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0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05(含答案)

2020年高考生物全真模拟卷05(含答案)

2020年高考全真模拟卷05生物(考试时间:45分钟试卷满分:90分)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生物体内有机化合物所含元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含有镁元素B.血红蛋白含有铁元素C.脱氧核糖含有磷元素D.生长素含有氮元素2.青蒿素能有效杀死疟原虫(一类单细胞、寄生性的原生动物),其主要干扰疟原虫表膜线粒体的功能,阻断宿主红细胞为其提供营养,导致形成自噬泡,并不断排出虫体外,使疟原虫损失大量胞浆而死亡。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疟原虫是寄生在宿主红细胞中的真核生物B.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食物体现了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C.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场所,疟原虫丢失胞浆威胁细胞生存D.疟原虫细胞中只含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3.下列关于变异、进化相关知识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物变异不一定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B.“精明的捕食者”策略体现了物种间的共同进化C.一般情况下,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发生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基因型从而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4.在观察果绳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成时,发现一个正在分裂的细胞中,共有8条染色体,呈现4种不同的形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前期,则一定有同源染色体联会B.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其一定会发生基因重组C.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则该果蝇有可能是雌性D.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则该细胞不可能取自精巢5.药物吲哚美辛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长期服用可引起病人焦虑、失眠,甚至引起肝脏损伤,从而导致病人血浆中转氨酶升高。

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外界环境的变化才能使内环境稳遭到破坏B.健康成年人体内的转氨酶只能存在于细胞内液中C.吲哚美辛可以引起内环境中学成分或理化性质的改变D.吲哚美辛可以作用于痛觉中枢下丘脑从而达到镇痛效果6.某地区突发罕见的森林火灾,植被焚烧严重。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若失去负反馈调节,森林生态系统将不会保持稳定状态B.火灾后,该地区的群落依旧有演替至森林阶段的潜力C.森林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强,但其调节能力依然有限D.火灾后,该地区植被焚烧严重,将发生初生演替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第29~3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37~38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39分)29.(10分)下图曲线表示不同光质和CO2浓度对某植物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实验过程中呼吸速率不变)。

回答下列问题:(1)叶绿体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结束后,转变成____。

据图分析,该植物在黄光条件下___(填“能”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依据是___。

在CO2浓度相同时,白光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最大,原因是_____。

(2)如果向培养植物的温室内通入14CO2,光照一定时间后杀死该植物,提取细胞中的产物分析发现,短时间内CO2就已经转化为多种不同的化合物。

如果采用这种方法探究CO2转化成的第一种产物是什么物质,请写出实验的设计思路:____.30.(9分)食盐的摄入量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

回答下列问题:(1)人每天正常摄入食盐量约为5~6g,盐摄入过多,造成细胞外液_______升高。

(2)研究表明食盐摄入过多,还会促使活性较低的血管紧张素Ⅰ(一种激素)转化为活性较强的血管紧张素Ⅰ,促使血管_____,是引起血压升高的另一原因。

血管紧张素调节作用具有通过体液运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

(3)据研究,高盐饮食能促进自身免疫病患者体内的一种T细胞数目增多,引起病情加重。

自身免疫病是____________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_____________而引起的,T细胞迁移到__________中成熟,人体特异性免疫中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1.(8分)生态系统中各成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它们相互作用,处于动态变化过程之中。

请回答下列问题:(1)某大片山坡上的农田在闲置多年以后,逐渐被杂草、灌木最后被乔木所覆盖,这一过程在生态学上称为__________。

乔木最终能够取代灌木的优势地位,与其在竞争__________方面比灌木能力更强密不可分。

(2)山林中,由于能量流动具有__________的特点,狼的数量一般比羊少得多。

狼和羊在数量上具有__________(填“前者制约后者”、“后者制约前者”或“相互制约”)的关系。

狼的捕食可造成羊个体的伤害、死亡,但客观上起到促进羊种群发展的作用。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当森林遭遇持续干旱时,树木可通过扩展根系在土壤中的分布空间以维持生态系统的正常功能,体现了生态系统自身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稳定性。

32.(12分)某种珍稀鸟类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

其羽毛颜色有白羽和蓝羽两种,相关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长喙和短喙由另一对等位基因控制,且长喙为显性。

某研究小组让一只蓝羽长喙雄性和一只蓝羽短喙雌性进行多次杂交,F1中,蓝羽长喙:蓝羽短喙:白羽长喙:白羽短喙=3:3:1:1。

回答下列问题:(1)就羽毛颜色而言,显性性状是___,判断依据是___(2)让F1中的蓝羽鸟随机交配(只考虑羽毛颜色),F2蓝羽鸟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___(3)为确定控制喙的长短的等位基因的位置(不考虑性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请在F1中选择合适材料设计一次杂交实验。

