能太强,否则受热易分解失效; 4 、使用过程中不对工作人员健康造成明显伤 害;如对皮肤的腐蚀,呼吸道粘膜和眼睛的刺 激等; 5、大量使用时不污染环境等。
2
2.2 常用化学防腐剂及其作用机理
目前世界上用于食品保藏的化学防腐 剂有 30 ~ 40 种。按其来源和性质可分为 有机防腐剂和无机防腐剂。 有机防腐剂又可分为合成有机防腐 剂和天然有机防腐剂,目前以合成有机 防腐剂在生产中使用最广泛。
食品 酱油、醋、果酱、人造奶油、琼脂奶糖、鱼 干制品、豆乳饮料、豆制素食品、糕点馅 低盐酱菜、面酱类、蜜饯类、山楂糕、果味 露、罐头 果汁类、果子露、葡萄酒、果酒类 汽酒、汽水 浓缩果汁 鱼、肉、禽蛋制品
用量 g/kg 1.0 1.0g/kg g/kg 0.5 0.5g/kg g/kg 0.6 0.6g/kg g/kg 0.2 0.2g/kg 2g/kg g/kg 0.075 0.075g/kg
3
(2)山梨酸和山梨酸钾
山梨酸又名花揪酸,为无色针状或白色 粉末状结晶,无臭或稍有刺激臭,耐光耐 热,但在空气中长期放置易被氧化变色,防 腐效果也有所降低。山梨酸难溶于水而易溶 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山梨酸钾极易溶于水, 也易溶于高浓度蔗糖和食盐溶液,因而在生 产上被广泛使用。
山梨酸和山梨酸钾的作用机理
� 食品化学保藏剂的卫生安全性是人们最 为关注的问题。公认安全 /不安全 � 食品中使用的化学保藏剂必须对人体无 毒害。 � 保藏剂必须符合食品添加剂的卫生安全 性规定,并严格按照食品卫生标准规定 控制其用量和使用范围。
1. 1.4 4 造成食品腐败的因素
� � � �
第二节 食品防腐剂
杀菌剂 抑菌剂 对微生物或霉菌具有杀灭、抑制 或阻止生长作用的食品添加剂都称为 防腐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