简要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和结论。

_____。

(二)选考题:共15分。

请考生从2道题中选一题作答。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37.(15分)为检测某品牌酸奶中乳酸杆菌数量,检验人员进行了如图28所示实验。

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配制图中的培养基时,除了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等主要营养成分外,还应加入适量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

(2)该实验所采用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接种后应在________(填“有氧”或“无氧”)条件下培养。

(3)为防止杂菌污染需要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灭菌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实验中还要设置未接种的对照组,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各取0.1mL已稀释105倍的酸奶分别接种到三个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记录的菌落数分别为55、56、57,则每克样品中的乳酸杆菌数为_______________。

(5)含有抗生素的牛奶不能发酵成酸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15分)电影《我不是药神》引起人们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关注,CML患者的造血干细胞中22号染色体上的bcr基因与来自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abl形成bcr/abl融合基因,该融合基因的表达产物能促进骨髓细胞内mTOR蛋白过度表达从而引起白血病。

抗mTOR单克隆抗体可抑制mTOR蛋白的作用而治疗CML。

回答下列问题:(1)科学家用__________________对小鼠进行注射,一段时间后从小鼠脾脏提取出B淋巴细胞;他们通过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培养小鼠骨髓瘤细胞,培养过程中需要定期更换培养液,原因是___________。

(2)使用_____________(生物的方法)将骨髓瘤细胞和B淋巴细胞诱导融合后,置于选择培养基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并经过_________培养和抗体检测,多次筛选后获得的细胞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这些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培养,在___________中提取得到。

(3)抗mTOR单克隆抗体在治疗CML上,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高考全真模拟卷05生物1 2 3 4 5 6C D D C C D1.【答案】C【解析】A、叶绿素含有C、H、O、N、Mg,A正确;B、血红蛋白含有C、H、O、N、Fe,B正确;C、脱氧核糖只含有C、H、O,C错误;D、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含有的元素是C、H、O、N,D正确。

2.【答案】D【解析】A、疟原虫属于真核生物中的原生动物,即是寄生在人体红细胞中的真核生物,A正确;B、疟原虫通过胞吞方式获取食物体现了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B正确;C、细胞质基质是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胞浆丢失则会威胁到疟原虫的生存,C正确;D、疟原虫细胞中含有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等多种细胞器,D错误。

3.【答案】D【解析】A、生物的变异包括可遗传的变异和不可遗传的变异,其中不可遗传的变异不会引起基因频率的改变和生物进化,A正确;B、“精明的捕食者”策略:捕食者一般不能将所有的猎物吃掉,否则自己也无法生存。

捕食者一般不会将所有的猎物都吃掉,这样就会避免出现一种或少数几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占绝对优势的局面,体现了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B正确;C、花药中含有精子,是经过减数分裂形成,有基因重组,而根尖只能进行有丝分裂,所以变异只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正确;D、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生物个体的表现型,D错误。

4.【答案】C【解析】A、根据题干信息分析,正在分裂的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4种形态,说明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该细胞不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前期,应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或有丝分裂前期,而有丝分裂前期没有同源染色体联会,A错误;B、若该细胞正处于分裂后期,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属于基因重组,但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没有基因重组,B错误;C、若该细胞此时存在染色单体,说明此时不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可能处于有丝分裂前、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由于细胞中染色体只有4种形态,而雄果蝇的染色体有5种形态,因此该果蝇不可能是雄果蝇,C正确;D、若该细胞此时没有染色单体,说明该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则该细胞可能来自于卵巢或精巢,D错误。

5.【答案】C【解析】A、外界环境出现剧烈变化超过了人体稳态的自我条件机制,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时,内环境的稳态均会遭到破坏,A错误;B、转氨酶是胞内酶,主要存在于肝细胞中,血浆中也会出现少量转氨酶,B错误;C、药物吲哚美辛具有解热镇痛的作用,长期服用可引起病人焦虑、失眠,甚至引起肝脏损伤,从而导致病人血浆中转氨酶升高,因而可以引起内环境中学成分或理化性质的改变,C正确;D、痛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而不是下丘脑,D错误;6.【答案】D【解析】A、生态系统保持相对稳定状态与负反馈调节密不可分,A正确;B、火灾前,该地区被森林覆盖,说明该地区气候适宜,因此火灾后该地区群落依旧有演替至森林阶段的潜力,B正确;C、任何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都是有限度的,C正确;D、森林发生火灾后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D错误。

相关主题